共游古城,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西安

共游古城,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西安

(一)出发了

其实很早的时候,心里就有去一趟西安的计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久未成行,每次都是因为时间或者其他原因而搁浅。读书的时候是因为没钱,工作了以后是因为没有时间,总是为自己找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把自己困在了原地,一动不动。

工作后,平常的时候没时间,假期的时候总是嫌景区人太多,太吵闹。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热闹的人,平时太嘈杂的街道上都不愿停留,更别说让我在节假日往人群堆里扎了。

但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本身就不能顾虑太多。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想得太多而做的太少,以至于一直在原地作计划,而向前迈不出一步。

有些人喜欢把问题摆在面前,计划好了才行动,而有些人喜欢率性而为,想到哪做到哪。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事情来说,有计划还是好一点,不慌乱有条理,不焦躁有层次。但是我觉得旅行这件事,还是率性一点好,计划太多有时候反而哪都去不了。

这几年,所有的出发都是那样的随性,从不计划,临时起意,只要是下定的决心,不管是刮风下雨也要赶去。

西安,也正是在这样没有计划的时候,成了我这一次的目标。

共游古城,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西安

(二)兵马俑

站在兵马俑面前,觉得最大的感受是痛心,然后才是壮观。那些本来是彩绘的兵马俑,在被我们闯入之后,一下子全都黯淡了下去,从多彩的灵动变成了灰白的死寂。

我呆呆地站在兵马俑面前,有一种厚重扑面而来,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历史的一次重温,每一次凝视都是对历史的一次缅怀,每一次行走都是对历史的一次触摸。

在这样厚重的历史氛围中,你会觉得空气中扬起的每一粒微尘都是从秦朝而来,让人不自觉地放慢呼吸,贪婪地吮吸着来自两千多年之前的文化和给养。微尘在这里飘扬了几千年,闭着眼睛慢慢呼吸,觉得仿佛身置于那个遥远的年代。好像每一步走下去都能踩出一段历史,每一步走下去都能带起一段故事。

突然觉得自己连一粒微尘都不如,至少它们亲历了那么多的历史,经受了那么多的岁月。它们从空中落到地上,被工匠们塑成兵马俑,又在岁月的刻刀下落回到泥土中,最后被衣袂带起,浮在千年之前就曾经待过的天空,等着我们去呼吸,等着我们去触碰。

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都必定都有它游走过的痕迹,如若不然为何见到这么多的兵马俑,内心会不自觉地涌起一种力量,热血沸腾。我一边走,一边了解着千百年前工匠们的手艺,一边了解着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真是越了解,越惊叹。

共游古城,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西安

(三)书店里

如果说博物馆陈列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那么书店承载的就是一个城市的未来。一个城市的精神是在历史的积淀中慢慢形成的,而一个城市的气质却是在文化的熏陶中慢慢生长的。

到一座城市,逛一家书店,已经成了我这些年的习惯。特意的前去拜访也好,偶然的邂逅相遇也罢,书店总是在美好的时光中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前去寻找灵魂的人,不急也不躁。

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来,走在热闹嘈杂的步行街上,突然间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就瞥见墙角处静立着一家小小的书店——游几间。拾阶而上,墙壁上写着几个字——行走,聆听,遇见你。其实,当我们安静地行走时,遇见的又岂止是你,当我们认真地聆听,遇见的何尝没有更好的自己。

书店有一面大大的玻璃窗,窗台上摆放着几盆小巧的铜钱草,绿油油的小叶子,长势甚是喜人。玻璃窗上写着一行小字:“你在春日的暖阳里放肆生长,不愿辜负这好时光。”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书店,也照在前来寻书的人身上。阳光与屋内橘黄的灯光揉在一起,温暖、明亮,让人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暖意。真想把时间都浪费在这样的时光中,坐在窗前,坐在暖光里,遇见最好的文字,也遇见最好的自己。

书店并不大,但恰好每一处都是我所喜欢的风格。书店里的书并不多,但是每一本都恰好是我所喜欢的文字。店主用心打磨着这个小店,也用这个小店打磨着过往的岁月。岁月静好,给予人们从容和淡定。

把每一寸时光都打磨出生命的质感,将每一份岁月都淘洗出温润的光芒。每一种生活都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愿你像书店的玻璃窗上写的那样:行走,聆听。

共游古城,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西安

(四)回民街

西安的回民街比自己想象中的更长,也更大,里面的小吃种类和口味也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多。走在回民街里,刚开始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够用,各种各样的香味扑鼻而来,腊汁肉夹馍的浓郁、红柳枝烤肉的焦香、老式轧糖的甜腻、玫瑰镜糕的糯香等等,各种各样的香味一层一层递过来,直勾人的馋虫。

然后是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用,各种各样的颜色也一起堆到眼前,石榴汁的火红、柿子饼的金黄、灌汤包的鲜亮、绿豆糕的绿黄等等,所有的色彩都集中到了这里,让人目不暇接。

但觉得最不够用的还是自己的肠胃,回民街真是吃货的天堂,各种各样的小吃让人眼花缭乱。每一种东西都想尝一尝,怕错过了之后再也遇不到这样的美味,但每一种东西又都不敢多吃,怕一会儿吃饱了便尝不到更多的其他美味。

我想大多数人都跟我有着一样的心情,都有着“既不想错过眼前的又想多得到后面的”的矛盾。但既然选择了一些,就比人会失去另一些。人生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东西,容易满足的人才最幸福。

或许是因为节假日,走在回民街里的时候,我是被人群强行地推着向前行走的。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每双脚都不由自主。当我被别人推着的时候向前走的时候,我也正推着其他人一起向前。

在这样喧闹的氛围中,我们吃的,或者说是消费的,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食物了,更多的怕还是与“热闹”、“冲动”、“喧嚣”有关的心情和境遇。

不管那些小吃味道如何,但当我们吃下去的时候,一起咽下的还有周围的环境和氛围。

共游古城,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西安

(五)古城墙

十五年前去甘肃姥姥家,在火车上匆匆一瞥古城西安,那雄壮的古城墙在夜幕之下被灯火妆点得如梦如幻,远远望去,仿佛是从唐宋穿越而来,带着古朴的气息和历史的厚重。

当我被裹挟在历史中的时候,心中顿时生出一种渺小来。历史以风霜为笔,以云雨为墨,以青砖为纸,以岁月落章,在这古老的城墙上写下了一句又一句动人的传唱。

抚摸着这些数千年前的砖墙,墙上没有记录,但每一处都浸满了风霜;砖上没有字,但每一块都写满了沧桑;缝隙间没有笔墨,但每一道都刻满了故事。我在城墙上驻足,看着夕阳从城墙上落下,呆立在静静流淌的时光中,悄立无言。

站在古城墙上,仿佛能听见有埙的声音在城墙边呜咽,在夕阳中,让人顿生出一种荒凉和莽苍。这埙声若是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响起,必然会惹出一串伤感的眼泪;这埙声若在秋风微冷的深夜响起,必然会牵出一段多情的回忆;但是当这埙声在西安的古城上响起时,内心并没有那种淡淡的哀愁,反而顿生出一种壮阔和宏大。

触摸着西安的古城墙,那种直接触摸历史的感觉,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你无法想象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岁月,城墙还是那样的壮美,还是那样的厚重,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近些年许多城市都在“创造”历史,在新建古城。但是那些为了吸引游客而新建的古城,缺了许多韵味,少了许多厚重。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刚学会握笔的孩童临摹出来的汉字,连笔画都不对,就更不要说有什么神韵了。

见了许多“伪作”之后,再看到“真品”,你真的没有办法不为那些历史浸泡过的古迹而惊叹,没有办法不为那些“搭建”和“临摹”而发笑。古建筑有古建筑的美,现代建筑有现代建筑的风格,一味地去“模仿”和“作伪”总会让人觉得太功利,太过趋于经济效益。

共游古城,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西安

(六)博物馆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匆匆吃了早饭就直奔陕西省博物馆。到了才发现,博物馆的四周排满了等待领票的游客。绕着博物馆走了一圈,在围墙外望着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博物馆,觉得内心充满了遗憾。

人生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我们满腔热血,全力以赴地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前方有种种的阻碍,令自己无法跨越,这种触不可及的遗憾与得而复失的心情一样,都有一种说不出痛楚。

在博物馆的大门前待了一会儿,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一点一点朝前涌动,最后还是决定离开了。于是我安慰自己,到一个地方去,还是留些遗憾的好,若是一次相遇就逛遍了所有的景点,吃遍得所有的美食,见过了所有的老友,遇见了所有的美好,那么下次再来便会少许多期待。

有时候甚至觉得,太完美的人生总让人觉得有些不敢相信,所以还是留一点遗憾吧。遗憾是期待,更是希望,或许把这些没有见到的风景,没有遇到的人放到后来,放到自己更为成熟的时候去经历,说不定会比现在更多一份领悟和珍惜。

我们现在错过了,并不代表会一直错过,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相遇会比现在更合适。我一直觉得,相遇是一种缘分,不求在最美的时间里遇见最美的你,但求在最合适的时间里遇见最合适的你。

也许下次来,我们都已经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那时候的相遇定然比此时更让人热泪盈眶,那个时候的相遇定然比此刻更让人懂得珍惜。

共游古城,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西安

(七)大雁塔

离开了博物馆后便直接去了大雁塔。

我觉得,寺院和书店一样,都自带一种宁静的气场,让人一进去就能顿时从浮躁的尘世中抽离,回归一种安闲、淡泊和寂静。

这些年来,不管是焦作的圆融寺还是武汉的归元禅寺,不管是故乡的乾明寺还是西安的大慈恩寺,入寺不为拜佛烧香,不为祈福还愿。行走在寺院中是为了寻求一份宁静,找回一点生命的信仰。而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善良就是最好的信仰。

在大慈恩寺中,见到了当年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写在贝树叶子上的贝叶经。展出的两片贝叶经安静地陈放在那里,凑近了看,上面刻满了看不懂的经文。虽然看不懂经文内容,但是我知道,这经文中的字里行间刻满了玄奘的坚韧和意志,刻满了他的毅力和决心。

寺里的修行者们晨钟暮鼓,在这一片清净中磨砺自己的内心。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觉得所谓的“修行”,就是边行边修,是要在在苦难中找到生活的意义,是要在诱惑中砥砺自己的品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是出家为僧也好,还是身处红尘也罢,“修身”都是最难的事情,当然也是我们须臾不可偏废的事情。我一直觉得,“度人度己”都是我们一生所要追求的目标。

度人容易度己难。我们有时候可能做一件小事,就能在别人的心里投下一束光明,送上一缕温暖,但是要想让成就更好的自己,非艰难的苦修和超人的毅力所不能达。

共游古城,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西安

(八)西安,再见

走在西安的大街上,能分明地感觉到这个城市的节奏不是很快。或许是因为她有着足够的文化底蕴,能够让自己从容、淡定。我们往往惊叹于她的积淀和厚重,但当地的人们在谈论起她昨日的辉煌和今日的成就时,就像是诉说着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过去,既不急躁,也不夸耀,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妥帖。

到一个地方去,我很自拍,那种类似于“到此一游”的宣言更是不值得多言。到一个地方去,我总觉得最好的纪念是我们把走过的那些路,看过的那些风景都变成滋养自己成长的养分,好让自己能在最美的季节里自由生长。

与阿花同学六年未见,在西安相见真是感慨良多。阿花同学是我大学时通讯社的社长,我在文字上的锤炼得益她良多。我曾说过,我对于文学的喜爱,萌芽于高中,滋养于大学,成长在毕业以后。高中时的萌芽,是孙老师栽下的,大学的时候,是阿花和社团的其他小伙伴们给予了不少营养。

相识十年,依稀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熬夜写通讯稿的情景,还记得跟闪闪她们几个一起到图书馆占座、上自习、备考的场景。时光就是这样在我们的唏嘘声中缓缓走过,不偏向我们的记忆,也不偏向我们的遗忘。

当我们的生活彼此之间少了许多交集,这六年的时间好像只是一眨眼的事情,转瞬之间就过去了。我们在各自的圈子里忙碌着,猛然间一回头却发现,时光竟然已经把最美的青春都带走了,然后把我们甩在了后头,慨叹着青春的消逝和回忆的斑驳。

临走的时候,表妹送来一大包在飞往全国各地时搜集来的小吃。与表妹三年没见,相见也是匆匆,表妹说,你来的太匆忙了,好多景点都没去,有许多景点不去就等于白来了。

我说,留一点遗憾,等下次再来。

西安,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