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10月31日8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达到高程175米,顺利完成201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任务,为今冬明春的供水、航运、生态、发电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展示了三峡工程的大国重器形象,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大礼。

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高程175米,是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是三峡工程全面发挥各项功能的重要标志。三峡工程2008年开始试验性蓄水,本次蓄水目标的实现,是三峡水库自2010年以来,连续10年成功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为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转入正常蓄水运行,全面发挥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奠定了基础。

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三峡水库201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自9月10日开始,起蓄水位为高程146.73米,累计蓄水212.92亿立方米。相关监测结果表明,蓄水期间,三峡库区地震地质、泥沙、水质等情况良好,大坝、电站、船闸等枢纽建筑物运行稳定。

蓄水期间,三峡集团对外加强沟通协调,对内要求相关成员单位合理安排水库调度、库区管理、枢纽建筑物运行等相关工作,并加强水情预报,实施精细化调度,较好处理了蓄水与防洪、航运、补水、发电之间的关系,蓄水进程平稳有序。

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蓄水结束后,年底之前,三峡水库将平衡控制出入库流量,维持高水位运行;2020年1月逐步消落水位,6月10日消落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以腾出库容,迎接2020年汛期洪水的到来。

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2018年11月,在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试验性蓄水运行十周年学术研讨咨询会上,郑守仁、马洪琪、张超然等院士专家结合相关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试验性蓄水运行以来,三峡工程枢纽各建筑物性态正常、安全可靠,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总体稳定,库区及相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得以实现并显著提升,三峡工程具备175米正常蓄水运行条件。

连续十年蓄水至175米,累计为下游补水超过2000天,补水总量超过2600亿立方米,但这还不是三峡工程的全部实力,175米试验性蓄水运行以来,三峡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了重要基础保障作用。

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关键骨干工程,防洪库容 221.5亿立方米,占长江上游已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群防洪总库容的六成多。截至2019年汛末,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51次,总蓄洪量约1530亿立方米,确保了长江安澜。

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三峡水库蓄水后,改善了重庆至宜昌间的长江江段航运里程660公里,库区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建库前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运成本明显降低,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三峡电站总装机225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截至2019年10月,累计生产的清洁电能突破12700亿千瓦时,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以三峡工程为核心,实施流域水库群调度,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濒危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