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當下的現狀,是它的人民共同選擇的結果

朋友的小區有兩個門,受疫情影響,臨時封閉了一個

,雖然進出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業主也能夠理解,畢竟是特殊時期。

近段時間疫情漸漸得到控制,小區、街道的所有道路都漸漸敞開,恢復往昔樣子。但是朋友所在的小區卻還是隻開了一個門,漸漸的業主們就有了不滿

一個國家,當下的現狀,是它的人民共同選擇的結果

原來,物業公司為了減少兩個保安人員的開支,遲遲不願意解封。一個門只需要兩個保安就夠了,如果是兩個門同時開,那就要另派兩名保安,物業為了節約成本的考量,卻為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朋友的小區有七八百戶居民,本來是商量好一起去反映問題,畢竟這也是大家的問題,不是某個人的事情。但是,等到約定的那天,只有不到十個人到樓下指定地點集合,商量解決問題的計劃也泡湯了。

朋友給我講述這件事時,很生氣,也很不解。作為業主聘請的物業,為了降低成本置大家於不便境地,在都解封的情況下還封著大門不開放,是讓人不滿的。朋友不解的是,那麼大的小區,等到解決關係每一個人的事務時,卻都不願參與,用朋友的話說就是——這可是關係著每家每人出行的事情啊,為什麼都不管不問?

一個國家,當下的現狀,是它的人民共同選擇的結果

朋友的這個問題,是一個很普遍現象。為什麼即使是關係到每人切身利益的時候,還是沒有人願意出頭露面去抱團解決問題呢,這就牽涉到“公共意識”的問題。

小區是大家的小區,小區建設的好壞也取決於小區業主,每一個人對小區的衛生、安全、有序都負有一定責任。大多數人都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也僅僅是意識到,並沒有參與其中的動力,說到底公共意識並沒有建立起來,都在等待他人出面解決問題,作壁上觀。

小到一個小區,大到一個國家的治理,都需要公眾的積極參與,才能建設得更好,這是常識。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普遍缺少公共意識,那麼社會肯定會存在很多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大家可以參照一下某些國家就清楚了。

一個國家,當下的現狀,是它的人民共同選擇的結果

兩千多年前,有人問孔子問什麼不去從政,孔子講了一段話:

“《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就是說:《尚書》中有一句話,一個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用這種風氣去影響身邊的人,也是一種從政,為什麼從政一定要去做官呢?

這段話就是說,一個人可以不去做官,但是卻不可不去參與政治,一個人做好自己去影響風氣,讓社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就是在參與國家治理。當然,不論願不願意參與政治,一個人時時刻刻無不在政治的影響之中,你不去關注政治,政治卻時刻在關注著你。

一個國家,當下的現狀,是它的人民共同選擇的結果

就像朋友小區出現的情況那樣,由於業主都不願出頭或者不敢出頭,結果就是物業越來越覺得他們小區的人老實可欺,封門堵路遲遲不願解封。不僅如此,他們小區的物業得步進尺,據說還打算永久封停一個門,到時候居民的生活也將會受到極大影響。

有一句話說,現在的國傢什麼樣,是人民共同選擇的結果,也不妨套用一下:一個小區是什麼樣的,也是每個業主選擇的結果。自己種的果,別怨誰,含著淚也要吃完。

一個國家,當下的現狀,是它的人民共同選擇的結果

如果您喜歡我的原創文章,歡迎關注賬號!謝謝點贊、留言、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