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睡、真睡與做夢,莊子教你如何自由切換!

《微觀國學》閱讀第2天

莊子篇:榮華富貴似夢一場,不如逍遙過一生


(一) 從夢中走來的莊子


裝睡、真睡與做夢,莊子教你如何自由切換!

牡丹江 鏡泊湖


我對莊子的認知與大多數人類似:夢!從有記憶開始我就做夢,每夜必做夢,白天生活在一個世界,夢裡卻有無數個夢幻的世界。


一開始很介意做了怎樣的夢,相信各種東西方的解析,後來慢慢習慣了夢的存在,與夢和諧相處,但我從來沒有像莊子一樣把夢當作一個重要的認識角度。


如果說莊子做過的夢,最經典的當然是夢蝶了,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論》)


除了這個夢,以前沒有認真學習過莊子,通過餘世存教授的這本書,讓我認識了真實的莊子與他的境界。


(二) 莊子的逍遙之道


裝睡、真睡與做夢,莊子教你如何自由切換!

牡丹江


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的莊子,在老子“道法自然”的基礎上,達到了“道”“我”合一的境界。


《逍遙遊》裡的自由論,談及真正的至人致力於達到無己,江湖傳說中的神人立功緻力於無功,世間的聖人出名致力於無名。


《齊物論》裡的平等觀,說明“至人為知,無己喪我”的終極思想,即大道是絕對的,世俗外物是相對的。


《養生主》裡的人生觀,《人間世》裡的處世觀,《德充符》裡對道德與偽德的評判等等,都是莊子在人的自由與內在超越上,為我們樹立起的精神標杆。


濠梁之辯中,與惠施的“子非魚”論,表達的是“與天地萬物為友”的情感,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物我相合之境界。


鵷與鴟對腐鼠的態度,是莊子對世事浮華的不屑一顧,淡泊名利與志在四方的曠達胸襟。


(三) 追尋內在超越


裝睡、真睡與做夢,莊子教你如何自由切換!

牡丹江


莊子的哲學思想,是後世很難企及的高度。他經歷了富足與窮困的人生大起大落,看盡世間百態,不被世俗所惑,不為榮華富貴所擾,超然、通達於世,逍遙自己的一生,更為後世留下逍遙之道,亦是人生自我超越之道。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至知,就是從知進入到不知的渾池的能觀照一切的知識境界。


當代作家張遠山把莊子的境界劃分成無知、小知、大知、至知四個層級。這裡的“知”不是指知識或見聞的多少而言,而是與老子的“智”與“明”類似,與“愚”反之。


現代生活中,我們不能隨隨便便把人貼上這四個層級的標籤,哪一群是盲目的無知者或者孜孜而求的小知者,哪一領域的大神是大知者或者乾脆命其名為至知。


我們可以反觀自己從混沌的孩提時代走來,初涉世事的我們是多麼“無知”,即便不“愚”,也充滿了對這個社會的小心翼翼。


當我們開始憑藉一己之力混跡於江湖,吃過虧、摔過跤後開始認識社會,開始感嘆人生,但仍不免時時迷茫與彷徨,此時的我們是“小知”的。


但是,大多數的我們也就在這樣的“小知”狀態中浮浮沉沉,關鍵是,我們不認為我們“小知”,我們覺得自己沒什麼不好。


你永遠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裝睡的人覺得自己這樣睡著挺好,你怎樣叫他都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夢中。


如果那個裝睡的人是我們自己呢?我們要麼沉浸其中,要麼於疲憊不堪甚至深陷泥沼之時寄希望於別人,盼望有人伸手拉自己一把,救我們上岸。


可是,許多路,終究要靠我們一個人走,人生的苦海,終究要靠我們一個人渡完。真正的擺渡人,只能是我們自己。


是我們自己的覺醒與領悟才能讓我們自己衝出“小知”的禁錮,窺探“大知”的理想境界,仰望“至知”的靈魂高峰。


希望莊子引領我們活一個超脫、通透的逍遙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