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睡、真睡与做梦,庄子教你如何自由切换!

《微观国学》阅读第2天

庄子篇:荣华富贵似梦一场,不如逍遥过一生


(一) 从梦中走来的庄子


装睡、真睡与做梦,庄子教你如何自由切换!

牡丹江 镜泊湖


我对庄子的认知与大多数人类似:梦!从有记忆开始我就做梦,每夜必做梦,白天生活在一个世界,梦里却有无数个梦幻的世界。


一开始很介意做了怎样的梦,相信各种东西方的解析,后来慢慢习惯了梦的存在,与梦和谐相处,但我从来没有像庄子一样把梦当作一个重要的认识角度。


如果说庄子做过的梦,最经典的当然是梦蝶了,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除了这个梦,以前没有认真学习过庄子,通过余世存教授的这本书,让我认识了真实的庄子与他的境界。


(二) 庄子的逍遥之道


装睡、真睡与做梦,庄子教你如何自由切换!

牡丹江


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的庄子,在老子“道法自然”的基础上,达到了“道”“我”合一的境界。


《逍遥游》里的自由论,谈及真正的至人致力于达到无己,江湖传说中的神人立功致力于无功,世间的圣人出名致力于无名。


《齐物论》里的平等观,说明“至人为知,无己丧我”的终极思想,即大道是绝对的,世俗外物是相对的。


《养生主》里的人生观,《人间世》里的处世观,《德充符》里对道德与伪德的评判等等,都是庄子在人的自由与内在超越上,为我们树立起的精神标杆。


濠梁之辩中,与惠施的“子非鱼”论,表达的是“与天地万物为友”的情感,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物我相合之境界。


鹓与鸱对腐鼠的态度,是庄子对世事浮华的不屑一顾,淡泊名利与志在四方的旷达胸襟。


(三) 追寻内在超越


装睡、真睡与做梦,庄子教你如何自由切换!

牡丹江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后世很难企及的高度。他经历了富足与穷困的人生大起大落,看尽世间百态,不被世俗所惑,不为荣华富贵所扰,超然、通达于世,逍遥自己的一生,更为后世留下逍遥之道,亦是人生自我超越之道。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至知,就是从知进入到不知的浑池的能观照一切的知识境界。


当代作家张远山把庄子的境界划分成无知、小知、大知、至知四个层级。这里的“知”不是指知识或见闻的多少而言,而是与老子的“智”与“明”类似,与“愚”反之。


现代生活中,我们不能随随便便把人贴上这四个层级的标签,哪一群是盲目的无知者或者孜孜而求的小知者,哪一领域的大神是大知者或者干脆命其名为至知。


我们可以反观自己从混沌的孩提时代走来,初涉世事的我们是多么“无知”,即便不“愚”,也充满了对这个社会的小心翼翼。


当我们开始凭借一己之力混迹于江湖,吃过亏、摔过跤后开始认识社会,开始感叹人生,但仍不免时时迷茫与彷徨,此时的我们是“小知”的。


但是,大多数的我们也就在这样的“小知”状态中浮浮沉沉,关键是,我们不认为我们“小知”,我们觉得自己没什么不好。


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装睡的人觉得自己这样睡着挺好,你怎样叫他都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梦中。


如果那个装睡的人是我们自己呢?我们要么沉浸其中,要么于疲惫不堪甚至深陷泥沼之时寄希望于别人,盼望有人伸手拉自己一把,救我们上岸。


可是,许多路,终究要靠我们一个人走,人生的苦海,终究要靠我们一个人渡完。真正的摆渡人,只能是我们自己。


是我们自己的觉醒与领悟才能让我们自己冲出“小知”的禁锢,窥探“大知”的理想境界,仰望“至知”的灵魂高峰。


希望庄子引领我们活一个超脱、通透的逍遥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