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用盡全力衝刺的年輕人,真美

這些用盡全力衝刺的年輕人,真美

不怕吃苦的年輕人都在哪?在脫貧攻堅的戰場,在那些艱中之艱、困中之困的地方,我們看到了一批批年輕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獻。

每天用盡全力衝刺

清早,烏蒙山深處,一個瘦高的年輕人從四川省敘永縣三鬥米村出發,沿著彎彎山路,趕到鄰縣乘動車去貴陽推銷農產品。晚上,他又出現在600公里外的成都。

“打菜籽了,受疫情影響農產品滯銷,要急死我!”他是三鬥米村第一書記胡凌鳴,從2015年駐村至今,已有6個年頭。今年年初以來,要戰疫情還要穩收入,他瘦了十多斤。

三鬥米村只有少量田地,油菜散種在陡坡上。4月27日,胡凌鳴幫脫貧戶李慎富收油菜,一口氣幹了2個多小時。

“2019年底所有貧困戶摘帽了,按理說我可以走了,但是今年疫情暴發,情況特殊,李慎富是因病致貧,病情加劇,菜籽賣不掉怎麼辦?絕不能讓他們返貧!”

“五一”假期前,胡凌鳴用盡全力衝刺,兩天跑了貴陽、成都20多家農貿市場、餐飲單位,好不容易達成幾筆村企直供的初步協議。

“在村裡幹六年,是我最大的財富。”胡凌鳴說,“看天氣預報,心裡想的都是糧食作物。感情都在這裡了。”

奔跑一年接著一年

5月1日,楊永林不記得是第幾次來到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覺撒鄉博作村,踏進了力古有沙家。

“有沙阿哥,你自己說,為啥不讓孫女上學?”

力古有沙用手比劃著解釋,兒子打工去了,家裡勞力少,脫貧搞養殖沒人放牛,就想讓讀五年級的孫女力古莫小扎回家去放牛。

“你錯了,娃娃該讀書的時候千萬別耽擱。輟學放牛能有什麼出息?”最終,力古有沙答應讓力古莫小扎復學。

這些用盡全力衝刺的年輕人,真美

3月11日,楊永林(右)在脫貧項目的房屋建設工地上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楊永林來自國家能源集團,掛職覺撒鄉脫貧專職副書記,除了負責全鄉的脫貧工作外,他還包村包戶,每戶一個月入戶5次以上。

作為“三區三州”的重點區域、全國脫貧的“盆底”,涼山的貧困成因複雜,除了扶貧項目外,村民的大小事務,幾乎都是楊永林操心的對象。“五一”假期,楊永林撲在村裡寸步不離。

涼山州昭覺縣特布洛鄉特布洛村的第一書記牟爾古是涼山德昌人,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後入職東方電氣集團。走出去到派回脫貧,牟爾古心裡掀起波瀾。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涼山人更要加緊追。”牟爾古說,“脫貧任務緊,苦戰大涼山”的口號響徹每一個山口,催動著每一個腳步。

奉獻於無聲之處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通化鄉西山村,海拔2600米。一名叫黃秀英的農家婦女,過去靠種土豆過日子,家庭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如今開辦民宿後吃上“旅遊飯”,收入噌噌往上漲。

“最需要什麼幫助?”中糧集團在阿壩州掛職的金融幹部於泳問。

“缺本錢,貸不了款。”黃秀英說。

在於泳主導下,阿壩州金融扶貧“開閘放水”:“基地+再貸款+信貸”提供資金支持,利率比市場利率低4個百分點;推廣數字金融普惠服務,POS機、流動服務、金融代理等多種服務上山進村……

2019年2月1日,於泳正奔波於工作途中,車輛突然失去控制,撞向了石壁,駕駛員當場死亡,於泳重傷!

醫生要求休息三個月,而僅僅一個月後,於泳就回到了藏區高原。“脫貧等不起!”

去年,25歲的何雨峰向國網四川電力涼山供電公司主動請纓,前往涼山州最偏遠的木里藏族自治縣,負責一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我是部門最年輕的,也沒成家,走得遠些也沒有牽掛。”何雨峰說,在海拔2100至3400米的高半山地區,夏天地質災害頻發,冬天高寒缺氧。木裡山體岩石比例達到75%,鐵塔地基開挖,一錘頭下去濺起火星,難度是正常情況的數倍;部分線路位於無人區,2400多噸搭建鐵塔的材料和設備只能靠人背馬馱。

“高峰時期,有100多匹馬參與設備材料運輸。連馬都上不去的地方,我們只能架索道。”何雨峰說,項目力爭在今年5月15日按期投運,只有咬住兩個字:“緊”和“幹”!

不同的青春,同樣的奮鬥。他們在山川河谷間,勾勒出最美的圖景……

編 輯|周玉琴

責 編|汪 巧

編 委|姜 穎

來 源|新華社

這些用盡全力衝刺的年輕人,真美
這些用盡全力衝刺的年輕人,真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