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211卻被民辦學院錄取,來自211大學的官方“陷阱”

報考211卻被民辦學院錄取,來自211大學的官方“陷阱”

#報考211卻被民辦學院錄取#這條微博熱搜,從一早起來就掛在微博熱搜榜,參與討論的人數和關注度也直線上升,熱度一直不退。

據中國之聲報道

2016年,有不少山東考生報考了211高校鄭州大學的部分專業,錄取通知書竟然是其二級學院“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發放的。隨後的兩年多,有的學生家長將鄭州大學告上法庭,有的則因無法退檔,只好去上學,卻發現自己學的專業,沒有經過教育部批准。二審法院鄭州市中院認為,鄭州大學發放錄取通知書的行為不規範,但已經履行了法定職責,不構成違法。

小編仔細查詢了一下,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雖然不是假大學,但是跟鄭州大學根本不是一個檔次,鄭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大學。這個西亞斯國際學院只是與鄭州大學是個合作的關係,也僅僅是個民辦的三本大學。藉由鄭州大學的重點大學的名聲招生罷了,2018年底,西亞斯學院脫離鄭州大學,正式成為獨立的民辦高校,但其承諾,之前通過鄭大來西亞斯就讀的,依舊可以獲得鄭州大學的畢業證書。

這次事件雖不能完全算是陷阱或者欺詐,但是因為模糊不清的從屬關係,給一些考生的高考選擇帶來影響。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在高考報考過程中,想用二本的分數線上一本的院校,是幾乎不可能的。在報考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的瞭解所報考的學校,尤其一些聯合辦學,某某分院,什麼什麼國際部之類的擦邊球學校。還是需要我們仔細分辨的。

其實每一年在報考前後,都有很多心懷不軌的人士,他們抓住了考生和家長緊張焦慮的心理,精心佈置騙局,騙取高額的中介費,活動費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騙子的幾個常用伎倆,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長,一旦遇到下面的情況,無用質疑一定是騙子,千萬不要相信。

內部指標

聲稱擁有“內部指標”、能操作“低分高錄”全部是陷阱

這是招生騙子慣用手段。他們在境外(香港或者國外)偽造文件、印章,設立報名處和諮詢電話,針對教育機構收取高額加盟費,假扮高校招生人員,或吹噓自己神通廣大,與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門的領導有“關係”,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內部指標等,要家長先付一部分定金,其餘部分等錄取通知書到手後再交。

提醒:既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也沒有人能突破政策規定。你要絕對相信中國高考錄取的公平性。

保證錄取

由於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複雜,加上省外藝術類招生計劃要根據生源情況在全國範圍進行調整,致使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利用錄取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從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提醒:在錄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錄取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希望廣大考生及家長調整好心態,切不可“病急亂投醫”,以免上當受騙。

定向招生

一些騙子利用考生和家長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進行欺騙,有的聲稱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數線,花上數萬元即可搞定國內院校及香港澳門臺灣院校;有的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公開叫價,收取高額“定向費”。

提醒:經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批准可以進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對社會公佈,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達到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合格標準,還要參加高考,並達到高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佈的相關規則擇優錄取。

“大數據”報志願

每年高考後,許多“大數據幫你填報上好大學”之類的廣告鋪天蓋地,部分“一對一”諮詢價格更是漫天叫價。大數據填報志願的問題,還是要謹慎,很多網上“大數據”報考,可能只是營銷的噱頭,許多機構根本沒有所謂的高招數據庫。

無論什麼方法,什麼說辭,什麼騙術,都是認準了廣大考生和家長想要孩子上名校的心理,高考後的焦慮讓所有考生和家長都坐立難安,容易“病急亂投醫”。這主要是我們高中畢業後可選擇面太小了,除了高考這一條路,我們很難再有其他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