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211却被民办学院录取,来自211大学的官方“陷阱”

报考211却被民办学院录取,来自211大学的官方“陷阱”

#报考211却被民办学院录取#这条微博热搜,从一早起来就挂在微博热搜榜,参与讨论的人数和关注度也直线上升,热度一直不退。

据中国之声报道

2016年,有不少山东考生报考了211高校郑州大学的部分专业,录取通知书竟然是其二级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发放的。随后的两年多,有的学生家长将郑州大学告上法庭,有的则因无法退档,只好去上学,却发现自己学的专业,没有经过教育部批准。二审法院郑州市中院认为,郑州大学发放录取通知书的行为不规范,但已经履行了法定职责,不构成违法。

小编仔细查询了一下,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虽然不是假大学,但是跟郑州大学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郑州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大学。这个西亚斯国际学院只是与郑州大学是个合作的关系,也仅仅是个民办的三本大学。借由郑州大学的重点大学的名声招生罢了,2018年底,西亚斯学院脱离郑州大学,正式成为独立的民办高校,但其承诺,之前通过郑大来西亚斯就读的,依旧可以获得郑州大学的毕业证书。

这次事件虽不能完全算是陷阱或者欺诈,但是因为模糊不清的从属关系,给一些考生的高考选择带来影响。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在高考报考过程中,想用二本的分数线上一本的院校,是几乎不可能的。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的了解所报考的学校,尤其一些联合办学,某某分院,什么什么国际部之类的擦边球学校。还是需要我们仔细分辨的。

其实每一年在报考前后,都有很多心怀不轨的人士,他们抓住了考生和家长紧张焦虑的心理,精心布置骗局,骗取高额的中介费,活动费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骗子的几个常用伎俩,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一旦遇到下面的情况,无用质疑一定是骗子,千万不要相信。

内部指标

声称拥有“内部指标”、能操作“低分高录”全部是陷阱

这是招生骗子惯用手段。他们在境外(香港或者国外)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针对教育机构收取高额加盟费,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

提醒:既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你要绝对相信中国高考录取的公平性。

保证录取

由于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提醒:在录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录取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调整好心态,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定向招生

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国内院校及香港澳门台湾院校;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提醒: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大数据”报志愿

每年高考后,许多“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铺天盖地,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漫天叫价。大数据填报志愿的问题,还是要谨慎,很多网上“大数据”报考,可能只是营销的噱头,许多机构根本没有所谓的高招数据库。

无论什么方法,什么说辞,什么骗术,都是认准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想要孩子上名校的心理,高考后的焦虑让所有考生和家长都坐立难安,容易“病急乱投医”。这主要是我们高中毕业后可选择面太小了,除了高考这一条路,我们很难再有其他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