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對有些小孩來說,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一名絕對是:從媽媽嘴裡聽不到爸爸一句好話,但讓她離婚又不離。

這些小孩就包括我的閨蜜張萌。

雖然張萌已經30多歲了,但每每提及她父母的關係,還是一臉費解。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週末去張家做客的經歷,使我理解了張萌。

剛坐下沒多久,我就被迫成了張媽吐槽張爸的聽眾:

“他一天到晚什麼都不幹,就知道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這個家裡裡外外全靠我一個人。

雖說退休了,但我一禮拜要去單位顧問三天——工作離不開我。早晚還要採買、打掃、洗衣服。隔三差五還要幫張萌看孩子。

你張叔呢,幹什麼都不行,什麼都幫不上我。要不是我能忍,早跟他離婚了。”

張爸試圖為自己辯解,才開口就被張媽懟了回去。

我一個晚輩加外人,不便評價兩位老人家的婚姻,只好順著張媽說:“您是能者多勞”。

這似乎正是張媽想要的效果——通過對丈夫的貶損,成功抬高了自己的身價,使這世界上又一個人認識到了她的勞苦功高。

我眼前的張媽在脹大、脹大、脹大,而我眼前的張爸在縮小、縮小、縮小。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父母互黑的嘴,孩子分裂的心

張爸真那麼懶惰、無能嗎?

張萌小時候也這麼認為,因為從小聽著媽媽對爸爸的指責長大,她一度相信爸爸就是媽媽口中那一無是處的樣子。

直到近兩年,多了些成熟和閱歷,才發現是被媽媽“騙”了。

聽張萌說,張爸雖沒有大的事業,就是個普通工薪,但一輩子工作勤懇,待人寬善,個性溫和。

退休後,家裡一天三頓飯都是他做,去年家裡裝修也沒少忙活,只是費力還不討好,只要他做事情,張媽就要挑毛病,嫌棄這裡不對那裡不好,弄得張爸很委屈。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張萌的日子更不好過,自己一大攤子事,回家還得聽父母互相抱怨,被逼當裁判。

每次被煩到不行,說“媽,您既然那麼看不上我爸,幹嘛不離婚?”就會聽到“你爸這個人,的確沒什麼本事,我也就看他人還算老實”。

也是醉了。

原來,張媽也知道和張爸在一起的好處——語言攻擊一個老實人,是最安全的選擇,只有和張爸這樣的老實人在一起,她才可以彰顯厲害。

張萌就慘了,內心十分分裂。媽媽不允許她認同爸爸,爸爸不允許她認同媽媽,好像跟誰好點都會得罪另一方。

孩子都希望看到父母相愛,她卻看到父母都到她這裡來爭功奪愛。

我去做客,只在張媽的抱怨中過了兩個小時,就感到壓力山大,窒息;可想而知張萌這30多年是怎麼過的。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你家有個無能的老公?

好巧,我家也有一個

像張爸張媽這樣的夫妻不在少數。網絡時代,世界成了平的,攀比變得更加方便,看不起丈夫也變得更加容易。

賺錢不如別人多,關係不如別人硬,幹家務活不夠勤快,陪伴孩子不夠專業——都足以讓一個男人在一個女人心中變得一文不值。

和幾個做心理諮詢師的朋友聊天,沒想到大家對此特有共鳴——來做婚姻諮詢的案主,很多面臨這方面的困境。

有對夫妻——我們稱他們為顏先生、顏太太吧,40歲上下,很痛苦地來找心理諮詢師,說不知道婚姻怎麼進行下去。

諮詢師問發生了什麼,並請他們模擬一下交流中的衝突。他們很快入戲,展示了一段日常對話: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顏太太:疫情開始到現在3個月了,你每天什麼都不幹,就在家裡待著,我看著就來氣。

顏先生:我怎麼什麼都不幹?你怎麼知道我沒幹?再說我還每天開車接送你上下班。

顏太太:你接送我還不是為了你自己?你怕我坐公交車回家把病毒傳染給你!

顏先生:你這個人怎麼能把我想得那麼自私?好心當成驢肝肺!

顏太太:生意虧那麼多錢,你一點也不著急。

顏先生:我怎麼不著急?你為什麼總把我想得那麼壞?

顏太太:不要跟我說話,我不想理你,躲我遠點!

顏太太對丈夫恨鐵不成鋼,話裡話外是對丈夫的負面評判,指責,姿態像永遠正確的媽媽居高臨下地罵兒子。

我們都知道,想要孩子上進,就要多支持、多鼓勵,少批評、少指責,否則孩子只會自尊掃地,破罐破摔。

其實成年人也一樣,沒人願意屈服於批評指責而去改善自己。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另一對夫妻——我們稱他們為方先生、方太太吧,剛剛30歲,也愁眉苦臉地來找心理諮詢師。

方先生在公司上班,方太太生寶寶後全職在家帶小孩。諮詢師同樣讓他們模擬一段日常對話: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方太太:我每天在家裡做家務、帶小孩,你知不知道我很累?你就知道上班,什麼都不管。

方先生:我不上班怎麼行?孩子要不要養?房子貸款要不要還?

方太太:你不就掙那點工資嗎,有什麼了不起?回家就像大爺似的!

方先生:我也在努力做啊,一回家我就幫忙洗碗、拖地、看小孩,可你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

方太太:你幹活就是不細緻,就是糊弄,我還不知道?!

方先生:反正我怎麼都不是,怎麼你都看不上。

這樣的交流讓夫妻雙方都感到很無力。

諮詢師問方太太,是不是真的沒有關注到丈夫的努力?

方太太回答:“其實我也知道他辛苦,有看到他努力,我也心疼他的,但是我擔心如果我說了,我就要承擔更多的家務,他就會心安理得地放鬆。”

原來如此。

妻子們如此嚴苛地對待丈夫,是誤將嚴苛當成了一種有效的鞭策。

可惜,收起肯定和讚美,只表達不滿和指責,使他們的婚姻像缺少潤滑油的車,就快拋錨在半路了。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嚴苛的太太

其實你也可以放鬆點

在滿腹不平的太太們看來,丈夫是在婚姻關係中絕少付出、坐享其成的那個人。

其實,如果讓他們交換下位置,太太們恐怕一天也受不了——經年累月浸泡在伴侶的白眼、冷臉、差評裡,是要喪失生活信心,甚至得憂鬱症、癌症的。

和諧家庭中,妻子、丈夫、孩子——三者應呈等邊三角形的關係,三人等距,在家庭當中各具重要性。

妻子看不起丈夫,就會導致等邊三角形失衡。丈夫變得沒有存在感,妻子和孩子關係過近,孩子被迫早熟,被迫充當媽媽/爸爸的情緒配偶。

借用主持人董卿那句名言:“槍響之後,沒有贏家”——不僅夫妻雙方要承受婚姻不睦之苦,無辜的孩子也要從小學會察言觀色,在爸媽之間站隊,輕者變成討好型人格,重者可能精神崩潰。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孩子未來的婚戀之路也會蒙上陰霾,女孩可能患上“厭男症”,男孩可能患上“厭女症”。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不排除個別男人真的是廢物或者惡棍——遇到這樣的對象可以繞著走,即使結婚了也可以果斷離,但大部分男人就是優缺點參半的普通人,像大部分女人一樣——只是不完美,並沒有那麼不堪。

看不起丈夫的女性朋友很令人心疼,因為她們往往是特別要強的人,不僅看待丈夫、孩子目光嚴苛,對自己也同樣嚴厲——工作要做得好,孩子要帶得好,家務要搞得好——事事追求盡善盡美。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每天拿刀子嘴劈人的人,不知道早劈過自己多少回。

其實,我們都可以允許自己放鬆一點。

自己舒服了,就不會看不得別人舒服;接受了自己並非“全能”,就不再需要用別人的“無能”來證明自己的“超能”。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尊敬他,才會愛他

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和夫人孫曼麗的愛情被傳為佳話,像當代的魯迅和許廣平。

許倬雲先生先天殘疾,手腳彎曲,終生靠雙柺行走。

當年,2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孫曼麗卻選擇與男朋友分手,義無反顧地嫁給他。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圖源:騰訊新聞《十三邀》

孫曼麗的很多女性朋友,結婚後都和丈夫越過越遠,只有她,結婚50多年,和丈夫越過越近。談及婚姻秘笈,孫曼麗女士說:

“那個人,你尊敬他,才會愛他;如果你不尊敬他,你就不可能愛他。”

這一觀點給我很大啟發。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圖源:騰訊新聞《十三邀》

當代女性,很多都很優秀,不再像舊社會,需要依附於男人生存。但好的親密關係並不是權力競爭的關係,要比誰強誰弱,而是平等合作的關係。

作為合作者,很重要的能力是看到並肯定對方的價值。

主持人謝娜在大家印象裡是個咋咋呼呼的姑娘,經營親密關係卻頗具智慧。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圖源:謝娜微博

剛和歌手張傑在一起時,他們的關係被許多人唱衰。公眾憑習見認為張傑配不上謝娜。當時謝娜已是紅遍全國的明星,張傑事業才剛剛起步。

謝娜的智慧在於,從一開始就很明白“我想要什麼”,而不是“別人要什麼我就要什麼”,為了虛榮從眾。

謝娜性格比較急,張傑性格比較緩,他們剛在一起時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磨合。但謝娜感謝張傑的出現讓她學會“慢下來”,張傑也感謝謝娜讓他突破掉一些中規中矩的束縛。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圖源:張傑微博

一檔節目中,謝娜被問及她和張傑誰更善良。謝娜回答:“傑哥比我善良。”

讓她分別給自己和伴侶的“天使”程度打分,謝娜給了自己1分,給了張傑5分——滿分。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圖源:騰訊新聞《僅三天可見》

這並不意味著張傑是完美丈夫——世上哪有完美的人,但足以說明謝娜有著寬容、積極的眼光。

她很大的智慧是不僅能看見自己的好,也能看見伴侶的好。

他們的雙胞胎女兒跳跳和俏俏,會因此得到一樣很大的福氣——不必捲入父母的權力紛爭,在父母互敬互愛的家庭氛圍中獲得充足的安全感。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時候大都被媽媽這樣“騙”過

▲圖源:張傑微博

父母無法給孩子提供自己沒有的東西。

希望孩子具備價值感、幸福感、自信心,本質上,需要父母自身首先具備——而這有賴於“看見”的能力、欣賞的能力,而不是批評的能力、改造的能力。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

作為家庭的管理者,你也可以通過欣賞和看見,給你的小家庭賦能增效。

用心去看,相信你一定可以在自己和每位家庭成員的內在發現美好的光。

作者介紹

小豬豬,傾聽者,感受者,記錄者,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ID:yinjianlifumuxuet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