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透明”村子如何“破圈”?這名大學生村官的真實記錄為你解答-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小透明”村子如何“破圈”?這名大學生村官的真實記錄為你解答

這是一名大學生村官筆下的鄉村振興。來自浦東新區周浦鎮的界浜村葉麗亞剛剛結束了她的“鄉村生活”,四年多的時間裡,她經歷了“五違四必”、河道等環境整治上的戰役,也參與了“家門口”服務站的設立,在第一線品嚐社會治理的甜酸苦辣。讓我們從她的文字記錄裡,真切感受上海的鄉村之變。

“小透明”村子如何“破圈”?這名大學生村官的真實記錄為你解答

初識界浜,她既沒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那麼婉約多情,也沒有想象中大都市現代化的空間佈局和服務設施。她就像一個平平無奇的素人,基礎條件並不好,路過、見過很多次可能還是讓人記不住。但是時代發展給了舞臺,每一個農村都有閃耀的可能。

2017年,浦東的村居迎來了一項重大的社區治理變革——“家門口”服務開始了。“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家門口”服務正應和了此道,將工作做到群眾身邊。界浜村作為新起之秀和有力“後浪”,一直是“家門口”服務的區級試點單位,走在探索建設的前沿。三年來,從“家門口”服務站到“家門口”服務中心,從“一站”到“四站一室”,更多人性化和民眾所需的服務被放大、被凸顯。

我印象裡第一次集體加班就是在“家門口”服務站建設中。那天直到11點,我們還一起“燒”著腦子、做著手工、調整佈置,只為多一些“家”的溫暖。服務站必須要通過村民的檢驗,在工作中我也感受到,樸實的老百姓很介意“華而不實”的東西,他們也常常有著“雪亮的眼睛”。這一年,界浜村成為了浦東新區第一批特色型家門口服務站。

2019年4月到2020年9月,從農民集中居住挑戰更合理的村莊佈局,到截汙納管、路橋建設挑戰更科學的基礎設施,再到河道整治、植樹造林、景觀提升挑戰更生態的自然風貌,還有直播銷售、農旅融合挑戰更富民的產業發展,她的全面發展被越來越多人看到,越來越多的村民為她豎起了大拇指,為她應援“打call”。鄉村振興驗收完畢,華麗轉身的她已然是我眼中的“大明星”。但我知道,她未來的路,不會止步於此,全國文明村等一個個創建目標還在前方等她實現,從試點組、核心區到全村全域的覆蓋還在持續延伸中。

“破圈”是2020年的一個網絡熱詞,可以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也可以是突破別人給你的圈,突破別人給你的定義。在界浜村的4年,我看到她從百度詞條搜索寥寥無幾的“小透明”,憑藉“農村社會治理”這個過硬的能力特質被人看到,實現了“破圈”。而對於我來說,在建設農村、服務村民的過程中,真正走出了“象牙塔”,不再迷戀古詩文中描述的農村風光,而是行動起來跟人們一起創造觸手可及的宜居宜業的現代農村。

“小透明”村子如何“破圈”?這名大學生村官的真實記錄為你解答

界浜村是休閒旅遊型的鄉村振興示範村,因此美食美景必須要提。最是人間煙火色,且以美食慰風塵。對食物色香味的懷念裡,承載著分外甜美的記憶。在界浜,排名第一的美食必須是湖錦蜜露水蜜桃,不只是因為它的美味,更是它承載著村民的生計、驕傲和希望。每年七月桃子成熟的時節,我想我都忍不住會再回來的。佳節總是伴隨著美食,跟同事、村民們一起度過了多個傳統佳節,第一次吃到了好吃的肉餡湯圓、馬蘭頭粽子、“塌餅”、蠶豆糕,還有神奇的桃膠,美食和陪伴撫慰了我“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傷懷。

在這裡,我也認識了一群熱愛生活、熱愛村莊的人們。2017年負責文體工作,到“家門口”的文化服務,我慢慢走到了村民身邊。

寒來暑往裡練著舞蹈的阿姨們,讓我看到了熱愛;傳唱宣卷70載的張福良老伯,讓我看到了堅持;自發組織了老歌大家唱的朱金妹老嫲嫲,讓我看到了樂觀;睦鄰點裡想方設法組織活動的彩萍阿姨,讓我看到了熱心;書畫攝影樣樣精通的國昌叔,讓我看到了專業。黨小組長、村民組長是最熟悉的村民骨幹,負責任是他們身上最耀眼的閃光點。通過學習攝影認識了熱愛攝影和戲曲的佳莉,小小年紀卻敢仗義執言的依雯······一個個名字在我的腦海裡閃過,每一個名字都伴隨著一張溫暖的笑臉。

界浜是我的第二家鄉,我是界浜的女兒,這裡景美、食香、治優、人暖,她已然成為了我“寄存鄉愁的地方”。

作者:葉麗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文匯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