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車輛智能管理)》(以下簡稱《建設指南》)。《建設指南》按照不同行業屬性劃分為智能網聯汽車、信息通信、電子產品與服務、車輛智能管理等若干部分,為打造創新驅動、開放協同的車聯網產業提供支撐。
分階段建立標準體系
車聯網產業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是全球創新熱點和未來發展制高點,車聯網體系建設的標準出臺後,將加速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據瞭解,《建設指南》主要針對車聯網環境下的車輛智能管理工作需求,指導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身份認證與安全、道路運行管理以及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等領域標準化工作,將推動公安交通管理領域車聯網技術應用與發展,提升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水平,並逐步與《建設指南》其它部分共同形成統一、 協調的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架構。
值得關注的是,《建設指南》指出,針對車聯網產業發展技術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及道路交通管理行業應用需求,分階段建立車輛智能管理標準體系:到 2022年底,完成基礎性技術研究,制修訂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身份認證與安全等領域重點標準 20 項以上,為開展車聯網環境下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車聯網城市級驗證示範等工作提供支撐;到 2025 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車聯網環境下車輛智能管理的標準體系,制修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等業務領域重點標準 60 項以上。
“分階段制定標準支撐,比較符合產業發展技術現狀和發展規律。”在無人駕駛技術專家黃武陵看來,現階段主要還是側重基礎性標準研究,例如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身份認證與安全等方面,為道路測試、示範驗證等提供支撐。下一個階段目標是形成標準體系,對已完成驗證探索的各類業務應用領域制定標準。
同時,《建設指南》對車輛智能管理部分的框架和內容進行了界定,主要包括車輛智能管理基礎標準、產品類標準、安全類標準和智能網聯汽車運行安全測試與規範管理標準等 4 大類。車輛智能管理標準體系主要包括基礎標準、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身份認證與安全、智能網聯汽車運行管理、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標準等5部分。
車聯網體系建設加速
“車輛智能管理標準,更多是為保障技術落地應用,提升智能車輛的管理,從而推動保障車聯網城市級驗證示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等。”黃武陵說。
《建設指南》指出,構建車輛智能管理標準體系的思路是:圍繞道路交通管理中心工作,以推動車聯網技術在公安交通管理領域應用、保障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運行安全為核心,提出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身份認證與安全、道路運行管理及車輛協同管控與服務等領域國家、行業標準。
大唐高鴻智慧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張傑對記者表示,這次發佈的車輛智能管理部分主要解決智能網聯汽車的上路合法性和事故的責任判定問題。相關標準的出臺將為智能網聯汽車的量產化和市場化奠定基礎。
據介紹,開展登記管理是智能網聯汽車運行安全測試和上路行駛的基本前提;在車聯網環境中,車輛及其駕駛人、道路交通管理設施具有數字身份並對其進行驗證是確保信息交互及安全的關鍵環節;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開展道路通行秩序管理、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等道路運行管理工作是車輛智能管理的核心所在;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工作是支撐車聯網技術在道路交通管理領域應用的根本保障。
“指南重點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身份認證與安全、道路運行管理及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等方面的標準化。”在黃武陵看來,通過標準來規範智能車輛的識別與管理,推動現有交通體系下進行規模驗證示範智能車輛的有效管控;有利於後續更多示範驗證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已經有一系列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在制定,本次建設指南需要與其它指南形成有效協調,減少重複工作。”
張傑也給出了類似的意見,在她看來,車聯網是一個跨行業融合的新型產業生態,涉及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交通運輸和交通管理等行業,標準體系龐雜,參與制訂的單位眾多,需要跟很多現行標準進行協同,因此很難一蹴而就,需要不斷梳理完善。
“新產業帶來新的管理課題,新課題又需要新的技術手段支撐。對於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來說,需要通過車聯網、車路協同技術來支撐對車輛的管理和對車輛行為的監控。測試是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理解成是智能網聯汽車駕照考試,通過測試保證車輛能夠符合各種法律法規要求減少安全風險,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的商用落地。”張傑說。
文:趙玲玲 編輯:王琨 版式:劉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