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戰終局:歷史性減產協議


石油價格戰終局:歷史性減產協議


北京時間週一凌晨,全球主要石油生產國組成的“歐佩克+”石油聯盟宣佈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以期結束造成嚴重損失的石油價格大戰。


歐佩克+確認自2020年5月1日起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首輪減產,減產額度為970萬桶/日;自2020年7月起減產800萬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減產600萬桶/日至2022年4月。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形容本次原油減產幅度是歷史性的。


(歐佩克+減產協議)減產規模大,持續時間長,長達兩年時間,今天共同見證了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勝利,這是歐佩克價值觀的核心。 所有歐佩克、非歐佩克產油國及其它產油國,翻開了石油世界的歷史新篇章。


而之前在談判當中屢屢“拖後腿”的墨西哥,也確認了前兩個月僅需減產10萬桶/日,而非原定的30-40萬桶/日,主要是由於

美國將為墨西哥承擔其減產份額(約為30萬桶/日)。


而作為本輪石油價格戰發起者之一的沙特阿拉伯,宣佈5月起將減產至850萬桶/日。一旦沙特減產到位,這將創本國2011年以來最低的產油水平。


按照早前歐佩克+談判的協議框架,沙特與俄羅斯都將從1100萬桶/日的基準之下執行同等比例的減產。但考慮實際上沙特4月最新的日產量是創紀錄的1230萬桶,這意味著沙特為達成本次協議,已作出更大程度的讓步。


歷史上歐佩克共達成21次主要減產協議,分別發生在1973年10月、1973年11月、1981年5月、1981年8月、1982年3月、1983年3月、1984年10月、1986年10月、1986年12月、1998年4月、1998年6月、1999年3月、2001年2月、2001年3月、2001年9月、2002年1月、2003年6月、2003年9月、2006年11月、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根據歐佩克歷次減產協議的實施情況來看,歐佩克組織內部各成員國在產量政策上傾向於“背叛”,尼日利亞等產量規模較小的國家與沙特等產量規模較大的國家形成了

“智豬博弈”。在這種模型下,小國作弊而大國妥協才能達到納什均衡。因此,在政策制定與實施上,沙特等石油輸出大國需要作出讓步才能使整個減產體系達到平衡。對非歐佩克石油輸出國來說,減產協定的實施更需要配合歐佩克國家,原因在於絕大多數非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的原油開採成本要高於歐佩克國家,“背叛”行為只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石油價格戰終局:歷史性減產協議


作為一個卡特爾組織,歐佩克(OPEC)歷史上曾通過控制產量獲得石油價格主導權。2007年以來,高油價、高投資以及水平井壓裂技術的迅速成熟等因素推動了美國頁岩油革命。頁岩油產量從2010年名不見經傳快速上升到了2015年3月的高峰產量465萬桶/日。頁岩油的橫空出世(開發週期短、產量增長快)極大地增加了原油的供給彈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歐佩克控制市場、影響油價的能力。


2014年底,歐佩克開始執行市場份額戰略,不再為了平衡市場而損失市場份額,隨後歐佩克原油產量不斷攀升,俄羅斯也大幅增產,油價不斷探底,高成本的頁岩油產量卻降低有限。過往的國際原油市場格局被徹底顛覆,沙特阿拉伯在歐佩克的領袖地位以及歐佩克本身對市場的價格影響能力備受質疑。


2014年,來自非歐佩克產油國供給迅速增長,尤其是頁岩油的產量大幅增長使得全球石油供給遠超需求的增長,市場飽和,油價大幅下跌。在2014年底的歐佩克會議上,不少成員國建議減產,但是

沙特力排眾議,決定不再為了平衡市場而限制產量,認為歐佩克成員國應該增產,擴大市場份額,從而拉開了市場份額競爭的大幕。


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場爭奪石油定價權的戰爭,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國家對於市場份額戰略有幾個期望:1)擴大市場份額,以低油價遏制頁岩油的快速增長勢頭,同時打擊其他高成本產量(深海、北極、油砂、邊際油田和老油田等),從而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2)在較短的時間裡(6~18個月)迫使頁岩油和其他高成本生產者大幅減產,讓出市場份額,並推升油價;3)在此期間爭取實現歐佩克成員國的出口收入不出現大幅度減少;4)通過低油價延遲能源效率提升和替代能源對化石能源的衝擊。

石油價格戰終局:歷史性減產協議


但事與願違,油價暴跌並沒有迫使頁岩油和其他非歐佩克生產者大幅減產。經過一輪下跌,北美有100多家頁岩油生產公司宣佈破產,鑽機數量下跌80%,市場一片狼藉。頁岩油產量也從2015年的高峰值到2016年9月下跌了72萬桶/日,但這遠遠低於歐佩克之前的估計與預期。


面對低油價,頁岩油生產商表現出了驚人的韌性,許多經過破產保護、重組後的公司通過提高效率、縮減成本、套期保值、優先開採高收益區塊以及清理資產負債表等措施而變得更加強大。歐佩克期望的“閃電戰”成了“持久戰”,市場份額戰略演變成了一場歐佩克、頁岩油生產商和其他非歐佩克生產國之間的“消耗戰”,預計整個油氣行業2015-2020年投資縮減將達到1萬億美元,全球石油業崗位流失數量超過30萬個。與此同時,幾乎歐佩克所有成員國都面臨日漸增長的財政赤字,大多數歐佩克成員國的財政盈虧平衡油價在60~80美元/桶。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任沙特國王Mohammad bin Salmon在迅速完成對國防、能源、經濟發展等核心部門的控制之後,開始推進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經濟改革,即“2030年願景”。 “2030年願景”是一份全面改革藍圖,為沙特確定了三大願景:阿拉伯與伊斯蘭世界心臟,全球性投資強國(Global Investment Powerhouse),亞歐非樞紐。


實現願景的主要途徑:推進經濟多元化,改善商業環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發展私營企業,特別是發展採礦、製造、旅遊休閒、金融投資等非油氣產業,最終實現沙特國王Salmon宣稱的目標——到2030年,沙特將不再依賴石油。


在此基礎上,沙特於2016年6月發佈“2020國家轉型計劃”,該計劃類似中國的5年計劃,具體目標包括:1)到2020年,維持1250萬桶/日的原油產能,將煉油產能由2015年末的310萬桶/日增至330萬桶/日;2)來自非石油業的政府收入翻3倍,非石油業收入佔經濟產出之比由6%增至20%,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達到4%;3)公共部門薪資佔政府預算的比例由45%降至40%,將水電方面的政府補貼減少2000億里亞爾;4)將公債與GDP之比由7.7%增至20%;5)在2018年末以前啟動沙特阿美石油公司(Aramco)的IPO。


目前來看,隨著減產協議的達成,沙特已無法實現2020年維持1250萬桶/日的既定目標,石油價格也將逐步趨於穩定,美國的頁岩油生廠商將獲得生存空間。三方競爭的石油格局,將繼續得以維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