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最后称帝?

中国自古有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水浒梁上好汉,兄弟义气,年轻人看了容易意气用事,而等人上了年纪,再来读三国,更容易明白其中的人情世事,勾心斗角。说到三国不得不提的就是刘备了,与曹操一样,算的上是白手起家,最后登上帝位。曹操手段毒辣,做事果断,一代奸雄,这种人能占据一方,我们都好理解。但是刘备没有曹操的狠毒,还素以仁义得名,却也能占领一方,这又是为什么?

刘备为什么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最后称帝?

白手起家,早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刘备虽为汉室后裔。但是在当时那个时间下,就连汉献帝 刘协,也被董卓视为掌上玩物,后曹操又挟天子令诸侯,可见在当时汉室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说刘备是白手起家,却也不是,但也就只剩的这个头衔了。与张飞关羽结为兄弟,在没认识诸葛亮之前,刘备手下只有武将能值得一提,在刘备早年间颠沛流离的时候却也幸得关羽、张飞两位兄弟一直跟随。在十八路诸侯伐董卓,关羽杯酒功夫便斩华雄,兄弟三人力战吕布,可见关羽、张飞之勇。但在这个时候虽然也是白手起家的曹操,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在诸侯们争论是不是拿玉玺的时候,曹操已经一眼看透,玉玺不是关键,关键是天子,任凭孙坚跟袁术去争夺玉玺,而后来袁术凭玉玺称帝失败,这一点也印证的曹操的眼光。

刘备为什么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最后称帝?

伯乐千里马相遇。刘备的大业真正有起色是从请得诸葛亮出山,庞统相助开始的,这时候的刘备文有诸葛亮,马谡,武有关张赵等人,而刘备从始至终能聚集这么多能人才士也少不了他的仁义,有人说这是假仁义,但是这种仁义能让天下多数人信服,尤其是诸葛亮,李严这些人能甘心为刘备鞍前马后,足以说明这仁义之术的厉害之处。

刘备为什么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最后称帝?

刘备仁义,不迂腐,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该糊涂的时候糊涂。表面看着对谁都毕恭毕敬,心里却有一个明镜,始终不忘自己的大业。刘备忧心忡忡,意取西川,却又怕师出无名,落人以口舌,庞统听后,说;主公,我一定会让你师出有名。后庞统骑刘备的马,扮成刘备,死于落凤坡,后刘备以为庞统报仇的名号,取了西川。刘备的仁义能让庞统甘愿为其赴死,在当时世人都说卧龙凤雏,得一者便得天下,可见庞统的名气。就连李严,黄忠等刘表的旧部,也能甘愿为刘备效命。

刘备为什么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最后称帝?

懂得隐藏,放下身段。刘备为了迷惑曹操,隐晦自己的野心,故意灌园种菜,并编造自己惧怕雷声,可见刘备心里比谁都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刘备的特点与曹操不同,曹操心狠手辣,眼光独到,曹操将“心黑”发挥到了极致,刘备仁义,心怀明镜,慧眼识才,不忘大业,如果没有“脸厚”的特点,刘备顾忌脸面,早年间不投公孙瓒,不投陶谦,端着架子,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刘备了。

刘备为什么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最后称帝?

刘备最终能够成就一方霸主,不仅因为自己能辨别人才,而且还在于他这个人懂得爱惜人才,能够把这份恩情渗透到对方的骨子里,这才让这么多人甘心追随刘备,所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生死与共不离不弃,诸葛亮一直到死对刘禅仍然竭力辅佐。也印证了那句话“得名心者得天下”,刘备不仅得人心,在大是大非面前懂得取舍,在羽翼未满的时候懂得隐忍,始终坚定自己的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改变其心,如今很多人遇到一些挫折就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刘备坚持,穷且益坚,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物,欲成大事,又怎能拘于小节,这才是人物,能成大事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