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釣灘,這是釣魚圈子的俗語,有道理麼?有,但是按著字面意思去找釣點,漁獲那就純粹看人品,拼運氣了,那這句話有問題麼?肯定是有的,那麼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鯽魚在3月中下旬開始擺籽,鯉魚在4月底5月中旬開始擺籽,草魚在5月初開始擺籽,這是淡水中比較常見的魚種繁殖季節,不管哪一種魚,在甩籽時,都希望魚卵在孵化時,要有適合的水溫,還要有相對充沛的食物,還要富氧;符合這幾個綜合條件的水域,換做釣魚人的視角,就是水要淺,因為3月中下旬之後,白天開始比晚上多,那麼日照之下,水溫適宜;充沛的食物,要麼有水草多,3月底開始,水草發芽,要麼就是淤泥多,腐泥經過太陽直曬之後,會漚爛,滋生微生物,對魚苗而言,都是好吃的。尤其還要富氧,那和淺水區結合起來,水淺,春季風多,溶氧必然不差。
然後,任何生物在繁殖行為過後,都會流失脂肪、蛋白質,換句話說,就是魚群在擺籽期過後,會流失大量的營養,那麼在擺籽的水域中,準備富含脂肪、蛋白質的的餌料,就有極大的幾率,釣上擺籽後的魚群,那麼,這就是春釣灘的由來了。可是,在春季,真是隻要找到水淺、草多、有淤泥底的水面,就能有好的漁獲麼?
淡水魚,普遍的共性是趨溫避光怕熱喜靜,這八個字基本上可以覆蓋大多數的淡水魚,而春季,有個最大的特點是晴天多,風多,看似即只有兩個多,但是對魚群來說就比較混亂了,晴天多,日照強,那麼水溫就會高,但是風多,動靜大,魚會因此躲在深水,同時,風多水溫會降低,這樣一來,別說魚混亂,人都是混亂的,所以為什麼說春釣難,難的不是如何釣魚上岸,難的是怎麼才能找準魚開口的機會,到底釣深水還是到底釣淺水,那麼我們分析一二。
什麼情況適合釣深水
1、大風過後宜釣深,春季在桃花汛之前,除了湖庫及少部分的河流,還有高原地區的水域,大多數平原地區的水位是比較淺的,水淺不藏溫,大風過後必然降溫,雖然3月中旬開始,地溫升高,但是水溫仍然受氣溫的影響,更別說大風過後,導致水溫下降。但是這個下降,不會是自水面到水底同時降溫,而是說水面以下到半水的距離,都是低溫,唯有水底可能降溫的影響最低,那麼結合來看,深水區就比淺水區的魚多一些,在淺水區,就算能觀察到魚星,那估計開口的概率也不高。
2、倒春寒後宜釣深,倒春寒我們有兩種定義,一種是因為寒流在春季,導致了氣溫下降,另一種則是因為北方受冷空氣影響,但是不管哪一種,持續時間都不會太久,也就2~3天就能結束;這種氣溫驟降,對淺水區遊曳的魚群來說,影響非常大,挺閉口是很正的事情,而深水區,尤其是2米以上水深的水位,受到的影響最低,在倒春寒停止之後,躲避低溫的魚不會馬上游到淺水區,會繼續在深水區躲著,一直到水溫回升再到淺水區,所以倒春寒後,溫度回暖了,淺水區是沒什麼魚的。
什麼情況適合釣淺水
1、日常的晴天,且前一天沒有寒流和大風;只要前一天沒有大風,沒有降溫,魚群沒有被低溫影響,淺水非常適合覓食,而且水中溶氧也不錯,這個時候,只要水深在50釐米以上,都是適合釣淺。
2、下雨時和下雨後,3~4月之間,大多數地區會陸續下春雨,在春雨之前是暖陰,氣壓會降低,所以春雨之前魚口普遍不好,但是一到下雨的時候,會因為雨滴注入水面,給水中帶來大量的氧氣,春雨普遍不大,不至於水溫驟降,同時淺水區會因為溶氧增加,魚群活躍,導致水底翻湧,很多水底腐泥氧化後微生物,會因此翻湧到水面,這也是下雨後,水色會渾濁的原因。這些都是導致淺水區,魚口大開的原因。
至於雨後,空氣中臭氧充沛,雨水沖刷之下,近岸的泥沙流入淺水區,給魚群帶來大量的食物,加上淺水區底泥翻湧,正是適合魚群擺籽的好時間,鯽魚群擺籽過後,會就近在淺水區覓食,魚口正好,漁獲自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