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丨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考點解讀★★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兩類:


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詩歌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如《靜女》刻畫了一對青年戀人的形象,男青年熱烈痴情、淳樸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潑、伶俐俏皮。


二是詩人形象。詩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實際上是“詩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詩中的“代言人”。


★★技巧點撥★★


分析方法


1. 要對詩人的生活經歷、寫作風格、理想抱負等有所瞭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3. 分析詩中詞句的含義,理解這些物象所承載的人物思想感情;藉助意象、重要詞語,運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題步驟

①點出特點。要在文段的開頭或結尾點出詩人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


②概括分析。結合全詩的文句進行分析,注意要圍繞“詩人形象”這個中心來寫。如果詩歌運用了一些藝術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寫手法。


③概括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會意義或蘊含的作者情感。


★★經典例題★★


一、(2017全國2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後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15.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忠於國家,赤誠豪邁。儘管此時他已被排擠出朝廷,但依然關心朝政,他的愛國感情並不因此減少半分。②雖為遠別,依舊曠達。兄弟宦遊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③胸懷博大,顧全大局。無論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患難之中,勸勉有加,無少怨尤。


【解析】首聯點題,寫兄弟宦遊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蘇軾兄弟情誼頗深,蘇轍23歲前與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離。23歲進入仕途,從此宦遊四方,會少離多。儘管如此,他們仍息息相關。蘇軾一生屢遭貶謫,蘇轍受累不怨。在“烏臺詩案”中,蘇轍寧肯捨棄官帽以營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蘇轍傳》說:“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蘇轍此去,雖為遠別,但暫作分離,一向樂觀曠達的蘇軾自然不作兒女之態。


二、(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2019屆高三下學期二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勞 歌

張 耒

暑天三月元無雨,雲頭不合惟飛土。

深堂無人午睡餘,欲動兒先汗如雨。

忽憐長街負重民,筋骸長彀①十石②弩。

半衲③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飽兒女。

人家牛馬系高木,惟恐牛軀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艱,誰知不如牛馬福。


【注】①彀(gòu):張滿弓弩。②十石(dàn):極言費力之大。石,古代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③衲:縫補,此指補過的破衣服。


2.這首詩通過典型細節深情刻畫了“負重民”的鮮明形象。請結合詩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詩具體賞析。


【答案】2.①詩人刻畫了一個艱辛勞作、生活悲慘的“負重民”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底層勞工的深切憐憫和同情。②這一形象是通過典型細節刻畫的。如“筋骸長教十石弩”,寫勞工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負重物,移步艱難,突出勞作的艱苦不易。再如“半神遮背是生涯”,寫勞工衣著破舊,頂著烈日,出賣苦力,突出生存艱難,生活悲慘。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鑑賞詩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乾的要求,如本題要求“結合詩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詩”賞析“負重民”這一形象,然後先理解“負重民”的意思,再結合第五至八句這幾句詩來分析人物的特點以及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


詩歌第五句說“忽憐長街負重民”,引出“負重民”這一形象,下面四句就進入對“負重民”的正面描寫:“筋骸長彀十石弩”,意思是“骨瘦如柴,背上壓著一百多斤”,一個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負重物,移步艱難的苦力形象躍然紙上,這一細膩描繪,不僅具有強烈的真實感,而且逼真地點明物體之重已遠超過人所能承受的限度;“以力受金飽兒女”意思是“一輩子就靠半件坎肩遮陽擋雨,為了養兒活女不管火熱水深”,苦力的區區報酬得來十分不易,其中滲透著很多血和汗;“半衲遮背是生涯”,這是說“負重民”在烈日曝曬下,儘管衣不蔽體,卻全然不顧,因為他們已被剝削得一無所有,除出賣苦力外別無“飽兒女”之法。“負重民”是家中直接掙錢者,從事的又是如此費力的勞動,尚且是“半衲遮背”,那麼完全可以推斷,所謂“飽兒女”,充其量也只不過勉強活命而已。

詩歌中“筋骸長彀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這兩個典型細節的刻畫,突出了負重民的艱辛,流露出詩人對他們的同情和憐憫。


三、(2018屆雲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學高三第五次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小題。


渡黃河

範 雲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餘故塍。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3.本詩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詩歌刻畫了一個關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詩人以渡河之危險與艱難喻國家之危局與世事的艱難,描繪了環境的荒涼蕭條喻國家民族的衰落,以一句詢問表達了對國家、人民命運的憂慮。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理解這首詩的大體意思;在此基礎上,概括詩人形象,再作簡要分析。


四、(2018屆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質量考評)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阮郎歸·初夏

蘇 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①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注】①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來燻室內。


2.這首詞中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請簡要賞析。


【答案】(1)詞中塑造了一個嫻雅、活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女子形象。(2)①上片用環境描寫烘托人物:琴棋、薰香之家寫其情趣雅緻,綠槐高柳的庭院寫其性情沉靜。②下片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賞雨賞花寫其興奮好奇,纖手弄泉寫其活潑天真。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形象以及鑑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題,應立足於原詞,並對原詞有一定的理解。第一問根據詞中的“碧紗窗下水沉煙”“玉盆纖手弄清泉”等句可知,這是一個閨中女子的形象,然後根據詞中的景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等總結出這個少女的特點是:嫻靜、活潑、熱愛生活等。第二問應是從手法角度作答,其中要明確詩歌常用的手法或技巧,本詞中,上片重點寫了庭院和景緻,屬於烘托人物;下片寫少女“纖手弄清泉”,屬於細節描寫或動作描寫。根據以上分析作答,意思對即可。


★★實戰演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

訪中洲

姚 鏞

踏雨來敲竹下門,荷香清透紫綃裙①。

相逢未暇論奇字②,先向水邊看白雲。


注:①綃裙:一種薄裙。②奇字:一種異於小篆的字體,不能用六書偏旁推之,早已失傳。


2.本詩中的“訪者”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2.“訪者”是一個充滿意趣、志向高雅的形象。訪者不在晴日訪友,反而在雨中拜訪,與“雪夜訪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頗富率性與情趣。另外,他本是為了和好友探討“奇字”,但卻未及交流就與友人急忙走向水邊去看那雨中茫茫白雲,可見其清逸高雅的志向。(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中的人物形象,答題前首先要通讀全詩,整體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然後抓住詩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詞句理解,分析其中能表現人物哪個方面的特點?用什麼詞評價?最後綜合起來,表述形式可以採用“本詩塑造了……的形象。”表述時要抓住能表現人物形象特徵的詞,概括時點要全。如果是賞析,概括評價完後還要結合具體詩句來分析。本題要求分析“訪者”的形象。“踏雨來敲竹下門”,訪者不在晴日訪友,反而在雨中拜訪,頗有情趣。“相逢未暇論奇字,先向水邊看白雲”,他原本是為了和好友探討“奇字”,但沒來得及交流就與友人急忙走向水邊去看白雲,能看出“訪者”志向高雅。總體而來,“訪者”是一個充滿意趣,志向高雅的形象。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擬古詩

[南朝]鮑照

幽並重騎射,少年好馳逐。

氈帶佩雙鞬,象弧插雕服。

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

朝遊雁門上,幕還樓煩宿。

石樑有餘勁,驚雀無全目。

漢虜方未和,邊城屢翻覆。

留我一白羽,將以分虎竹。


[注]據《帝王世紀》載:“帝羿有窮氏與吳賀北遊,賀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殺之乎?’賀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誤中右目,羿抑而愧,終身不忘。”


請結合全詩概括分析少年英雄的形象。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①來歷不凡:來自幽並,豪俠尚武。②英姿颯爽:攜弓負箭,裝束不凡。③騎射精妙(或武藝高強):能朝遊雁門,暮還樓煩;箭入石樑,臂力大;能射鳥目,射術精。④理想崇高:渴望奮戰疆場,殺敵立功。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乾的要求,,然後依據詩句明確身份,再依據詩句的內容概括其特點。“幽並”,指我國古代的幽州和幷州,在今河北和山西一帶,二州民俗強悍,自古多豪俠慷慨之士,所以鮑照借托出自幽並的少年英雄,以表現其來歷不凡”;“氈帶佩雙鞬,象弧插雕服。”此二句說此少年的氈制腰袋上繫著兩隻弓袋,雕花的弓袋上插著用象牙裝飾的弓。這是任武少年裝束的主要特徵,表現此少年英雄的颯爽英姿,也暗示了他的勇武強建;“飛鞚越平陸”,此句正面描繪英雄在獸肥草短的暢好春色背景下跑馬如飛,度越平川的威武雄壯形象;“朝遊”二句則更具體誇飾英雄的騎術神速精妙;“石樑有餘勁,驚雀無全目”,這裡藉以形容少年英雄有景公般的強勁膂力和勁硬銳利的弓箭;“驚雀”句,這裡藉以表明此少年有後羿般的精妙射技;“留我一白羽,將以分虎竹”是說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願分符而為郡守,立功殺敵,奮戰疆場,表現少年渴望建功立業,奮戰疆場的形象特點。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感 舊

陸 遊

當年書劍揖三公,談舌如雲氣吐虹。

十丈戰塵孤壯志,一簪華髮醉秋風。

夢迴松漠榆關外,身老桑村麥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峽骨,燈前慷慨與誰同?

(注)①奇士:指陸游在巴蜀結識的好友獨孤策,此時已故去十餘年。


6.作品中的詩人有哪些形象特徵?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6.①壯志難酬。詩人年輕時豪邁灑脫,如今仍渴望建功報國,卻無奈在“桑村麥野中”老去。

②遲暮悲傷。頷聯以“一簪華髮醉秋風”描寫白髮蕭疏的垂垂老態,寫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獨寂寞。尾聯直接抒發對故去的友人的強烈思念,表達了苦無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抓住詩句中的情感關鍵詞進行分析。首聯和領聯,通過自己年輕和年老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注意“孤”“華髮”等字眼。頸聯,“身老桑村麥野中”表達了詩人年華老去的遲暮之感。尾聯寫懷念好友,“與誰同”一語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寂寞之感。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題。


贈內人①

張 祜

禁門②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③。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④救飛蛾。


 ①內人:唐代選入宮中宜春院的歌舞伎稱“內人”。她們一入深宮內院,就與外界隔絕,被剝奪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門:宮門。③窠:巢穴。④紅焰:指燈芯。


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宮女形象?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一位淒涼孤寂、青春虛度又善良美貌的宮女。“媚眼”表現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宮,與世隔絕。“惟看”體現出女子的孤寂、淒涼,只有枝頭的一窩棲止的飛鳥才可以陪伴她,“斜拔”“剔開”“救”一系列的動作體現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飛蛾撲火死去。


【解析】詩的第二句寫“內人”仰首凝望鷺窠的動作,飛鳥尚可自由飛出宮禁,也有溫暖巢穴,自己何時才能走出宮門,重回故鄉!凝望中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詩歌的三、四兩句中“內人”斜拔玉釵、撥救飛蛾的動作顯示了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當她看到飛蛾投火時感傷自己的命運好似飛蛾,便剔開紅焰,救出飛蛾,既是對飛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於對自我命運的哀憐。


五、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鷓鴣天 酬孝峙①

【清】錢繼章②

發短髯長眉有稜,病容突兀怪於僧。霜侵雨打尋常事,彷彿終南石裡藤。

閒倚杖,戲臨罾③。折腰久矣謝無能。薰風④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②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舉人,明朝曾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農詞》。③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④薰風:東南風。


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麼手法?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堅韌不拔。用描寫刻畫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這首詞上片共四句話,前兩句寫詞人頭髮很短,鬍鬚很長,眉毛高聳,面帶病容,顴骨凸起,比那光頭垂眉、閉目參禪的和尚還要奇怪。三四句寫詞人的心卻彷彿終南山石縫中的一根青藤,任憑嚴霜侵襲、暴雨打擊,自己卻等閒視之。由此不難看出詞人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卻堅韌不拔的形象。


六、閱讀下面這首清詞,完成問題。


南鄉子·葵扇

(清)陳恭尹

萬樹綠撐天,多在黃雲紫水邊。誰結輕絲裁作月?團團。買得清風不用錢。

聲價頓能添,安石①風流久不傳。寂寞空齋誰是伴?翩翩。荷葉香來亦偶然。


【注】①安石:指謝安,晉代宰相,字安石。《晉書·謝安傳》:安少有盛名,時多愛慕。鄉人有罷中宿縣(今廣東清新縣)者,還詣安。安問其歸資,答曰:“有蒲葵扇五萬。”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師士庶競市,價增數倍。


二、本詞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詞人形象?表現了詞人怎樣的品質?請結合本詞作簡要分析。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本詞寫詞人獨處書齋,在淡淡的荷香繚繞中,手搖葵扇納涼的樣子,刻畫出一個樸實自然、風度翩翩、悠閒高雅的詞人形象;“安石風流久不傳”,卻在自己這裡得到了延續,表達了對質樸、清高品質的堅守,對隨波逐流、追求浮華世風的行為的反對。


【解析】注意人物形象的特徵“樸實自然、風度翩翩、悠閒高雅”,表達的情感是“質樸、清高品質的堅守,對隨波逐流、追求浮華世風的行為的反對”。


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贈李白①

杜 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注】 ①天寶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宮廷後的第二年,與杜甫同遊齊趙。這年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相別,杜甫寫了這首贈詩。②丹砂:硃砂。道教認為煉砂成藥,服之可以延年益壽。李白好神仙之學,曾入道煉丹。③葛洪:東晉著名道士,自號抱朴子,入羅浮山煉丹。


(2)這首詩中塑造的李白形象與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處?請結合兩詩作簡要分析。(6分)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①漫遊漂泊者。杜詩中以“飄蓬”一語概括李白漫遊漂泊的形象,與李詩中嚮往天姥山的夢中漫遊、夢醒後的別離漂泊形象是一致的。②尋道求仙者。杜詩中“未就丹砂愧葛洪”,塑造了熱心求道、喜歡煉丹的李白形象,與李詩中夢遊仙境、訪仙山的形象相同。③憤世嫉俗者。杜詩中描寫了李白因懷才不遇而“痛飲狂歌”“飛揚跋扈”的佯狂、激憤狀態,與李詩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憤世嫉俗的形象十分相似。


【解析】 本題考查鑑賞詩歌形象的能力。題幹要求比較兩首詩中形象的相同之處。從“尚飄蓬”可以看出李白漫遊漂泊的形象,而《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一個“遊”字則可以看出二者形象的相同之處。“未就丹砂愧葛洪”一句,結合註釋可知,李白喜歡尋道求仙,而《夢遊天姥吟留別》則主要寫他遊仙境、訪仙山等,可見二者在尋道求仙這一形象方面也是相同的。再看最後兩句中“痛飲狂歌”“飛揚跋扈”,由此可知李白是一個憤世嫉俗之人,而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最後一句則可以看出二者在這一點上也是相同的。


十、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賣花聲


張舜民①


樓上久踟躕,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②。自是長安③日下影,流落江湖。

爛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滿平蕪。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


[注]①張舜民,鄰州(今陝西彬縣》人。這首詞是作者被貶郴州(今湖南),途經岳陽樓時所作。②三閭:戰國時楚國某地三個大姓家族的總稱。屈原被貶後曾任三閭大夫,掌管其宗族事務,故後世以此代指屈原。⑧長安:唐朝初期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唐以後詩詞中,常以“長安”代指當朝國都、國君,這裡借指當時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

上片開頭三句(“樓上……三閭”)刻畫了一個什麼樣的詞人形象?請簡要概括。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①被貶僻遠之地,②徘徊高樓之上,⑧形容憔悴,④內心悲憤苦悶。


【解析】此題考查對詞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詞中沒有直接可用的表現人物特點的修飾詞,需要根據詞人所生活的環境和其尋詩的行為揣摩概括其形象特點。答題步驟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點,然後結合具體詞句從人物生活和營造的環境分析。注意文中的關鍵詞語,雖然讓概括的是前三句,但也可結合文的後面部分概括。詩中的主要詞語有“踟躇”“地遠”“孤”“流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