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歷史沿革


長興縣歷史沿革

長興縣是湖州市轄縣。位於浙江省西北部,北緯31°00′,東經110°54′。地處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交界處。總面積1388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63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雉城、畫溪、太湖3個街道,洪橋、李家巷、夾浦、林城、泗安、虹星橋、和平、小浦、煤山9個鎮和水口、呂山2個鄉。縣政府駐雉城街道龍山新區廣場路1號。

縣境東靠太湖,三面環山。西北部為丘陵,中東部為平原。氣候溫潤,雨量充沛。礦藏有煤炭、石灰石、玄武岩、石英石、花崗石、凝灰石、陶土、膨潤土、硅灰石、耐火粘土和硼。景點有尹家邊揚子鱷保護區、水口顧渚山自然保護區、長興灰巖保護區、長興仰峰岕沈家大院(原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等。

古稱長城。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前514—前495),吳王闔閭派弟夫概在今雉城東南兩裡處築城,作為夫概王邑。因城狹長,故名長城。後屬越。越為楚所滅,遂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屬會稽郡。漢時先後屬揚州、會稽、吳興等郡。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曾屯兵呂山。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從烏程縣中分出置長城縣。南北朝陳時屬吳興郡。隋開皇九年(589)滅陳,罷吳興郡,長興併入烏程縣,屬蘇州。仁壽二年(602)復立長城縣,屬湖州。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吳越王錢鏐改長城縣為長興縣。

1996年,長興縣面積1388平方千米,人口61.4萬人。轄10鎮21鄉:雉城鎮、泗安鎮、夾浦鎮、李家巷鎮、小浦鎮、洪橋鎮、煤山鎮、林城鎮、虹星橋鎮、和平鎮、白峴鄉、水口鄉、槐坎鄉、後漾鄉、新塘鄉、二界嶺鄉、長潮鄉、太傅鄉、白阜鄉、長橋鄉、下箬寺鄉、包橋鄉、橫山鄉、仙山鄉、管埭鄉、天平橋鄉、畎橋鄉、裡塘鄉、呂山鄉、長城鄉、吳山鄉。縣府駐雉城鎮。

1998年,撤銷後漾鄉、下箬寺鄉、包橋鄉併入雉城鎮,撤銷橫山鄉併入洪橋鎮,撤銷天平鄉、畎橋鄉併入林城鎮,撤銷仙山鄉、管埭鄉併入泗安鎮,撤銷裡塘鄉併入虹星橋鎮,撤銷長城鄉併入和平鎮;撤銷白阜鄉,8個行政村劃歸小浦鎮,12個行政村劃歸長橋鄉。調整後,全縣轄10個鎮、10個鄉,總人口62萬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長興縣總人口611518人,其中:洪橋鎮40683人,李家巷鎮32399人,雉城鎮161647人,夾浦鎮29325人,林城鎮38406人,泗安鎮40109人,虹星橋鎮36908人,和平鎮36521人,小浦鎮23774人,煤山鎮22441人,新塘鄉15468人,水口鄉17422人,太傅鄉13725人,二界嶺鄉14049人,長潮鄉10605人,呂山鄉20148人,吳山鄉14539人,長橋鄉16446人,白峴鄉11361人,槐坎鄉15542人。

2000年12月27日,浙政發[2000]288號批覆同意長興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1)撤銷雉城鎮、新塘鄉、長橋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雉城鎮,轄56行政村、59居民區,駐人民南路。(2)撤銷泗安鎮、長潮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泗安鎮,轄51行政村、8居民區,駐鳳凰行政村。(3)撤銷林城鎮、太傅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林城鎮,轄46行政村、4居民區,駐東崗行政村。

2002年,長興縣轄10個鎮、6個鄉:雉城鎮、洪橋鎮、林城鎮、泗安鎮、小浦鎮、和平鎮、煤山鎮、夾浦鎮、虹星橋鎮、李家巷鎮、水口鄉、呂山鄉、吳山鄉、白峴鄉、槐坎鄉、二界嶺鄉,共有56個社區、23個居民區、226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雉城鎮縣前街3號。2010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62.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22萬人。

2012年6月,撤銷吳山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和平鎮;撤銷二界嶺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泗安鎮;撤銷雉城鎮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縣政府直轄,在此行政區域內設立雉城、畫溪、太湖3個街道。調整後,全縣轄雉城、畫溪、太湖3個街道,洪橋、李家巷、夾浦、林城、泗安、虹星橋、和平、小浦、煤山9個鎮和水口、呂山、白峴、槐坎4個鄉。和平鎮面積180.4平方千米,轄30個行政村和2個居民區,總人口5.3萬人。泗安鎮面積234.9平方千米,轄31個行政村和5個居民區,總人口6.9萬人。雉城街道面積69.6平方千米,總人口12.2萬人,轄4個行政村、11個居民區和22個社區。畫溪街道面積71.3平方千米,總人口3.7萬人,轄11個行政村和4個居民區。太湖街道面積53.5平方千米,總人口近4萬人,轄8個行政村、13個居民區和2個社區。

2015年5月8日,省政府(浙政函[2015]43號)批覆同意撤銷煤山鎮、白峴鄉、槐坎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煤山鎮。調整後,全縣轄3個街道、9個鎮和2個鄉。新的煤山鎮轄1個社區、2個居民區、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煤鑫街1號。

長興縣歷史沿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