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父母,但我必須要讀這本書

有什麼東西會讓你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遠,有什麼東西讓你和父母越來越近?

無意間發現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請你迷失在我身旁》作者岸見一郎是一位心理學家,哲學家。


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父母,但我必須要讀這本書


為何讀它?

為什麼會選擇讀這本書,其實一直覺得這個書名取得很有新意,有一種莫名的治癒效果。翻開書的頁,看到本書內容簡介的時候,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很溫馨、很無奈、更多的是迷茫。

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逐漸忘記了曾將對他最重要的一切,迷失在了時間的長河裡。

父親健康時,岸見一郎忙於工作,家庭,很少聯繫獨居的父親,可隨著父親的確診,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心理學家岸見一郎逐漸體會到其中的種種不易,但既然不能迴避,他便決定勇敢、快樂的面對,讓照顧父親,這件本來充滿壓力的,是通過愛、巧思與智慧,變得和樂自在。


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父母,但我必須要讀這本書


經常會聽到、看到視頻裡流傳出來的許多感人情節。忘了誰也不會忘記你。

我不在乎你記憶裡出現的橡皮擦,我只在乎從現在開始的每個當下

許多人對老年痴呆或者是說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並不陌生,卻無意識的帶有一些偏見。我們與父母是至親血親,也是仇敵。我們因各自的經歷生活有所不同,從而導致了許多的代溝,致使我們雙方對彼此誤會重重。

這本書從照護者、家人的角度出發,談及較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理解如何照顧患有認知症的長者,但總的來說,本書涉及的是照護工作中的普遍問題,重點在於如何靠近父母,尋找突破口,以構建與父母的良好關係。

而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位心理學專業人士,在面對自己父親患病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為人子時的困惑和痛苦,在與父親共同生活中,逐漸發現與父親的一些問題,用自己所經歷所感受,整理成文字,來幫助更多患有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家屬。

一邊閱讀,一邊成長

每閱讀一篇文章,多看一句話。從字裡行間裡看到了作者在照護父親中的內疚和悔恨,這讓我不經意間想到了,一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

在我們選擇在家裡,照顧父母的時候,痛苦逐漸的積累,常常令人感到窒息。時常面對情緒變化和忘記事情的父母,重複去某一個地方去,作為子女總是要跟隨在側,也會擔心父母是否會摔倒,是否受傷……每一次出現異於日常的事情,對老人和照護的家人來說,都是一次考驗。

照護會影響家庭關係,但未必會導致家庭關係的惡化。


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父母,但我必須要讀這本書

圖:《忘不了餐廳》官方發佈


最近熱播的綜藝《忘不了餐廳》幾位老人有著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狀態,可當他們在黃渤等人的關心和引領下,各項指標都得到一定的緩解。那時我就想到第一季裡的蒲公英奶奶,她說一句話:“我們還有用”

每一個老人都堅信他們衰老後,人對他人有價值。他們害怕跟不上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害怕給年輕家人拖後腿,他們害怕……

而在書中,作者這樣闡述了一句話。

不用生產性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關注人作為一個人的存在

曾經的他們,為了讓我們有好的生活,默默的付出著;

現在的他們,沒有了健碩的身體,還時常忘東西,總給家人帶來無數的麻煩,自卑感逐漸增加。

在什麼時候父母再三重複的言語,會成功讓你原地爆炸?為什麼你會覺得憤怒?是在父母的言語中,你發現很多事情都消失了,就像是自己的那段人生從未在世間出現過。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父母活著就是意義。


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父母,但我必須要讀這本書


分享一下本書的幾句話:

即使生活形態看起來很穩定,只要周圍的人給予適當的幫助,生活形態也能夠改變,同樣是身體有殘缺的人,有人認為自己的不幸都是別人造成的,理所當然的只考慮自己,也有人選擇了與之迥然不同的活法。


對生命本身說謝謝。


在不變的事實中改變態度,還有一個方法是對他人有所貢獻,說你保持真實的樣子就好,並不是說無論自己現在什麼狀態都無所謂,人活著不能只是單方面的索取。幼小的孩子無法獨立生存,只能靠他人的扶持,但人一旦能力提升,必須做的事情也隨之增多,人無法總是依賴旁人,旁人終將離去。


看完這本書,將本書的內容重點整理成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圖片分享給更多的人。對於這本書,還有很多很多內容還沒有頓悟,未來在更新其他方面的內容。


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父母,但我必須要讀這本書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 著:岸見一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