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机器人“梦”与科技情怀

这家在广州珠江新城花城汇开业的机器人餐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是来自碧桂园旗下的Foodom的机器人餐厅,将人工智能和餐饮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形成了喜人的化学反应,而且也极好地贴合了当下科技的发展趋势。

当机器人遇上中餐,炒菜也变得写意了起来,机器人根据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进行360度的翻炒,恰到好处让每一颗菜都均匀受热,再倾倒装盘,而安装在云轨上的机器人,便将菜稳稳地送到顾客桌上。

除此之外,地面的服务机器人也拥有着灵活的身手为客人指引座位,回答问题等等。

这流畅有趣的用餐体验,让人身心愉悦,相比于传统餐厅,机器人餐厅永远都是整洁卫生,而流水线化的生产模式,也让餐厅的出品保持着稳定高效,满足了大家对于科技与智能、美味的同时向往。

碧桂园作为一个房企,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它想要的,是一套可以助力自身改革和推动行业发展的“外骨骼装甲”,想用科技力量去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细节:“精准”凸显优势

根据餐厅运营者介绍,截止目前为止,Foodom机器人餐厅已经投入了共70多项的机器人设备,在核心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全自主研发。作为餐厅运营的核心设备,目前已经成功研发了一整套的烹饪机器人体系,包括煎炸、汉堡、煲仔饭、炒锅等功能,而且能够实现自主完成升级迭代。

这些机器人设备的出菜效率都极高,例如汉堡从下单到出品只需要90秒,炒菜的平均烹饪速度在3-5分钟左右。而后厨内配置的32口炒锅也在不间断地制作着美味的菜色。透过后厨透明的玻璃窗,在场的客人无一不被机器人那精细的动作感知,迅速的反应和娴熟的动作所震撼。或许会有人要问了,这些机器人所拥有的这么高超的厨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仔细一想,这要归功于它背后的“十大名厨”还有“中央厨房”。

碧桂园的机器人“梦”与科技情怀

Foodom机器人中餐厅

在核心技术加持的基础上,中餐厅并未因为机器人这一科技成分的加持,而忘了食物最重要的本质——味道,故此,机器人餐厅还特意聘请了顺德十大名厨,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对超过机器人进行一对一的培养,可谓是煞费苦心。

经过标准化流程,厨师只要将原材料的处理要求输送到中央厨房,由中央厨房进行标准化的原材料处理,并以低温运输方式送到门店内,以现代化高科技卫生的方式解决了食材前处理的问题。

处理完了食材的前期,师傅还会将油温、下菜顺序、收汁工艺、翻炒等方式与时间一起输入到电脑内,机器人在进行上百次的实验,并通过师傅们的考验与认可,才成功算推出一道菜色。机器人徒弟们也非常争气,根据系统的设定,都精准地还原了顺德大厨们的手艺。

碧桂园的机器人“梦”与科技情怀

餐厅包厢

系统化最大的好处在于,前后紧密配合有序,不漏过每一个细微的地方,也就是因为这套严格紧密的流程,Foodom机器人餐厅把食材源头严格把控,而且全程都可以做到电子溯源。

而自动化的流水线和智能加工设备,也保障了原料在加工环节不被污染。中央厨房为每一个门店进行冷链配送、精准溯源和追踪。食材在到达餐厅后直接进入冷库封闭保存,直到食材进入机器人烹饪设备,在这个过程当中,全程与人隔离,消除了因为人工操作带去的卫生隐患。

这解决了“食品安全”的痛点,让人能在享受“科技感”的同时,安心用餐。

执念:机器人“梦”

近几年来,在人工智能提升为国家战略目标之后,有不少的企业都开始入局机器人产业。

在18年9月份,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就与顺德区政府举行了一项签约仪式,仪式上宣布了博智林机器人将与顺德区政府共同打造集齐科研、实验、生产、文化、生活、教育于一体的机器人谷。并计划在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资金,并计划引入1万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与研究人员。

碧桂园在打造机器人谷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业内。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怀揣着机器人梦想的李伟博士,也毅然做出了追梦的决定。她放弃了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计划,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来到了广东顺德,加入到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博智林机器人的核心板块之一。

在机器人餐厅,李伟负责的是地面服务机器人的开发,包括了地面服务的所有机器人,如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饮品机器人等等。她和研究团队一起在数据、编码和元件的千头万绪当中,不知疲倦地推动着研发进展。

碧桂园的机器人“梦”与科技情怀

甜品站机器人

碧桂园的机器人“梦”与科技情怀

调酒机器人

情怀:科技与未来

在地产界,“碧桂园”之名已足够响亮,但是对于杨国强来说,碧桂园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应该要有更大的使命感,也就是“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一家民营企业勇敢面对新挑战,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坚定抱负。

在房企都在进行多元化的浪潮当中,杨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碧桂园应该是一个高科技的企业,未来是科技创新引领行业的时代。于是,进军机器人就成为了他的得意之作,也是碧桂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来源。

碧桂园的机器人“梦”与科技情怀

双臂煲仔饭机器人

18年7月,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在顺德正式成立,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以这个为节点,在这之后,机器人谷成立、与多方研究机构签约,引进先进人才,碧桂园就此迈开了机器人发展的步伐。

截止到去年12月,博智林公司旗下已拥有8大研究院与2大事业部,组建的研究人才团队更是超过了3000人,在这当中,博士、硕士占比更是超过了31%,在这当中,递交了专利申请的就超过1500个项,在研究中的建筑机器人项目就有59个,其中29款进入到了工地测试阶段。智能制造工厂已经正式投产,佛山顺德机器人谷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

机器人是碧桂园转型科技的其中一驾马车,它和主业强大的资源帮助之下,茁壮成长着。

在19年,碧桂园实现了5522亿元的权益销售额,已经在1200个城镇实施超过2000个项目,这也为机器人业务板块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而除了与酒店板块能够无缝对接之外,机器人餐饮还能够有效地整合碧桂园前期在农业方面积累的优势,以及社区资源,进一步覆盖全产业链。未来将根据机器人餐厅业态以及市场需求,打造源头农产品的种植生产供应与餐厅顾客消费的无缝连接,并可定制适配市场需求,有效降低成本,减少农业资源浪费。

反过头讲,机器人餐饮,也带动起了集团多元产业板块的联动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