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岁因脚小嫁入大户,从不让子孙帮洗脚,90年来只有丈夫看到过

古代女子缠足的习俗起源于北宋后期,从南宋时开始逐渐兴起,到明清时期已经十分盛行。那时候的女子之所以要忍受巨大的痛苦缠足,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博取未来丈夫的欢心。这是因为古代的文人雅士,对女子的小脚有着不同寻常的癖好,就连大文豪苏东坡都不能免俗,留下了“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种夸赞女子缠足的诗句。

她16岁因脚小嫁入大户,从不让子孙帮洗脚,90年来只有丈夫看到过

古代的女子一般从四、五岁起就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之后方才将布带解开。也有人因为习惯,脚上终身缠裹布带。因为缠足极大地伤害了双脚,所以古代的女子在缠足之后,走路十分不方便。但是在古代的文人雅士眼中,这种摇曳生姿的步态竟然成了一种别样的美感,成为文人雅士们竞相追捧的对象。

因为古代的女子在缠足之后,走路时的步态给人一种非常拘谨婉约的感觉,而且还有一种看起来摇摇欲倒、弱不禁风的风采,这种楚楚可怜的神态极大地满足了封建士大夫的自我膨胀感。特别是对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古代书生来说,这种优越感更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她16岁因脚小嫁入大户,从不让子孙帮洗脚,90年来只有丈夫看到过

实际上,古代女子的这种摇摇欲倒、楚楚可怜的神态,是建立在双脚的痛苦之上的。正是因为缠足后的疼痛,使得她们在走路时小心翼翼,稍不注意双脚就会疼痛不止,因此流露出痛苦的神情。可是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此却毫不在意,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美感。

古代文人雅士这种奇特的审美观念,进一步推动了缠足的流行,到明清时期缠足已经深入人心,无论贫富贵贱尽皆缠足。而且,当时的人们认为,女子缠足后的“三寸金莲”,不但要小,而且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如果当时的女子不缠足的话,会被认为将来嫁不出去,女子的父母也会因此感到面上无光。

她16岁因脚小嫁入大户,从不让子孙帮洗脚,90年来只有丈夫看到过

清军入关之后,曾经一度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是当时的人们宁愿接受惩罚,也不愿意放弃裹足。所以,虽然朝廷曾数次颁下严令,可是民间缠足之风仍旧盛行不止。见此情况,朝廷只好在康熙七年罢禁。从此之后,缠足之风更愈从前。甚至当时一位叫方绚的书生,还编写了一部名叫《香莲品藻》的书,书中将“三寸金莲”分为了九品 、十友、十八名进行品赏,颇受当时文人士子的追捧。古人对“三寸金莲”的迷恋,由此可见一斑!

她16岁因脚小嫁入大户,从不让子孙帮洗脚,90年来只有丈夫看到过

1912年,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缠足这种封建习俗也随之废除。但是在当时的很多偏远地区,缠足仍然没有被彻底禁止。例如在当时的福建省连江县,那时候出生的女子还是要在父母的要求下缠足。直到今天,在当地仍然还能看到一些裹着小脚的老太太,她们中最小的都有八九十岁,年龄大的都在百岁开外了,应该是历史上最后一批裹小脚的女子了。

她16岁因脚小嫁入大户,从不让子孙帮洗脚,90年来只有丈夫看到过

古代的女子,不但要承受缠足带来的痛苦,而且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她们从来都不会将小脚示人,一生中只有她们的丈夫可以看到。例如刘娘,她就是最后一批裹小脚的女子之一。她在16岁那年因脚小嫁入大户,也因为小脚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她的一生从不让子孙帮她洗脚,90年来只有她的丈夫看到过。

刘娘和当时的很多女子一样没有名字,以前人们叫她刘氏,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改口叫她刘娘。她这一辈子养育了7个子女,活了105岁,是家族里年龄最高、辈分最长的人。子女们对她都非常孝顺,儿孙们也都非常尊敬她。但是,她这一生却从来不让子孙帮她洗脚。因为在她看来,小脚里裹着的不光是她童年时的痛苦记忆,更是她心里的一道伤疤。

她16岁因脚小嫁入大户,从不让子孙帮洗脚,90年来只有丈夫看到过

刘娘这辈子吃了许多苦,她的一生都被这双小脚禁锢在村子里,从来也没有独自出过远门,只能一辈子踩着细小的步伐,蹒跚在村里那条老旧的青石板路上。

缠足的盛行,离不开古代那些酸腐文人的推波助澜,例如清朝方绚这种自诩为“香莲博士”的文人。除此之外,在古代封建礼教的影响下,缠足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将女子禁锢在闺阁之中,不让她们抛头露面。正如同清末著名教育家如贺瑞麟,在《改良女儿经》中所说:“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

她16岁因脚小嫁入大户,从不让子孙帮洗脚,90年来只有丈夫看到过

真是令人无法想象,缠足这种陋习在古代竟然能够流传数百年之久。由此可见,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古代的女子要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幸运的是,这种陋习现在已经被完全废除,现在的女子再也不用遭受这种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