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真理的距離:科學皆為近似

物理學家理查費曼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皆為近似”

那麼什麼才是科學?一般人心目中的科學,是通過科學家經過實驗“驗證”,並有充分的“科學理據”。當我們所熟知的那些曾經言之鑿鑿,視為唯一真理的科學理論被相繼推翻後,我們對科學的理解,應該有更客觀的認識。

科學與真理的距離:科學皆為近似

科學並非衡量事物的絕對標準,只能說是一種觀點和假設。所以說科學與真理之間,永遠只是靠近,但卻無法重合。

如果科學作為一種假設?那麼當假設被定論後,是否可以變為真理?

這個世界上或許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定論,也就是說或許根本不存在真理,只要我們去回顧一下科學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有太多“經過科學驗證的的定論被徹底顛覆”的實例。因為所謂這些“真理定論”會隨著時代與地點的變化而變化。

科學與真理的距離:科學皆為近似

《飛越瘋人院》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所講的就是“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莫尼茲發明的治療精神疾病——額葉切除術。”

莫尼茲曾宣稱“額葉切除術是非常簡單的手術,而且非常安全。”鑑於當時二戰硝煙瀰漫,精神疾病患者激增,額葉切除術受到了追捧,即使是當時已經有人意識到這種手術存在的副作用,事實上所謂“安全”的手術,其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四。而盲目的人們認為其帶來的效果比副作用更為重要。據統計僅僅美國接受這種手術的就有一萬多人。作為精神疾病傑出的治療方法,在全世界都得到了認同。

科學與真理的距離:科學皆為近似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逐漸意識到了額葉的重要性,而新的治療方法一經問世,人們才開始反思這項慘無人道的手術帶給人們的是什麼?額葉作為大腦的司令部,如果對這個部位進行切除,無異於摧毀病人的人格,這是無法挽回的錯誤。在七十年代後,這項手術幾乎絕跡。

以上的實例讓我們知道所謂的權威和科學,並非就是“真理”,而是一種假設和觀點,一種可以被推翻,被證偽,被駁斥的理論。而就因為這種特性,才使我們不斷的對世界,對未知進行探索發現。沒有絕對的事物,才有新舊理論的更替;沒有絕對的理論,才有相對理論的思辨。

科學與真理的距離:科學皆為近似

我們對於所有無法得到驗證,或在我們認知範圍之外的現象和事物,比如靈魂的存在?宇宙的起源是否源於大爆炸?達爾文的進化論僅僅解釋了生物如何從原始生物逐步進化而來,卻沒有涉及生物的起源,那麼生物起源又是什麼?


注:對於文章的觀點和言論,皆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