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清談誤國的傑出代表

清談漢已有之,並不是西晉的發明。但是在西晉卻成了士族大家的流行做派,彷彿你不加入你就沒有什麼一樣。就像現在的高級會所,沒進到裡面的人大家都認為他沒有身份和地位。東漢末年黨錮之禍造成了知識分子在中央待不下去了,大家一起湧向了地方政權,所以造成了精彩紛呈的三國演義。魏晉時期,強權當道不是曹家就是司馬家,拳頭大的是大哥,哪裡還有說理的地方,所以文人只能搞行為藝術,比如比較有名的竹林七賢。

王衍:清談誤國的傑出代表

竹林七賢

到了晉朝一統天下之後,士族階級成了清談的主力,大家以玄學為主,誰談的好誰可以有出仕做官的可能,於是世家大族,社會名流都爭先恐後的加入清談的隊伍來趕這個時髦。其中有謝安這種胸懷天下的才子也有王衍這種清談誤國的代表。

王衍:清談誤國的傑出代表

王衍是西晉末年重臣,玄學清談領袖。王衍出身於著名的高門大族琅琊王氏,為竹林七賢之一王戎堂弟,生得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西晉末年,政局動盪,而王衍早已為自己布好了多條退路——他的幾個女兒,一個嫁給了賈南風的侄子賈謐,一個嫁給了太子司馬遹,還有一個嫁給了東海王司馬越的舅子裴遐。一邊歸依太子,一邊締結後黨,一邊還不忘拉攏強勢的司馬宗親。通過女兒的婚姻,王衍為自己買了多重保險,哪怕皇室鬥翻天,他也能化險為夷。王衍的幾個兄弟,雖然也都以名士自居,但一個個都兵權在握、富甲一方。王衍任命其弟王澄為荊州刺史,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並對二人透露自己的意圖:“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你們二人手握重兵控制兩地,我留在洛陽居中策應,可謂狡兔三窟。”同時他還派另一個族弟王導輔佐琅琊王司馬睿出鎮建鄴。兄弟幾人在錯綜複雜的八王之亂中,周遊各方勢力,遊刃有餘,一個個扶搖直上。

公元311年三月,王衍被推舉為統兵大將帶領西晉最後的主力十萬大軍,抵抗外族的入侵,可是僅僅一個月後,王衍和他的十萬大軍就做了石勒的俘虜。西晉最後一點點的實力就葬送在了王衍的手裡。石勒是奴隸出身,很敬重名士,請王衍為座上客想聽聽他有什麼高論,可是王衍在席前一直在推卸自己的責任,把亡國的原因都推給別人,把自己說的很無辜,而且要勸石勒稱帝。石勒大怒,說道:“你名聲傳遍天下,身居顯要職位,年輕時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頭生白髮,怎麼能說不參與朝廷政事呢?晉國大亂,正是因為用了你這樣的人。”石勒一怒之下,令人推牆把他壓死了。

王衍:清談誤國的傑出代表

按說,清談本身並非壞事,然而,在內憂外患的西晉末年,這股清談之風卻越來越變味。以王衍為首的一批朝堂中堅,在本該救亡圖存之時,卻靠著“清談”欺世盜名、避實就虛,終於撲滅了西晉王朝的最後一點希望之火。而清談領袖王衍也因此背上了“清談誤國”的罪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