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培養娃的價值感與存在感

由於疫情,天天在家與娃面對面,老母親真實忙不過來。這段時間,我想說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與娃和平相處,提升感情,而不是雞飛狗跳。

由於特殊原因,家裡只有我跟娃兩個人,每天要做家務,還要兼顧娃的學習,當然幼兒園沒有其他年級那麼累,除了書本等的學習,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讓娃學習。

由於上學的時候只有週末,而週末我們經常出去玩,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跟娃一起動手做吃的,利用這個時間,我們準備麵粉,糖,水,雞蛋,我們也放了酵母,酵母就是發酵作用,把面揉好後靜止蓋起來,會變大很多,這就是酵母的功勞,這就是發酵,順便幫他普及了一下。各自的分量可以用天平秤稱,把麵粉和水和糖混合在一起,揉搓捏,出了個麵糰,他唱起了在電腦上學到的做蛋糕兒歌,把麵糰甩起來,有時候拋起,顯得非常專業,這個時候,他已經把他平時學到的歌曲或者看到的視頻完美實施了一遍,心情很愉悅,也把這個當作一個好玩的事。

一小部分讓他玩,大部分我就去和麵了,畢竟能出個作品才對得起自己的折騰。

我們還做了壽司,在網上購買了壽司的一套工具,很方便。在家裡準備米飯,肉鬆,五花肉,等,有什麼材料就準備什麼材料。娃也會跟著一起動手。米飯好了後,涼一下,讓他自己放上紫菜,鋪平,食材也玩按順序放好,這樣才好切。第一次讓他動手要求不能太高。弄好後,捲起簾子拉實,動刀切,切他可以看著,學習一下,因為這個確實不太好切,比較軟嘛要控制好力度,也容易沾刀,可以沾點油上去。娃自己動手做的東西他基本自己會吃完,不挑食,不浪費。

另外,在我煮飯的時候,要切菜,切蘿蔔,番薯什麼都我都會叫上他,給他準備好工具,讓他學著切,這個過程要看住,小心切到手。這個過程鍛鍊了他的手靈活度,注意一開始要挑選好切一點的,最好一開始先示範一下,菜比較小條,他一下子就切好了,蘿蔔呢不一樣了,一塊一塊切下來,力度又不一樣了,番薯更硬一些,這回力氣又不一樣了,需要使出力氣。這樣的工作他也覺得很好玩,認為自己也是個小廚房,也感知到自己能夠幫媽媽,自己是一個小幫手,很有成就感,也有存在感。

在家裡,衣服洗好後,我也會邀請他跟我一起來幫忙晾曬,我穿好衣架,他掛上去,一人一下很快就曬好了,我感覺孩子其實很可以幫忙幹活的,或者說他覺得好玩。

還有,當天玩完或者吃完,很多時候娃都不會說有意識的去收拾好,很多時候會跑了,這一堆爛攤子看著就頭疼,如果讓他自己收拾會怎麼樣呢?我邀請了他,帶他們回家,一起動手收拾,培養他有手尾的習慣,也減少了我頭疼的幾率

你會發現當彼此變成搭檔,畫風很愉悅,娃有成就感也有存在感,不再是你煮飯我看電視的畫面,也不再對著亂糟糟的家裡不知道如何下手,這個時候,娃加入來工作,會知道媽媽每天的不容易,要做這麼多的家務活,他會不會養成隨手收拾的習慣呢,會不會更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呢?他自己的勞動也會不會更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呢?自身的價值感要提升

其實,學習來源於生活,生活重於書本上的學習,並不是說讓娃多背首古詩,多學習幾個字,會更好。在我看來孩子的生活能力同等重要,讓他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學會生活,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