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一个自古就以忠义著称的城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城市,这里的县城依山傍水,独具岛城风貌,是三峡库区唯一留存的“半淹县城”。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一、秦置临江县

春秋时,今忠县地属巴国。战国时,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国,置巴郡、十一县,其中有临江县(治今重庆忠县忠州镇)(注:一说临江县为西汉置),以濒临长江而得名,一说因卤盐发达而得名(古时临、监、盐三字相通)。其境域包括今忠县、丰都、垫江3县和万州区长江涪滩(位于新田镇)以上地区,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8年),改临江县为监江县,东汉复名临江县。

二、跃为郡、州治

梁大同六年(540年),析巴郡置临江郡(相当于今日地市级),领临江1县。郡属梁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析楚州临江郡置临州(相当于今日省级),领临江、安乡(治鱼泉县,今万州区龙宝镇;北周改名万川郡)2郡。恭帝三年(556年),分临江县地置垫江县。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北周武帝保定初(561年),析临州安乡郡置南州,析临州临江郡临江县置南都郡及源阳县(治今万州区武陵镇)〔建德四年(575年),南都郡、源阳县分别改名怀德郡、武宁县〕,属南州。至此,临州仅辖临江1郡,临江郡仅辖临江1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裁郡留州。罢临州所属临江郡,保留临州。武宁县属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罢临州,临江县改属巴东郡。义宁二年(618年),复置临州,分临江县地置丰都县。临州领临江、丰都2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析临江县地置清水县〔天宝元年(742年)以陇右有清水县同名,改清水县为桂溪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裁桂溪县入垫江县〕。武宁县改隶南浦州(治南浦县,今重庆市万州区)。析临州临江县、浦州武宁县(治所在今万州区武陵镇)之南地置南宾(取“南境宾服”之意),隶临州。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三、忠义值千金,“忠”字为州名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忠县在重庆市的位置(红色处)

贞观八年(634年),为褒扬历史上巴蔓子刎首留城,严颜宁死不屈(《太平寰宇记》:“以巴臣蔓子,及巴郡守严颜,并著忠烈而名。”),“以地边巴徼、意怀忠信为名”(《元和郡县志》),改临州为忠州,领临江、垫江、丰都、南宾、清水(后改名桂溪)5县。隶山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年),改忠州为南宾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忠州。

五代时期,忠州名称、领县未变。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忠州属夔州路。宋代,临江县有9个乡、2个镇。四、有幸成潜藩,年号作府名

南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因兵乱,忠州徙治于长江中四面环水的皇华洲(又名皇华城、王化城,位于城东8公里处,今忠州镇皇华村境内,面积约3平方公里)。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宝祐二年(1254年),理宗封其侄赵禥为忠王,以忠州为潜藩。景定元年(1260年),忠王赵禥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太子赵禥即位,是为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八月,升其潜藩忠州为咸淳府(以“咸淳”年号命名),领临江、垫江、南宾、丰都、龙渠(南宋末年置,治今湖北利川市忠路镇,一说治今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5县。仍属夔州路。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冬,元兵攻破皇华城,复置忠州,州治迁回临江城。领临江、南宾、丰都3县(裁垫江县入丰都县)。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属四川行省重庆路。后至元四年(1338年),析丰都县复置垫江县,属忠州。忠州领临江、南宾、丰都、垫江4县。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据重庆称帝,建“大夏”,忠州属之。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五、裁撤临江县,知州亦理民、

洪武四年(1371年),平明夏,忠州属明。洪武中,裁临江县入忠州,原临江县地由忠州直辖,知州兼理民政。忠州领丰都、垫江2县(洪武十四年,1381年,裁南宾县,地入丰都县、石砫宣抚司)。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明代,忠州知州直辖区为7个里30个甲:大㽏里有5甲,汝溪里有4甲,黎村里有2甲,堑里有2甲,水洋里有3甲,上里有7甲,下里有7甲。清顺治五年(1648年),明楚王远支后裔朱容藩据夔州(今重庆奉节县),自称监国,改忠州为大定府。

顺治十五年(1658年),忠州属清,隶四川省重庆府。雍正八年(1730年),于㽏井(今忠州镇顺溪村甘井场)置分州衙门,称“二堂”;于敦里八甲(今拔山镇)置分州衙门,称“三堂”(俱于清末废)。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六、升格直隶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忠州为直隶州,直属四川省。将原重庆府丰都、垫江县,原夔州府梁山县改隶忠州。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乾隆元年(1736年),于敦里八甲(今拔山镇)置巡司。

嘉庆七年(1802年),忠州隶川东(分巡兵备)道。清代,忠州知州直辖区设2个里20个甲:崇仁里有10甲,敦让里有10甲。宣统三年(1911),废里、甲设乡镇。改设1城13乡,1城即城厢,城厢又分为东关、中关、西关3个管理区;13乡即新乡、福星、堑乡、石宝、㽏井、汝溪、三汇、马家、官坝、永丰、拔山、花桥、同德。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民国(大陆执政)时期,1913年改忠州为忠县。1914年归属四川省东川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忠县于1949年12月7日解放,属万县专区。1997年3月,重庆恢复中央直辖市,忠县隶属重庆直管。

忠县,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文化名城

现如今忠县位于长江上游、重庆东部,上距重庆主城九区180公里,下距重庆万州105公里。东北与万州区相邻,西接垫江县,东南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与丰都县接壤,北与梁平区为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幅员面218平方公里,以汉族为主,有土家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杂居小聚居。

男有巴曼子以头留城,女有秦良玉多次平反战乱的这样的女中豪杰,忠县一个从古至今的忠义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