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书院的来历吗?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

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玄宗选拔饱学之士二十名,于东都洛阳设乾元修书院,用以编校书籍;次年,将乾元修书院改名为丽正书院,增设检校官,并改封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这是书院之名,见于正史的最早记载。

不过这唐朝的丽正书院,尚不同于后来的书院,它其实只是个官方的修书机构,其功能主要是收藏、整理与编校典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古籍整理编辑部门。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之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省外,为修书之地。”

你知道书院的来历吗?

自此之后,民间的一些藏书机构,也开始称书院,例如邺侯书院。

邺侯是唐代名相李泌的封号。安史之乱平息后,立了大功的李泌向朝廷请求退隐衡山,唐肃宗答应,赐给他隐士的衣服,派人在衡山烟霞峰下给他修了座宅院。

李泌好读书,有大量的藏书,他来到衡山后,专门修数间石室做自己的书房,取名端居室。李泌去世后,他的儿子李繁在衡山建一个藏书的场所纪念他,取名南岳书院,又称邺侯书院。韩愈后来写诗赞其藏书之盛说:“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这类最初的书院,不过徒具其名,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书院。我们后世所说的书院,藏书只是其附助功能,讲学与研学才是它的主业。

你知道书院的来历吗?

从讲学与研学的角度看,书院的真身,其实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或汉代,它有官方与民间两条线。

从官方这条线上看,书院的前身是学宫,其源可以追溯到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机构,它虽在体制内,却不同于体制内的一般学术研究机构,也不同于一般的体制内学校。

学宫有三个特点,一是以讲习与研讨学术为业;二是对外保持开放性;三是教与学相对比较自由。

你知道书院的来历吗?

在唐代,有学宫直接转化为书院的例子。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前后,张九宗任遂州刺史。他到任后,见遂州学宫废圮,便倡议修复。修复之后,不再称学宫,而是称书院,这就是后世有名的张九宗书院,或称书台书院。

书院另一前身,可以追溯到汉代,称精舍或精庐。

精舍一词最早见于《管子.内业篇》:“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唐人尹知章注:“心者,精之所舍。”由此可见,精舍指心灵所居之所,亦即现代人所说的精神家园。

在汉代,学者私人读书的地方,是书房;书房若对外开放,招收门徒,讲授学术,那就是精舍。《后汉书·刘淑传》载:“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

精舍虽是民间学堂性质,却不同于私塾。私塾走的是基础教育的路子,有大致统一的教程与方法;而精舍不是,精舍以研学为主,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相当于私人大学。它类似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学院,只是柏拉图学院以几何学为特色,而中国的精舍主要以研习“经学”为主旨。

你知道书院的来历吗?

宋代时朱子热衷书院教育,他创建的书院初时便多称为精舍,如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竹林精舍等。

总结一下:书院表面上起源于唐朝,完善兴盛于宋朝,但实际上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秦汉之前,甚至可以把孔子在洙泗之间讲学的场所,视为中国最早的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