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本文為平安2020投資者開放日要點記錄。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寫在前面:

最近總是有朋友問我中國平安怎麼一直不漲,匯豐出事了,華夏的資產也不好,平安不平安呢,要不要賣掉啊。我的反應是,你怎麼這樣後知後覺呢?現在情況已經夠壞了,要跑也要跑在高位,這個時候應該是想平安什麼時候能起來,在起來之前我還能不能加點倉位?

言歸正傳。

這次中國平安投資者開放日的主題是醫療生態。平安醫療板塊中比較重要、大家接觸比較多的是平安好醫生,我自己也用過幾次。好醫生屬於移動醫療的範疇。下面先談談我對移動醫療的理解:

長期以來,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平臺本身缺乏醫療產業服務資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強大的支付方。燒錢產生的流量最終只能轉化成一點可憐的廣告收入,無法持續推動平臺快速發展。而廣告行為產生的立場又容易讓平臺陷於不利的發展地位。這和有強大的商保支持的美國移動醫療市場有著本質的不同。(其實,如果是在美國奧巴馬時代,丁香醫生是有機會跑出來的。)

移動醫療的本質是通過技術手段來幫助個人預防和控制疾病,從而最終降低整體的醫療費用。移動醫療公司最重要的功能和資產是患者的數據。作為一個平臺,海量的數據需要有人來深度挖掘,作為一個互聯網平臺,供需雙方需要高頻深度互動。

奧巴馬醫保法案在推動更多人口加入醫保體系的同時,改變了醫療機構的收入模式,即從原來靠病人規模改變為主要依靠醫療的價值——以績效為手段,把治療效果、效率和醫生的收入掛鉤,從而達到了醫療控費的目的。受益於奧巴馬醫保法案,美國移動醫療公司在醫生和患者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遠程問診和在線監護服務爆發式的增長,電子病歷和醫生點評網站也迅速擴展。可穿戴設備傳回的數據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美國當下的醫療產業鏈條上,保險公司作為支付方有足夠的動力監督醫療機構的績效,促進醫生提高醫療水平、提高醫療服務效率,降低醫療費用。

雖然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發展緩慢,但通過中國平安的醫療生態圈我們還是看到了一絲希望。在平安開放日上,我們看到平安正以好醫生和智慧醫療為載體,打通政府、患者、醫療機構、支付方等利益相關方,相信未來隨著好醫生和智慧醫療的發展,商保的份額增加,平安智慧醫療或將跑出黑馬。當然,受惠於科技力量的推動,平安或將不再只是一家傳統的保險公司。

說一下本期主題活動最終重要的一個看點:雖然平安好醫生本身的盈利“問君歸期未有期”,但其已經實現了與平安的主業在獲客、黏客、提升價值方面實現了良性的協同。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中國平安2020投資者開放日——走進平安集團醫療健康生態圈”活動日前舉行,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平安智慧醫療首席執行官高孟軒、平安集團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分別就平安醫療生態圈、平安好醫生、平安智慧醫療等主題分別作了主題報告並回答了現場媒體和投資者的問題。以下為內容精要:

以下文中的“我們”特指中國平安或平安管理團隊。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現在中國每年有6萬億人民幣的醫療支出,未來10年,2030年將達到16萬億。平安在七年前開展了醫療革命,疫情是加速了這一輪的醫療革命,現在平安有12個實體都在圍繞這個生態圈展開業務,未來潛力將進一步加速。平安已經成為中國醫療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平安選擇醫療健康,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消費者支出和GDP角度,醫療健康和基本的金融發展是息息相關。

首先人口老齡化趨勢之下,社會醫療的支出將大幅度增加。人們不只是病了才去看病,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的管理自己的健康。

其次,中國平均醫療健康支出人均支出1.1萬人民幣,美國是中國的7倍。

在面對這樣一個巨大市場的時候,平安是怎麼思考的,平安的戰略是什麼,戰略執行的進度和效果怎麼樣?這對這些問題,平安的管理層給出了以下答案: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一、中國醫療市場的5個參與方:

從政府到消費者,到支付方,到醫生,到醫療機構,這5個利益相關方都非常重要。我們要抓住他們不斷增長的需求,解決他們的痛點。

第一:政府。全國上下必須要管理100萬個醫療機構,規模龐大,很難管理。同時還要提高醫生和醫護人員的數量和素質。

中國政府在公共醫療支出是上萬億但在這方面還要增加更多的資源投入、建設新的醫療設施。新冠疫情給我們暴露了更多的不足,需要彌補。

中國是一個迅速增長變化的醫藥市場,中國人在生命後期至少有一個慢病,所以有88%的死亡都是和慢性病相關,慢病管理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醫療機構。中國有100萬的醫療機構,數量多但非常不均衡。

私營醫療機構:數量並不少,私營醫療機構的數量比公營的機構還要多,但是它們只佔每年看病量的25%。

公立醫療機構:總量0.3%的2582家三級醫院承擔了整個23%的就診量。

醫療機構面臨的三個問題:

1、醫療資源錯配、不均衡的問題。

2、基層醫療的能力亟待提高。很多人不願意到基層工作、社區醫院看病,同時,患者對社區醫院有偏見,總覺得不如三級醫院。

3、醫療數據分散。在管理疾病的時候在哪個層級提供服務,目前的醫療數據大家都不是公開的。

對平安來說,不能夠只是提供保險,還要為我們的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不只是各種簡單的診療服務。我們必須要和所有的線下機構合作,因為關鍵在於他們是在線下提供醫療診療,我們最後一部分給他分享怎麼能通過智慧醫療抓住這方面的機會。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第三:患者。目前在中國有10億的亞健康人群。有4億慢病患者。還有400萬的重疾癌症患者,有2.5億以上65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最需要的是更好的醫療解決方案。

我們現在從兩個角度為患者服務:首先不僅僅關注小病,更多的要關注重疾。其次是加強健康的管理,用更加主動的方法管理亞健康人群。這中間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就醫等待時間縮短、合理的服務定價,過度醫療等。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第四:醫護團隊。目前中國有380萬的醫療工作者,對於中國這樣14億人口國家來說這個數量非常有限。

全科醫生嚴重缺失:一般全科醫生針對於專科醫生的比例是3:7,中國現在是1:7,中國目前至少缺少70萬全科醫生。

醫護比失調,醫護人員嚴重缺失:國際上一般是一個醫生4個護士,但是在中國是1:1的比例,所以對我們來說至少在中國是有差不多1000萬左右護理人員的缺口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護理人員以及放射科的醫生缺口數量達到了千萬級別。

中國大部分的醫療人員他們的工作壓力很大(70%的醫生每週的工作時間超過50個小時。),他們的薪水有限,這也造成了醫療水平的欠佳。惡性循環。

醫療人員的補缺口不可能一夜之間完成,平安希望能夠通過科技來幫助醫療人員提升執業水平。(通過大數據和AI)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第五:支付。醫療服務買單方。誰在為這些醫療費用買單呢?在中國50%的醫療費用是政府來提供的。但現在中國政府面臨三大問題:

1.醫保收支的增速不匹配,2019年醫保收入增長10%。但是在2019年醫保支出增長12%。

2.商保方面,中國商保的支出僅僅佔到中國醫療費用的6%。

3.患者自費支出的部分,基本是佔到患者可支配收入的10%,今後還將不斷的增長。美國的消費者他自費部分只佔到7%的個人可支配收入。

關於五個利益相關方,平安的思考是:

不管我們在醫療機構中要怎麼做,我們必須要有患者,要有醫療機構,而且要打通支付方的工作,如果沒有辦法能更好的控制服務的質量和服務的水平的話,我們350萬的醫生能做什麼,這就是為什麼在過去幾年中我們不斷的去精進,不斷的優化,在思考如何使用技術,能真正的進入到機構中,能和政府攜手,和醫療機構攜手,這樣就能真正在投資情況下賦能我們的醫生,為他們進行更多的醫技的精進。

平安醫療生態的價值在於通過一流的解決方案把政府醫院醫生醫藥等核心資源協同起來,並通過先進的醫療科技進行科技賦能,讓生態圈內所有的利益相關方都能由此受益。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二、三大戰略打通五方利益:

我們來共同探討一下三大戰略協同效應,

第一:橫向打通。用戶、支付方、服務方的打通,不能只關注其中一方。

從病人開始講,如果只有醫生,並不夠。目前中國只有3%的診療是在網上進行的,美國遠程醫療也是比中國起步早得多,其線上診療比例還不到5%,雖然在新冠疫情期間比例有大幅增加,但是比例大概30%。醫療專家說,治療過程中應該有30%在網上進行,但現實中就算只有3%-4%,還是隻能提供醫療服務的其中一小部分,所以要關注醫療服務的全鏈條,線上解決不了全部的問題,因為平安好醫生只能提供一部分服務,其他的服務還是要線下醫療機構提供。

關鍵不是投資建更多的醫院,關鍵是找到一個辦法能通過智慧醫療打通公立醫院。

50%的醫療成本來自醫保,在未來10年仍然是很大的一部分,這一塊也是我們要抓的協同效應。

對於公立醫療機構,我們希望藉助政府的力量。控制醫院的服務比例,多少成本比例來完成醫療的動作。政府和技術在這裡就有很重要的作用。

未來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和社保“握手”,和真正的市場當中其他的醫療機構合作,能形成支付服務。

第二個縱向打通。從服務政府到技術賦能。其實政府方面是非常有動力好好用的我們技術,用我們的能力去發展公立醫院的,平安已經進入到90個城市2萬的醫療機構,很多都是頂級的醫院,也包括一些社區基層醫院。我們正在利用技術力量來幫助他們解決人員短缺、資源、品質的問題。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第三個就是主業協同:醫療與金融服務打通。有了醫療服務實際上能幫助我們增加獲客,他們的支付比例,以及客戶的保留,從醫療服務幫助到金融業務上獲客和留客。

醫療生態圈是平安的五大生態圈中的核心,目前兩億的金融服務顧客,其中有60%的金融服務,都需要某一種醫療產品和服務。相當於1.26億的金融客戶,同時平均有3.1項的金融產品。平均的金融客戶只有2點幾個產品,半年報,全年報可以看到,但60%同時持有醫療服務,平均的產品數量是3.1,AUM是1萬,其他的平均金融客戶只有5600。

今天平安保險15%-20%的新客戶由好醫生帶來。平安好醫生APP 60%的客戶轉化到保險+服務+金融。也就是說,醫療服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新的金融客戶,同時還可以幫助我們留住客戶,增加客戶粘性,增加客戶在平安的消費比例。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我們會和各種醫療服務合作(集採),將保險產品和醫療產品整合在一起,我們不想說只是一種保險保障,我們更多的希望提供一種有溫度的醫療和保險產品和服務,不只是冷冰冰的保單、保險。這是我們整個策略的核心。

三、平安醫療業務進展

五年前我們說我們要成為一個科技公司大家不相信,今天平安好醫生有3.46億用戶,月活6700萬,83萬日諮詢量;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在線醫療收入6.95億,增長104%,是中國最大的醫療門戶,是中國醫療產業重要的參與方。

1.醫療服務提供方:通過平安好醫生和智慧醫療,平安有1800名自建醫療團隊的醫生。我們還有上萬名簽約專家,平安智慧醫療也覆蓋了2萬家的醫療機構,鏈接了將近45萬名的醫生,佔全國醫生數量的14%-15%。

2.支付方:這一端我們有2億顧客,其中有6500萬的顧客,他們與我們保險、人壽有關,我們是中國第一大的健康險公司,我們進入了全國200多城市的社保子系統。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在支付端,病人自費的比例是10%,在美國還要高,比新加坡還要高,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要發揮商保的潛力必須要和社保來合作。平安的醫保科技,平安商保、平安醫保科技希望能夠和政府共同攜手,更好的管理社保醫保,真正幫到患者,並覆蓋更多的病種。

疫情之後政府出臺了更多的針對於行業的支持舉措。在過去只有兩個省能提供在線社保的支付,以及包括社保的報銷,經疫情推動,今年這個數量增加到了10個省份,而且這個數字會不斷的擴大。

3.平安5大數據庫賦能醫療生態圈。如何把它轉化為核心的差異化的競爭力,能面向整個生態圈,這是我們堅持去做的,平安的AI打敗了醫院的全科醫生,我們的AI在競賽當中比人類醫生還要好。利用AI引擎,可以實現對3萬多種疾病的覆蓋,這是平安基於10多年的數據積累,建立起來的AI引擎。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和傳統的保險公司相比,平安的差異點不只是為了想多賣保單。我們看到很多傳統的保險公司是不會投資這塊的,他們也沒有去投資,但我們在過去12年持續的在投資。我們另外一個差異點是健康IT互聯網的一家公司,我們不只是希望能夠賣更多的非處方藥,我們希望在面向整個生態圈和線下合作,這可能非常難,但這是我們整體策略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要點總結

首先,中國的健康醫療市場規模很大,但也高度複雜,要抓住這個機會並不是像平常摘葡萄那樣簡單。我們要真正要深入各個醫療社團中的五大利益相關方,能清楚瞭解他們的痛點在哪裡,同時真正抓住這個價值才能夠抓住這個市場中的機會。

第二,平安做醫療健康已經有超過20年的時間,稍候大家會更多的看到我們12個子公司,我們是如何能真正的用高度的深度、廣度以及包括縱向發展,來真正為醫療健康行業助力,而且這也是在長期、中期才能看到實際效果。我們關鍵是核心的問題,一定要把核心的價值打開,對我們來說這是個長達10年的策略。

第三點就是我們所提到的平安好醫生正在採取更加新的策略在互聯網健康2.0時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在智慧健康領域當中做到更高的水平。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中國平安調研 (問答環節)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提問:各位領導好,我是科技行業分析師,陳漢博。我有兩個問題,為什麼站在現在的時間點,平安好醫生要做戰略2.0的升級,做出戰略升級在行業層面最主要的動因有哪些?第二個問題,未來在2.0戰略下,如何加速線下服務網絡加速?

方蔚豪:疫情背景加速了生態圈內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推動。無論從政府層面還是從用戶層面,以及我們原來傳統的醫療工作者,這裡包括醫院的院長,包括醫生,他們更多的認識到在線上醫療已經逐漸成為可能,而線上醫療已經成為了越來越被領域重視的方向,所以互聯網醫院+醫保也在不斷的推出。

這樣情況下平安好醫生更要在大的市場環境推動下牢牢抓住機遇,不斷升級我們在已經有的率先推出的私家醫生基礎上我們希望拓展到家庭,我們希望拓展到能夠分層分類為不同層次的家庭和個人提供不同層次的私家醫生和家庭醫生的服務。

同時我們希望把在線醫療能夠把它的專業性,把醫生整體的層級性更多的提升,讓更多的患者可以去相信他的問題在線上解決,當然線上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可是我們認為要更多的讓患者能夠交給線上的部分通過線上方便的解決,這部分需要我們加大整體醫療的專業化的建設。

第三,我們也會把線下整體的網絡更多的結合,通過線上和線下網絡的結合,這也是我們升級的方向,在這個升級過程中最終的目標還是希望解決更多患者的問題,以及能夠幫助醫生解決更多職業過程中,看病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問題,比如說檢查檢驗,很多的處方依託於檢查檢驗,我們把檢查檢驗的網絡可以連接起來,可以更好更方便的指引醫生,這是我們整體平安好醫生在推動戰略升級的最主要的初衷。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提問:我是新華財經記者,想問一下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目前是囊括了多家子公司,總體的佈局以及各自的角色是如何考慮的,相比同業來說平安有什麼優勢呢?謝謝。

陳心穎:剛才我也介紹我們做這個醫療不是單個環節。前面講了生態圈的五個板塊,他們有非常明顯的結構上的問題和痛點,如果我們不解決那些問題和痛點的話,你是很難從中賺取到錢的。

平安對待醫療是非常認真和長期的投入,你能看到我們能堅持2.0做這個事還是蠻辛苦的。我們有12個單位覆蓋,從抓用戶,抓流量,給客戶做好顧問服務,這是平安好醫生在做的事情。

第二,中間醫療服務提供商,我們分了線上和線下,平安好醫生立志作為線上治理很好的旗艦店。

線下我們通過智慧醫療能覆蓋和翹動,尤其是在公立醫院的資源這一塊,結合這樣的好服務我們的支付端,商保醫保整合出來,這樣我們可以做到流量、產品、服務的協同

第四、第五塊就是政府和科技。我們協助政府作為一個流量的抓手,因為通過他們,平安可以進入醫療的機構和藥企。技術是我們差異化的核心競爭能力,這五塊是如何解釋整個生態圈,為什麼不是一個單位就可以了,而是五個生態圈要協同才能做成這個事情,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可以翹動整個板塊的價值,也是不容易被複制的門檻。

提問:平安好醫生和平安智慧城市要解決2B和2G的醫療健康方面的問題,它們之間主要的服務上的差異是什麼,在哪些方面這兩家能夠兩手合作,在哪些方面它們還有一定的競爭關係呢?

陳心穎:我來介紹一下這個定位,這也是平安在戰略上比較明確的。我用英文回答。

對於平安好醫生來說,這種合作更多關注在競選頂尖的機構,頂尖的醫生,它的服務能夠在網上進行延伸。而智慧醫療就不一樣了,更多是要覆蓋更大的服務面,儘量覆蓋更多的人群。但是我們更多的是用技術賦能,輕量化的服務影響服務流程,這是差異。

互聯網醫院今年確實有爆發的增長,有三個不同的互聯網醫院的模式。

第一個自建、合作,和大醫院合建,前兩個模型是平安好醫生來做的,我們自己去做網上醫院的牌照,我們申請社保、網上報銷的資質,我們提供服務就和其他的線上醫院一樣,我們就成了市場上的一個醫院。

第二,我們也會和頂尖的醫院合作,一般是比較大的機構,它們本身病人數量太多,我們給它提供各線上診療的服務,這是業務上的合作,這是業務和技術的合作。平安好醫生提供線上的這部分,用他們線下的網絡,他們會有不同的收入分成,多少是線上做的,多少線下做的,我們是給大醫院做補充和輔助。

第三個模型就是智慧醫療。從監管更廣闊的角度來講的,很多省份為什麼沒有開放更多的互聯網醫院,首先是限制很多,什麼能在線上做,什麼線上做了能報銷,從社保和衛健委的角度來說,你必須要得到有效的監管才可以。因為健康不是買瓶水那麼簡單,一定要有嚴格的規則來監管,所以我們有輪輻是…的平臺,智慧醫療可以為醫療機構來提供監管服務,不管大醫院還是校醫院,都可以用模塊化的服務,不需要把一切從頭做,可以用一個服務在雲端雲上的模塊就可以做了。

這3個模型它們都不一樣,它們面向不同的部門,滿足不同的目標需求,平安好醫生、智慧醫療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專注在業務合作,另外一個是更多的技術賦能技術賦能面向更大的廣闊市場。

中國證券報提問:謝謝陳總,上午看到各位領導深入講了平安在醫療健康生態圈的佈局和技術的應用和探索,我是中國證券報的記者,我比較關心賺錢的問題,近年來平安在醫療健康領域持續進行投入,我想問一下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未來還要再投入多少,什麼時候有望開始實現盈利,另外想追問一下平安的醫療健康生態圈對平安集團的金融保險主業的貢獻體現在哪方面。

陳心穎:我先回答第一個,關於價值在哪裡。價值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是幫助我們主業獲客很好的手段。這個東西不是突如其來做的。過去4年的數據,雖然我們是第一次披露,但是這次披露是過去4年,我們過去4年,每一年有15%-20%的新金融客戶來自於醫療生態圈。平安做事是先做了再說,但是我們一直是先服務,後產品。這是個非常重要,是幫我們獲客的手段,因為有場景,有服務。

第二,可以持續要推動讓我們客戶的深度和深度提升。我們不像其他的保險和金融公司,純粹一個簡單和外部一堆廠商和服務商合作而已,我們當時為什麼選擇自建很多服務,花這麼多精力和服務,成立平安好醫生或者其他。這不是單純的獲客流量,如果只是獲客流量很簡單,我就把我的產品全部嵌在流量裡就可以。

到2020年上半年每年的新增金融客戶中已經有60%來自於醫療生態圈,使用醫療服務的客戶客均金融合同數是3.1個,而不使用醫療服務的客戶客均金融合同只有2個,使用醫療服務的客戶客均AUM為10K,遠遠大於不使用醫療服務的客戶客均AUM的5.6K。這個是長期保險加服務,金融加服務的可持續的黏性,這兩個本身佔我們的主業管線上線下很多。

分析師你們可以去算一下,這個對我們的保險主業帶來多少的貢獻。基於這兩個原因我們就會一直的投入,而且這些投入不管花多少,在我們的主業是顯而易見的,而且是有更大的空間。

第三可以協同整個醫療生態圈,6萬億到16萬億的部分,如果你看過去,有一些很多的報告,也有很多投資的人,過去30年來,唯一一個屹立不倒,經歷過兩次金融風暴和疫情的就是醫療生態圈。

最近10年它排第二,唯一超越的是科技公司,因為最近幾年是穩建回報,在過去30年全球的行業投資中,醫療都是排名第一。但是我們為什麼選擇醫療生態圈做,我也覺得很辛苦,我得協調12個單位,但是因為這個錢你要賺,你一定要解決生態圈裡的痛點,不管是通過服務收費也好,通過產品+服務的收費,或者系統渠道費、運營費,你一定要解決痛點。

第三個目的是為了抓住16萬億的市場,這裡面的價值體現是陸續的,前面兩個可以測算出來。這是為什麼多年來平安的保險在平均人的黏性上都比較好,這個體現在我們的主業,第三部分不只會體現在平安好醫生上,後續也會體現在我們其他的公司上,我們都會把它更加透明化,把這些價值體現給大家看到,你會逐步逐步看到它的釋放。

第二部分回答你的問題,剛才是三個原因我們為什麼那麼在乎醫療的投資,它的價值哪怕你不相信我可以做到16萬億,前面兩個就已經足以投入了。回到投產和盈利......在我們自己的醫療公司當中,盈利不是他們最快的目標,平安好醫生處於互聯網科技公司是四個階段的的哪一個階段呢?從場景到流量,到收入

,到利潤,利潤對我們來講是最後一步,是在第四階段。平安好醫生現在處於第二、第三階段,我們更在乎平安好醫生的規模、市場份額、收入。所以前面第一同事提到,我們賺的是長期的錢,讓智慧醫療現在處於第二階段,要把流量和收入也要逐步做起來。

提問:各位領導好,我是來自動脈網的,是關注醫療健康產業創新創投的一家媒體和研究機構。我的問題比較具體,我想問一下平安好醫生這邊,我們為什麼要推出平安醫家這個新的產品平臺,同時…對平安好醫生的整個業務會產生什麼影響?

方蔚豪:剛才已經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如果細心的聽眾可以觀察到,平安好醫生在2019年的8月份就推出了私家醫生的產品,這個產品在過去大概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得到了市場很大的歡迎。在我們與保險的共同推動中,總共銷售額實現了4.2個億,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200%。同期,私家醫生產品的問診好評率高達99%,所以這個產品非常不錯,在整個疫情下,以及市場的環境和政策的環境,非常有利於在線醫療整體的市場發展,我們決定加大這方面的投入,這種投入更多的體現在將私家醫生的產品進行明確的升級。

後面兩者來看一方面要把私家醫生這個產品更加的明確化,按照不同的類型的人群針對性的提供私家醫生的產品與服務,私家醫生的產品能夠更加的具像化的讓人和人有更多溫度的溝通和連接,建立更強的信任感,讓私家醫生真正的讓前面一個1,後面帶著更多的N,這是我們對私家醫生產品本身的升級。

第二,在家庭醫生方向上,我們希望透過一個家庭的個人觸達整體的家庭,為這個家庭提供更好的健康守護。這個方面我們也希望在整個私家醫生或者平安醫家這個大的平臺下進行更多的拓展。

第二個大方面就是平安醫家還有一個很大的含義就是醫生之家。我們醫生之家不是簡單的在過去含擴的醫生含義而是我們建立一個超級的醫生工作臺,以醫生工作臺為承接建立醫生的生態,讓內部的醫生更好、更方便,更快捷的同時,能讓外部的優秀和專家拎包入住加入到平臺上,在這其中和患者產生更緊密的連接和互動。

而我們在其中最大的使命和責任就是希望讓醫生有最佳的,最好的,最便捷的職/執業體驗,一個是執行的執,是執業醫師。第二是職業,是他本身的工作,能讓他的職業有更好的發展,這個職業體現的是醫生同業之間的社區交流,有醫生論壇的建立,有和大咖醫生,行業學科的帶頭人有更多的互動機會,這就是醫生之家的含義。我們也相信平安好醫生推出和藉助平安醫家的子品牌,我們能更加的強化,更加的打造專業、信任、便捷的平臺,我們會邁出一大步。

提問:各位領導好,我是UBS的醫療分析師,我有兩個問題請教一下,第一個是關於戰略方面,今天領導業介紹了很多,不同的…NT之間能起到什麼作用?中國的醫保政策從今年開始在互聯網醫療方面有很多政策。但是我們整個醫保是在升級統籌層面更多一點,如果從平安集團這個角度來看,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陳心穎:我舉個例子。我就用慢病這個例子,全中國有4億的人有慢病,每一個人等我們老了,最後10%的生命至少有1種慢病,慢病也佔了國家醫療支出60%以上,用慢病這個事怎麼解決問題呢,現在商保護很多是沒有慢病,慢病支出我們怎麼弄,怎麼提供好服務。

我提這樣一個例子,我們三家公司聯合一起提供服務:我們的壽險+平安好醫生+智慧醫療提供(我預告一點,你日後會看到實際的東西)。三者為什麼缺一不可呢,如果是保險提供,為什麼這麼多的保險都是做百萬醫療保險,沒有人做慢病的呢,因為醫療費用不可控,沒有辦法掌控,而且慢病治得好與不好的成本費用是相差三倍,所以沒有保險願意這樣保,最多是保的額度,和國外不一樣。所以

單單保險是不行,一定是保險+服務,但是服務不可能請一堆的醫生在線上做,很多老百姓還是靠醫保,大部分還是要靠國家(不管是公立醫院或者是一層醫療機構家庭醫生)做慢病,平安好醫生提供一部分的服務,提供線上的醫生、護士做這件事情,包不完所有的服務。

所以就有第三部分,智慧醫療。高總和謝國彤他們協同政府和AI,我們做糖尿病管理,怎麼預測哪些是高風險,到診斷,到治療,糖尿病有14%的人都會有,到怎麼樣跟進隨訪,整套有175的不同節點的AI方案,結合政府和技術提供家庭醫生藥品,加上我們自己線上醫療的平安好醫生,和我們的保險,我們才可以推出這樣的服務,這是很簡單的例子,但是這裡有三種協同,有一個產品定價的協同,我可以控制這個東西,一個服務的協同把產品和服務包在一起,然後有個渠道流量的協同......非常複雜,但是是有門檻。所以我們可以不停的創新和提供,是可持續的才去發展。

第二個問題問到現在醫保的政策比較零散,各地有點不一樣的差異,我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成立醫保科技公司,我們做這個事情當時就是為了把各城市所有的政策,什麼東西能保不能保都需要人去做,所有的政策都入庫了,去年國家醫保局招標的其中一個,智慧經濟政策、預算等等,這是平安做的,只有我們有這麼全面的政策和不同的計算因子。第二方面我們做費用的管控,不止政策不一樣,各地的費用也不一樣,我們這麼做的話,不同的藥,不同醫院,不同醫生整個的庫根據現在國家在推的,不是說做了什麼事情值多少錢,而是像車險理賠,我知道不同的病在這種情況下應該付多少錢,這是我們怎麼通過醫保科技來希望解決剛才你講的比較零散的問題。我們車險理賠智能理賠為什麼做得這麼好,也是十幾年花錢做幾大數據庫,把所有的零配件都弄出來,每樣車應該賠多少,其實和病是一模一樣的。

提問:我是中國經濟週刊的記者。第一,未來醫療服務生態圈怎麼賦能壽險主業,平安好醫生和平安集團有什麼協同。另外想了解平安怎麼看待疫情給醫療行業帶來的機遇,未來將在醫療健康領域還將怎麼佈局。

陳心穎:第一個已經說了,保險主業就是幫助獲客,幫助提升黏性和客戶的價值。對於醫療整個生態的賦能我請謝國彤說一下和高孟軒說一下。

提問:未來平安在醫療健康的佈局。

高孟軒:我們和很多政府合作很多,主要是衛健委這邊,疫情之後有三方面變化:第一個是對互聯網醫療的更開放、更接納,更鼓勵的態度,因為確實去年衛健局怕開放線上渠道產生很多風險,所以並不是很積極,疫情來了之後線下醫院不能去了,不鼓勵人出門,所以特別是對慢病群體來講,放開之後的體驗,然後在風險方面都還不錯。

第二個就是工位要補短板,中央有450億的資金,要各地補短板,工位體系這次疫情中沒有發生很好的應該有的作用,社康中心、社區醫院也好,他們並沒有盡到防控或者接納病患的工作。所以這方面接下來大力的解決基層的這一塊,他們要有發熱門診,要有相對應的診斷手段,要有相對應的能力,包括場所,包括信息化的工具,這個是基層的發展很重要的方向。

第三,用信息、用數字化的東西來抗疫。我們現在和幾個省市在談,怎麼把信息的觸角更廣,比如說學校的數據、藥店的數據、診所的數據都可以......作為預警來源,突然發現發熱藥品賣的量上去了。那他們要看一下是什麼情況。學校大面積的學生請假生病也已要看一下,因為原來的系統是人工上報,範圍觸點非常少。這次用AI做預測,讓機器輔助,對數字化的能力,經過疫情之後至少政府這邊是接受度更高了。這是我的三點觀察。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陳遙:感謝各位的問題,因為時間原因,我們就不再提問了,下面我想請陳心穎總再說幾句。

陳心穎:感謝各位,我重申三點。

第一希望讓大家看到醫療生態圈,其實潛力很大,我們今天非常認真,我們覺得做這件事非常有利,做好了之後真的是會解決我們很多的問題,利國、利民、利師、利己的問題。現在普通一個老百姓10%的年可支配收入花在醫療,這是非常大的數字,而且我們每一年的醫療數字還在5%的成長,我們怎麼提高質量是非常難的,所以這個市場是巨大的,而且非常有意義。而且從獲客、黏客、提升價值上對我們的主業有大關係。

第二,做這件事情不是容易的。錢要賺,價值也要有。這也是為什麼平安20年耕耘,從保險到醫療服務,到整個醫療生態圈,我們不怕麻煩,但是有很大的價值,從自己主業的價值和日後整個醫療生態圈帶來的價值是可見的,你會越來越體現。

第三,我們今天展示的數據應該足以證明我們在整個醫療生態圈的實力非常大,這個數字除了用收入的體現,你會看到除了平安好醫生和其他相關收入的體現,更重要的是來自於整體生態圈價值的撬動平安不管在醫療還是金融生態圈都是非常獨特的。

所以非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不管是在集團還是醫療生態的發展,非常關注支持著我們,我們有信心做得非常好,希望給我們多提意見,一同把生態做得更有價值。謝謝

特別提醒:本文為投資邏輯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

#投資理財##巴菲特##股票##財經頭條#

Think big,Think long,平安佈局醫療生態圈

巴菲特讀書會

價值投資理念、知識經驗學習與交流平臺,投資風險教育平臺。

發現價值,踐行價值。書會長期開展獨立投研活動,定期發佈原創研究報告,組織線下分享活動。

“行穩致遠”,秉持“專業、謹慎、誠信”的精神,努力與會員和客戶共同實現長期價值穩步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