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在合并五年之后,美团终于“弹走”了大众点评,成为了那个独一无二的“

灭霸”。

统一公司名称后的“美团”,美团外卖、美团单车(摩拜单车)、美团民宿(榛果民宿)、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美团充电宝......,在“美团黄”的统一下,成为一个可以真正挑战腾讯宇宙和阿里宇宙的“灭霸”。

要不是大众点评近2年开发出必吃榜等独立优秀产品,可能也不止是“弹走”而是被“团灭”。

与此同时,滴滴一直在不断开辟新的品牌战场,打造一个围绕出行生活的多品牌矩阵。

青菜拼车、快的新出租、橙心优选、花小猪打车;再加上运营多年的礼橙专车、青橙单车、小桔车服。这就是“滴滴的多品牌宇宙”——小学版的“复仇者联盟”。

当然,阿里的动物园,腾讯的社交娱乐帝国,字节跳动的内容宇宙才称得上真正的“复仇者联盟”,分则雄霸一方,合则独霸天下。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在品牌战略中,除了单一品牌的“灭霸”多品牌的“复联”之外,还有其他两方势力:

一个身份,一个价值观,又明确分工的“X战警”——主副品牌策略下的华为、小米们。

共同旗帜,互相竞争,相互驱动的“银河护卫队”——子品牌策略中的海尔、宝洁。

那么,谁才是笑到最后的王者?

灭霸VS复联VSX战警VS银河护卫队,谁优谁劣?

在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的时代,大家会经常讨论多品牌、单一品牌还是母子品牌,因为市场 上各种品牌模式共存,而且都过的似乎非常好,比如大众、通用、宝洁、联合利华、雀巢的多品牌策略和各个旗下母子品牌;飞利浦、索尼、日立、东芝、三星、Virgin的单品牌策略。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在《定位》时代,大家更喜欢制定母子品牌策略,以母品牌作为背书,在每一个品类细分出一个品牌,抢占第一或者第二,并相互驱动前行:比如欧莱雅的母子品牌策略。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图片来源亿欧整理

到了移动时代,小米的生态战略、华为的神话宇宙,在一个主品牌驱动下,用无数副品牌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通杀一切用户。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可以看出,不同的品牌策略都是企业发展战略下的不同路径,没有高下之分。

而无论单一品牌、多品牌还是主副品牌、母子品牌,品牌策略都指向三个原则:

1、品牌策略的选择是根据人群、行业、时间、阶段、战略、时代等不断迭代进化的;

2、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3、每一次的迭代,都是一次全局谋划,为未来铺路。而选择本身并不重要,随之而来的战略思路与战术打法,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那些摇摆不定、经常变动,或者没有看到变革,认清时代的,一般都是浪费时间与资源,比如吉利、箭牌、娃哈哈等。

单一品牌策略——我是“灭霸”,质量越大,势能越大。

在过去,品牌模式的选择多考虑的是用户群,你是服务一个用户群,还是多个需要区隔的用户群?

多品牌常见于需要用品牌区隔用户群的行业。单一品牌则多是将一个品牌的力量贯穿到同一用户群的多种业务。

因为统一,节省大量的传播费用和时间,从而可以快速渗透到目标群:三星、松下、日立、维珍、海尔、美的。

这一特性在新消费时代,平台品牌和新零售品牌尤为凸显。

苹果、小米(开始阶段)、微软、亚马逊、Costco,他们的底层逻辑都是:专注一群人或者一件事,不断为里面充实产品和服务。

这就像从山顶滚落的雪球,质量越大,势能更大,一路下来吸引的雪就越多,包围的雪越多,质量也就更大,吸引更多,直到最后成为雪崩,覆盖所有一切。

当然,移动时代的单一品牌战略除了考虑人群,背后还蕴藏着更大的野心——打造一个无边界的企业。

这就是王兴口中的“无限游戏”——可以让用户在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中完成所有的消费行为。

统一价值观、统一名称、统一形象,美团用一个App满足用户城市吃喝玩乐的所有需求:从团购到外卖,从电影票到火车票,从单车到打车,从旅行到住宿......,美团的业务正在快速向周边扩张。

单一品牌模式亦有三个明显的缺点:

1、当市场进入成熟期或者细分市场已经出现强有力的品牌时,单一品牌的影响力就很难与细分市场领导品牌竞争。因为,在成熟市场,用户的注意力往往只能够注意到两个品牌,更多的品牌是难以被记住认可。

就如,已经有了天猫淘宝、京东的电商行业,腾讯这种巨无霸如何赋能,都无法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拼多多、小红书这种专注某个细分市场的独立品牌可以,这不但内部第二曲线因素,更是用户的心智认知问题。

2、品牌延伸不当,或者说营销不当,会冲淡原有形象,使两个形象相互撕裂,走向模糊,最终失败;而一些不合时宜跨行业延伸,更会导致整体形象的失败。

如娃哈哈进军童装,不在于延伸不当,而是“娃哈哈”母品牌价值不足以支撑其延伸,且没有通过营销的方式去补足,失败是必然的;另一个例子就是霸王洗发水进入霸王凉茶,这是典型的不合时宜。

3、如果部分产品或者市场,出现质量和服务问题,会引起连锁反应,损害品牌的整体形象,对单品牌公关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尽管如此,对于初创品牌,单一品牌才是成功的唯一可选路线。

毕竟连单一品牌都不能成功,哪有机会考虑其他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复仇者联盟”,要么第一,要么出局

制定多品牌策略,往往和其品牌领导地位相关,必须已经是某个市场的老大,才能去抢占更多的第一。

没有成为第一的品牌去谈多品牌策略,就是一个笑话;如果成为不了另一个市场的王者,多品牌也不会有太大价值。

多品牌策略制定又有以下4种情况:

1、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和体量时,业务和市场多元化强驱动下,为了更好地获得绝对领先地位,或是扩张,或是收购,而执行的一种品牌策略。

多品牌早期成功案例以大众和通用为最,他的“复仇者联盟”通吃全球汽车市场。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今天,阿里巴巴动物园和腾讯的社交娱乐帝国,更是“复仇者联盟”的绝世强者。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2、通过不同的品牌应对不同的竞争对手,会在打法上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也能激发各业务单元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这就是宝洁和联合利华,这也是他们将自己的产品划分为不同小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宝洁为例:它在日化领域已经是第一第二的地位,但日化的细分领域很多,有洗发水,洗涤剂,牙膏等。宝洁如果不拆分自己的品牌那么它只是给用户提供了一个选择,这种做法给市场上的其它品牌留了不小的空缺。

反之,当一个洗发水宝洁就占领了三个品牌,用户的记忆能力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想要胜出实在是太难了,这对于竞争对手的打击是巨大的。

特别是,三个品牌的“相对”竞争,也不断推动各个品牌的创新发展。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在中国,在相爱相杀中成长起来的,被外界称为被外界称为蓝绿兄弟OPPO、vivo,是多品牌的经典案例。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3、用户的持续变化需求。

用户永远不可能只对一个品牌感兴趣,即使产品再好他们也可能想要试试不同的产品。

特别是新消费时代,消费分级、Z世代、个性化等各因素的交叉影响,代表着新体验,新挑战,新冒险,新价值观的小而美品牌需求巨大。

所以,在过去三年,宝洁推出的新品牌,新品类和小而美的产品,比过去十年的力度还要大。并且,大概80%的增长来自于这些小而美的子品牌和新品。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4、还有一些品牌,选择多品牌,或是从品牌风险角度出发,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是抱着多养孩子赚大钱的思想,或是从财务角度,给资本市场讲故事的角度。

这就是现在的滴滴。

滴滴用“青菜拼车”来改造曾给它发展带来烦恼的拼车业务,这是一种规避风险的选择;

“花小猪”去做低端与特惠业务更是一种短期策略,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是给资本市场讲一个新的融资故事——拼多多针对五环以外的乡镇市场的故事。当然踏踏实实做事情,未必不能成功,但是就怕进入一个可怕的金融怪圈。

滴滴出租车升级出“快的新出租”,看似是独立品牌运营希望更好的满足用户和相互竞争更好的促进,但是分兵,并不仅意味着更多机会,也许是失去更多人群。因为他们本来是面对的同一个用户群。

“灭霸”美团、“复联”滴滴,华为“X战警”,谁能笑到最后?

他必然留给美团、百度、高德、滴答、首汽这些平台和品牌更多机会。

就滴滴而言,当前还远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竞争格局,这个时候拆分无异于自废武功(流量)。

多品牌策略发展到现在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由于信息的极具透明化,完全的多品牌已经不存在,大部分都以企业背书的形式存在,或者更多的进化成为母子品牌护卫策略:“扶一段,送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