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如同谜语的小诗,趣味盎然,读过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柳絮》—唐•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写杨花、柳絮的诗篇非常多,如白居易的《柳絮》,“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韩愈的《池上絮》,“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等。然而,雍裕之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他既没有刻意描绘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发伤春离别的情感,而是以精准凝炼的语言,概括出柳絮鲜明的特征,重神似而不求形似,简单明快,饶有趣味。

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却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诗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引导读者们探寻谜底,当人们读完全诗立刻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柳絮》既是诗题,也是谜语的谜底。

一首如同谜语的小诗,趣味盎然,读过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无风才到地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柳絮体态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在地面上,而一遇到风,即使是极为细小的微风,也立刻会漫天飞舞起来。薛涛“二月杨花轻复微”说的就是柳絮这种特有的性状,然而,薛涛只说了杨花的轻,却没有说明为什么轻。雍裕之从风的角度入手,分别描写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用了十个字,既写出了柳絮轻灵的特征,又交代了柳絮轻的原因,让读者不得不佩服诗人细致的观察力。这种巧妙的构思成功的营造了谜语一样的意境,引导读者展开思索,继续探寻谜底。

一首如同谜语的小诗,趣味盎然,读过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柳絮漫天飞舞形状和洁白的颜色都和雪很相似,所以东晋谢道韫才会有“莫若柳絮因风起”的柳絮比喻雪花的千古名句,并博得了“咏絮才”的美名。但诗人却并没有借用前人的比喻,而是别有心意地说出了“莫近鬓毛生”。诗人以柳絮隐喻白发,不落俗套,不仅描写的生动、俏皮,而且借物抒怀表现出了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常驻,青丝不生白发,而柳絮似雪,雪又像白发,所以尽管柳絮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飞到自己的头上来。这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全篇没有一个字提到柳絮,但读者读过以后,眼前立刻会出现那轻灵洁白,漫天飞舞的柳絮,给人感觉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

这首如谜语般的小诗,由于准确地说出了柳絮的特征,所以谜底也不难猜出。读者在回味这首诗趣味的同时,也对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有着深刻的印象。

一首如同谜语的小诗,趣味盎然,读过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缘渠偏似雪

唐诗中,这种如谜语一样的诗虽不多见,但也不乏经典的作品。白居易的《花非花》就是其中的一首: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绮丽迷人,语意双关,意境朦胧,富有独特的诗意,是一首令人津津乐道,耐人寻思的名篇佳作。

雍裕之的这首《柳絮》与白居易的《花非花》相比之下,语言和意境都相对浅显,虽然都有谜语的相同性质,但意境又不如王维的朦胧晦涩,绮丽迷人,这也许就是大诗人与普通诗人的差距。

一首如同谜语的小诗,趣味盎然,读过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莫近鬓毛生

这首小诗,语言浅易明快,意境优美,构思巧妙,富有趣味,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