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變局之下更要準確評估美國實力

2020-11-20 08:10

環球時報

進入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就像一股突如其來的疾風暴雨席捲全球,給世界各國都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作為世界上醫療技術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卻遭遇了史無前例的至暗時刻,其感染與死亡人數均列世界首位,現每日新增感染10萬人以上,且尚無減緩跡象。受此影響,美國經濟也大幅下滑。這期間,弗洛伊德事件引發了席捲50個州的大規模抗議和騷亂。更有甚者,2020年的美國大選在投票日後的半個多月仍無明確結果,醜聞、訴訟、抗議示威輪番上演。特朗普政府的國際形象因種種不負責任的舉動一落千丈,以往的“世界燈塔”變成“麻煩製造者”。至少從表面上看,“美國衰落論”在2020年獲得了更多實證。

客觀來說,美國當前面臨的困境,既是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產物,也與特朗普政府的執政密切相關。全球化在解放生產力和推進均衡發展的同時,也削弱了美國保持一枝獨秀的能力。而特朗普就職後為維持核心選民的忠誠,不去彌合國內分歧,反而故意激化各方矛盾,以政治手段來應對疫情,導致政府混亂、黨派極化、社會對立,整個國家頹勢明顯。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情況似乎又沒有那麼悲觀。首先,當前各種困局並非美國所獨有,也不能表明其黔驢技窮。新冠疫情蔓延、經濟增速下滑、民粹主義盛行、社會對立嚴重是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現象,美國的相對劣勢並不明顯。它之所以受害嚴重,不完全因為其能力不濟,一定程度上是理念使然。以新冠疫情為例,美國大眾追求自由至上,在病毒面前也不願放棄自己的“天賦人權”;而宗教理念也使其對失去生命比較坦然。再看種族衝突,這是美國的先天疾病,並非特朗普政府的專屬頑疾,在奧巴馬任內也屢見不鮮。只是今年被兩黨刻意利用,導致其社會效應更為嚴重。由此可見,各種困局的出現有一定偶然性,不能就此認定美國已積重難返。

其次,美國的自我維穩和修復能力不可小覷。雖然正在經歷如此嚴重疫情的打擊,但專家估計其造成的長期經濟損失不及2008年的金融危機;儘管每天都新增十多萬人感染,但國內沒有因此發生大規模社會動亂。

再次,美國的實力硬核並未嚴重受損。放眼世界,美國的國際地位仍相當穩固,制度霸權、美元霸權、軍事霸權沒有發生質變。作為美國發展動力的主要支撐,科技力量和教育水平仍一騎絕塵。雖然美國的政治體制飽受詬病,並且因內耗、低效、混亂而被專家稱為“衰敗”,但即使是特朗普這樣特立獨行的政治素人不斷折騰,美國的經濟還是取得了多年未見的高速發展,失業率降到新低,多數民眾認為生活水平比4年前有所改善。美國體制的韌性由此可見一斑。

實際上,世人之所以會認為美國在衰敗,主要還是因為特朗普的作為顛覆了傳統認知,而媒體中充斥的亂象則加劇了各界對美國未來的悲觀預期。但還應看到,“特朗普主義”在美國國內也遭遇了強大阻擊,除了民主黨的制衡,新聞媒體的鞭撻,州政府的訴訟,更有選民用選票將其趕出白宮,表明美國的糾偏機制仍在運作。國際上多數國家也只是把特朗普當政的4年視為美國的短暫“休克”,所以在拜登宣佈勝選後,各國仍紛紛發去賀電,希望與新政府加強合作,共克時艱。綜上所述,“不行了”的應只是這屆政府,而非美國自身。

縱觀當今國際格局,東昇西降是大勢所趨,但西強東弱將在今後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此要保持清醒認識,不以美國的興衰作為衡量自身成就的標尺,唯有堅持撫今思昔,砥礪前行,方能實現偉大復興。▲作者是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