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害怕與人交往,總是逃避集體活動,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你害怕社交嗎?

你是否會在參加聚會等活動的前一晚難以入睡或一大早就醒來?

你是否在聚會中總感覺侷促不安難以享受其中?

你是否在有意迴避、否定、排斥涉及人際交往多的職業活動?

其實,你並不孤獨,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面對和你一樣的煩惱。我們常將其稱之為“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障礙是一種社交抑制、自我感覺能力不足和對負性評價極其敏感的心理行為模式。

如果你害怕與人交往,總是逃避集體活動,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首先,需要與之區分的是我們所瞭解的在人際互動中的“迴避行為”,這種行為通常始於嬰兒或兒童期,伴隨著害羞、隔離和對陌生人和新環境的害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表現往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而發展成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個體,可能會在青少年時期以及成年早期,變得愈加害羞和迴避。當然在成年之後,每個人對社會活動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偶爾的、輕微的或針對特定場合的迴避傾向是普遍和正常的。

如果你害怕與人交往,總是逃避集體活動,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害怕與人交往,總是逃避集體活動,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迴避型人格障礙是怎麼形成的?

研究發現它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但更多與特定的環境因素有關,特別是早年的情感忽視。認知理論家指出,迴避型人格障礙個體會發展出功能失調的信念,認為自己沒有價值,這是生命早期被重要他人拒絕的表現。

如果你害怕與人交往,總是逃避集體活動,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父母長期的否定,會使孩子在心裡認為“如果連父母都不喜歡我,那還有誰能喜歡我呢?”。

因此他們開始迴避與人交流,他們會覺得“這些人之所以主動與我交流,是因為還沒了解我,一旦時間久了,他們一定會發現我這個人非常差勁”。

當必須與人交流時,他們會想“我一定要處處取悅對方,否則會被批評或被討厭”,而這樣的想法會讓他們在與人交流時付出常人遠不及的精力,是很沉重的負擔。

即使當得到他人誇獎時,他們也不像常人那樣開心,會想“別人誇我一定是出於禮貌,或者他還沒有發現我是多麼的糟糕”。

如果你害怕與人交往,總是逃避集體活動,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如何應對迴避型人格障礙?

首先要明白,人格性格的形成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它有很多很複雜的原因,就像基因和出生後所處大環境不能由你決定一樣,所以不要責備自己。但正如前文所說,環境因素影響巨大,所以我們仍有改正的希望。

如果你害怕與人交往,總是逃避集體活動,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人有內向外向之分,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不需要人人都像何炅、謝娜等主持人那樣在節目裡活躍全場,也不需要像奇葩說裡的辯手那樣侃侃而談,只需要能在自己的生活裡更輕鬆自在。

如果它已經影響到了你的生活,建議主動去做出改變,走進人群才是治療迴避的上好方法。兩者其實是矛盾的,但可以嘗試去一些與自己平時生活沒多少交集的、安全的環境鍛鍊,一點一點去適應。

而如果它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你的生活,建議去正規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對於迴避型人格,已經有了針對療法。

如果你害怕與人交往,總是逃避集體活動,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最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一定要掌握恰當的教育方法,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想想小時候的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以及希望當時的父母為我們做什麼,努力做到言傳身教。

基因我們沒辦法改變,但早期的環境由我們創造,努力從源頭改善問題。孩子最需要的環境不是物質上的環境,比起萬貫家財,他更需要父母的理解、認可和尊重,他更需要父母身體力行為他樹立榜樣。

如果你害怕與人交往,總是逃避集體活動,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