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民士气11章49节:奥斯曼帝国被迫求和,失去大片领土

​  上一节中,闻樱桃醉记述到,1697年清帝国康熙大帝第三次亲自率兵征伐噶尔丹,将将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纳入版图。同年,奥斯曼帝国大军被哈布斯堡王朝名将欧根亲王击败。


  次年(169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加尔各答后,先后设立3个管理点,并派遣总督,逐渐开始殖民统治。


  同年,在英国、荷兰的斡旋下,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基督教各国在多瑙河右岸克罗地亚的卡尔洛维茨举行和谈。为了平等地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举行和谈的大厅经过特别的设计,有四个相同的入口供与会四方分别使用。俄罗斯也加入会谈。


  会谈结果,各方同意签署有效期25年的和约。哈布斯堡王朝得以保留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除蒂米什瓦拉之外的匈牙利大片地区,以及蒂萨河以东的一片领土。这意味着土耳其人先前占有的匈牙利领土只剩下三分之一还在自己手中,而哈布斯堡王朝的版图则扩张到巴尔干地区的大门口。波兰收回波多里亚、卡缅涅茨、乌克兰西部以及蒂萨河以东的一片领土,但撤出摩尔达维亚。威尼斯保留摩里亚、圣毛拉岛以及在达尔马提亚和阿尔巴尼亚占领的大部分领土,但是需要归还科林斯地峡以北的领土。


  次年,1699年的1月26日,各方签订《卡尔洛维茨和约》。

论国民士气11章49节:奥斯曼帝国被迫求和,失去大片领土


  就这样,在17世纪即将落幕的时刻,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一直是令基督教国家感到畏惧、富于侵略性和扩张本能的强国,但它已经不再如此。尽管它在亚洲的地位依然稳固,但它在欧洲的收缩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失败,将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条件越发不利的和约,奥斯曼帝国再也无法回到征服者辈出的伟大时代了。欧洲的政治家们从此将认清一个事实:奥斯曼帝国的实力弱于欧洲,并且越发地依赖欧洲。


  从此以后,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西方世界的力量超过东方世界,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也将越拉越大。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军事层面上,还体现在决定军事力量高下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发展层面上。在国内,以近代的标准看,奥斯曼帝国已经落后了。


  尽管实力的天平已经倾向后来居上的欧洲诸帝国,奥斯曼兵团自1683年以来已经连吃败仗,但奥斯曼人的士气依然不错,后面还主动向新崛起的,咄咄逼人的俄罗斯帝国宣战。闻樱桃醉将按照时间顺序,在后文中记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