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2019年7月銀保監會下發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運用移動感知視頻、電子圍欄、衛星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對物流及庫存商品實施遠程監測,提升智能風控水平。目前,“供應鏈金融+區塊鏈”模式已被平安銀行、浙商銀行、眾安保險等多家銀行保險機構所探索和應用,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近年,區塊鏈在國內掀起熱潮,各行業都在不斷地探索落地場景。

那麼,在供應鏈金融這個領域中區塊鏈的優勢何在?

傳統的模式存在哪些痛點?

區塊鏈又給出了哪些新的商業模式?

供應鏈金融是什麼?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繫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主要包括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等。工信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供應鏈金融是一個新興的、規模巨大的存量市場。“供應鏈金融能夠為上游供應商注入資金,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整體競爭力,對於激活供應鏈條運轉有重要意義。” 現代供應鏈是一個複雜的經營和管理 過程,幾乎每一個供應鏈運營的環節都會伴隨著大量的金融活動,供應鏈金融應 運而生。


供應鏈金融的本質其實就是支付:一類是結算類業務,一類是融資類業務。

結算類業務是從代收貨款到墊付貨款;融資業務是從貿易融資到物流融資。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供應鏈金融的痛點?

2018年,全國應收賬款融資需求超過13萬億元,僅有1萬億元融資需求得到滿足,且主要由大銀行服務超大型核心企業的一級上游供應商,而處於供應鏈長尾端的小微企業有近12萬億元的融資缺口。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1. 供應鏈上游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

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資產無法逐級流轉,保理業務不可貫穿整條供應鏈。二、三級供應商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產品質量問題。

2. 商票使用場景受限,轉讓難度較大

商票的使用受制於企業的信譽,貼現的到賬時間難以把控;供應商之間的結算約定,缺少系統化的自動觸發機制;在多環節參與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對回款保障缺少可信的技術手段。

3. 金融機構操作風險與成本較高

金融機構在貿易背景核實、可靠質權、回款控制等方面操作與風險成本均較高,而貿易鏈條中的企業或平臺又難以自證,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成本、風險和收益較難平衡。

4. 供應鏈上存在很多信息孤島

同一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ERP系統、賬務系統較難統一,導致企業間信息並不互通,信息孤島開始湧現,制約了很多融資信息的驗證。


引入區塊鏈帶來哪些優勢呢?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分佈式賬本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高安全性和智能合約等技術特徵,保證信息的完整與可靠性,能夠有效解決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和安全問題。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在傳統體系下,“貿易”和“融資”是兩個分離的環節,企業A、企業B做完貿易以後,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擔心企業A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要花費很大的代價來做驗證。

如果利用區塊鏈技術,只需將企業A、企業B、銀行C的信息都上傳到聯盟鏈上,企業A和企業B做貿易的同時,銀行C就可以“見證”。這樣一來,企業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可以從本地見證到的數據裡面核對真實性。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第一,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多個利益相關方可以提前設定好規則,實現數據的互通和信息的共享。

第二,根據物權法、電子合同法、電子簽名法等,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憑證是區塊鏈上可流轉、可融資的確權憑證,使得核心企業信任能沿著可信的貿易鏈路傳遞。基於相互的確權,整個憑證可以衍生出拆分、溯源等多種操作。

第三,提供可信貿易數據,比如:在區塊鏈架構下提供線上化的基礎合同、單證、支付等結構嚴密、完整的記錄,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實現可穿透式的監管。

第四,實現資本降本增效。核心企業信任傳遞後,中小企業可以使用核心企業的信貸授信額度,獲得銀行的約8~10%利率的融資。

第五,實現合約智能清算。基於智能合約的自動清結算,減少人工干預,降低操作風險,保障回款安全。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業務場景1:倉單質押融資
作為一種融資方式,倉單質押融的基本運作模式是,企業把貨物存放於金融機構指定的倉儲公司,以倉儲公司出具的倉單為質押標的向銀行申請融資,銀行依據質押倉單向申請企業提供用於經營與倉單貨物同類商品的專項貿易資金,倉儲公司則扮演託管員的角色,對質押期間的質押物進行監管。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由於以往業務過程不透明、信息不對稱,數據更新不及時,倉單質押也存在諸多痛點問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缺少對質押貸款全過程監控的能力,導致多頭借貸、惡意騙貸現象難以杜絕。對企業來說,質押成本過高、融資流程效率低下。同時,倉單持有者希望充分發揮倉單的金融_工具屬性,實現倉單高效可信的背書、轉讓、結算。

基於物聯網與區塊鏈的倉單質押融資平臺,可以有效解決質押過程中6個痛點(評估難、監管難、數據難、確權難、處置難、標準難)。藉助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信用畫像等新型技術,通過加裝智能Mini倉管,融合傳統倉庫監管系統和供應鏈系統數據,形成產融大數據,構建“物信合一”的產融大數據,實現對“物理倉單”的智能化監管和風險控制,以及“電子倉單”數字化、標準化交易管理。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業務場景2:跨境保理融資

以前很多供應商拿了單子到多個保理公司進行融資,整個授信額度又不能拆分不能疊加,存在融資不靈活的問題,只能進行單次融資。同時,保理公司無法全面評估供應商信用,難以控制供應商超額融資和多頭借貸風險。對保理公司來說,很難核實訂單的真實性,存在人工審核流程長、審核慢等諸多問題。


運用區塊鏈技術後,供應商的融資方式更加靈活,授信額度可拆分可合併,支持多保理和多支付。對於保理公司而言,資金風險控制加強,通過區塊鏈實現了流程再造,控制了還款流程。也實現了信息的穿透管理,通過多家跨境電商平臺、多家保理公司加入業務系統中,讓其公平參與業務。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與應用,將成為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最佳解決方案,銀行可以不再侷限押品融資,而漸漸轉向省時、不需控貨和低操作成本的保理業務,鏈上的企業也將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