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樓只允許順豐進入的祕密,見微知著,從細微處看順豐的不同

網絡上曾經盛傳:中國只有兩家快遞,一家是順豐快遞,一家是其他快遞。雖然說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不可否認,確實有一定道理。

寫字樓只允許順豐進入的秘密,見微知著,從細微處看順豐的不同

排除國字號當頭的郵政(EMS),順豐作為中國快遞行業的龍頭老大,幾乎是公認的事實。是什麼讓一家1993年成立的民營企業,享受到如此高的讚譽。是順豐自有的50多架飛機,還是順豐路上跑的數千自有車輛呢?也許這些硬件條件支撐起了順豐的骨架,也許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填充了順豐的靈魂。

寫字樓只允許順豐進入的秘密,見微知著,從細微處看順豐的不同

在許多地方,只有順豐的收派員可以進入寫字樓收派快件;也在許多地方,只有順豐的收派員可以進入特殊區域收派快件。見微知著,從細微之處,就能看出順豐的不同。

為什麼這些區域可以認可順豐的不同呢?

如果將10個收派員排成一排,我想最先得到辨識度的可能就是順豐。現在只有順豐在員工的著裝,車輛,工具等方面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員工在上班期間必須穿順豐工裝,戴順豐工牌。統一的著裝,帶來極高的辨識度,從形象上將順豐與其他快遞區別開來。

更專業、更規範、更安全,是順豐帶給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這個第一印象正是從小小的服裝統一開始,逐漸深入人心。

完善的體系,令行禁止的制度,給順豐的發展保駕護航。

曾經有個人說過,依靠目前的營運體制和數十萬順豐基層員工,即使順豐管理層集體消失一個月,順豐也能正常運行。正是順豐已經固化下來的營運系統和較為完善的培訓體系,讓順豐整體的運作趨於標準化,制度化。讓順豐的營運體系成為一個自循環系統。

當然,這種固化的體系會對新業務板塊的發展存在制約。但是,順豐最擅長的就是變化。王衛曾經說過:三天順豐沒有任何變化,我就覺得危機四伏。

寫字樓只允許順豐進入的秘密,見微知著,從細微處看順豐的不同

順豐的變化發生在2013年,那是順豐跳出快遞的桎梏,跳向更廣闊的海洋。先後提出物流超市概念,供應鏈解決服務商,互聯網+,方案+等概念,並逐一實行。雖然過程中有許多重大的失敗,但是每一次的失敗都帶來了更多的經驗,埋下了發展的種子。嘿客的失敗,促成了順豐商業的發展;供應鏈的失敗,孵化出了冷鏈、重貨板塊的發展;倉網的改革讓順豐正式進入倉儲的發展的角逐……

不可否認,隨著企業的擴大,上市融資,進入資本市場,順豐面臨的問題不斷增加。外部競爭對手的強勢崛起,三通一達在時效、服務上的不斷追趕,都給順豐造成了極大壓力。內部業務板塊的調整,新業務模式的試錯,員工與管理者存在的矛盾,也成為順豐發展的隱患。不過一個企業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即使是百年企業也會經歷輝煌與低谷。只要始終把基層員工放在第一位,始終把消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我相信無論何時,順豐始終會在供應鏈領域有一席之地。

寫字樓只允許順豐進入的秘密,見微知著,從細微處看順豐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