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第一册之41位明末清初学者画像列表:

1.顾炎武(1613年至1682年),字宁人,号亭林先生,寿69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昆山县,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国子监监生,官至南明兵部司务,“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与王夫之)之一,清代音韵学开山鼻祖、明末清初实用主义的提倡者、明末清初反清义士以及拒绝与清廷合作的南方遗老,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以及《音学五书》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顾炎武画像

2.黄宗羲(1610年至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寿85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浙江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官至南明兵部职方司主事,“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与王夫之)、“浙东三黄”(黄宗羲、黄宗炎与黄宗会)与“明末清初五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以及朱舜水)之一,清代考据学开山鼻祖、明末清初实用主义的提倡者、明末清初反清义士以及拒绝与清廷合作的南方遗老,代表作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以及《宋元学案》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黄宗羲画像

3.傅山(1607年至1684年),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寿7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山西布政使司太原府阳曲县,官至明朝军前贊画,“清初六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以及傅山)之一,“四宁四毋”书法理论的创始人、明末清初反清义士以及拒绝与清廷合作的北方遗老,代表作有《霜红龛集》、《女科》以及《傅氏拳谱》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傅山画像

4.徐枋(1622年至1694年),字昭法,号秦馀山人,寿72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吴县,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入清不仕,“吴中三高士”(杨无咎、朱用纯与徐枋)与“海内三遗民”(沈寿民、巢鸣盛与徐枋)之一,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著名画家、拒绝与清廷合作的南方遗老,书本代表作有《二十一史文汇》、《通鉴记事汇聚》以及《居易堂集》等,画作代表作有《林壑幽居图》、《江上雪霁图》 以及《溪山访友图》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徐枋画像

5.项圣谟(1597年至1658年),字孔彰,号易庵,寿61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浙江布政使司嘉兴府秀水县,明末国子监监生,入清不仕,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著名画家、拒绝与清廷合作的南方遗老,代表作有《九十九变相图》、《大树风号图》 以及《 长江万里图》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项圣谟画像

6.陈恭尹(1631年至1700年),字元孝,号罗浮布衣,寿69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顺德县,明亡时陈恭尹年仅13岁,官至南明锦衣卫指挥佥事,“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梁佩兰与陈恭尹)与“岭南七子”(梁佩兰、程可则、陈恭尹、王邦畿、方殿元、方还以及方朝)之一、明末清初反清义士以及拒绝与清廷合作的南方遗老,明末清初隶书创作大师以及广东地区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西湖杂兴二首》、《崖门谒三忠祠》以及《虎丘题壁》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陈恭尹画像

7.屈大均(1630年至1696年),字介子,号一灵道人,寿66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番禺县,明末庠生,明亡时屈大均年仅14岁,官至南明中秘书(吴三桂反叛时曾任广西按察司副使),从1646年开始一直坚持反清斗争直至1683年台湾郑克塽政权出降,“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梁佩兰与陈恭尹)之一,明末清初反清义士以及拒绝与清廷合作的南方遗老,广东文献史考据专家以及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翁山诗外》、《广东新语》以及《四朝成仁录》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屈大均画像

8.冒襄(1611年至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寿82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扬州府泰州,崇祯十五年(1642年)副贡,入清不仕,明末清初“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与冒襄)之一,我国忆语体文字开山鼻祖,代表作有《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以及《影梅庵忆语》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冒襄画像

9.侯方域(1618年至1655年),字朝宗,号雪苑,寿3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河南布政使司归德府商丘县,顺治八年(1651年)副贡,明末清初“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与冒襄)、“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汪琬、魏禧与侯方域)以及“雪苑后六子”(侯方域、贾开宗、宋荦、徐作肃、徐世琛以及徐邻唐)之一,孔尚任《桃花扇》的男主角,明末清初复社成员,南明时救助过“四公子”之一陈贞慧,入清后曾被迫参加乡试但坚决不仕,且还劝诫吴伟业不要入仕清朝,但他在晚年却为清军镇压华北地区的百万榆园农民起义军出谋划策甚多,临终时悔悟甚多,可谓是毁誉参半,代表作有《壮悔堂文集》与《四忆堂文集》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侯方域

10.吴伟业(1609年至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寿63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昆山县,崇祯四年(1631年)榜眼,官至南明詹事府詹事,明末清初“江左三大家”(钱谦益、龚鼎孽与吴伟业)之一,清初“梅村体”诗歌形式的开创者、讽刺诗《圆圆曲》的创作者,曾在南明任职,南明灭亡后曾隐居数年,后短暂入仕清朝成为清帝的御用文人(国史编修、国子监祭酒),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至临终时方才幡然悔悟,此人争议性很大,代表作有《梅村家藏稿》、《梅村诗馀》以及《 绥寇纪略》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吴伟业画像

11.魏际瑞(1620年至1677年),字伯善,号伯子先生,寿5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宁都县,魏禧与魏礼之兄,顺治十七年(1660年)贡生,入清成为贡生后在多位清廷要员中作为幕僚供职,但无功名,“宁都三魏”(魏际瑞、魏禧与魏礼)、“易堂九子”(魏际瑞、魏禧、魏礼、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以及曾灿)与明亡清兴后选择入仕清朝的儒生之一,后在“三藩之乱”时为吴三桂将领所杀,代表作有《魏伯子文集》、《杂俎》以及《四此堂稿》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魏际瑞画像

12.魏禧(1624年至1681年),字冰叔,号勺庭先生,寿5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宁都县,魏际瑞之弟、魏礼之兄,明末生员,明亡时魏禧已年满20岁,入清不仕,“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汪琬、魏禧与侯方域)、“宁都三魏”(魏际瑞、魏禧与魏礼)以及“易堂九子”(魏际瑞、魏禧、魏礼、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以及曾灿)之一,实用主义的倡导者、拒绝与清廷合作的南方遗老,代表作有《魏叔子文集》与《左传经世》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魏禧画像

13.魏礼(1628年至1693年),字和公,号吾庐,寿65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宁都县,魏际瑞与魏禧之弟,明末生员,明亡时魏礼年仅16岁,入清不仕,“宁都三魏”(魏际瑞、魏禧与魏礼)以及“易堂九子”(魏际瑞、魏禧、魏礼、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以及曾灿)之一,代表作有《魏季子诗文集》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魏礼画像

14.王士禛(1634年至1711年),字贻上,号渔洋山人,寿7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新城县,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明亡时王士禛年仅10岁,入清后官至刑部尚书,与朱彝尊合称“南朱北王”、诗歌理论“神韵说”的创始人以及清初文坛领袖,代表作有《渔洋山人精华录》、《古夫于亭杂录》以及《池北偶谈》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王士禛画像

15.田雯(1635年至1704年),字子纶,号山姜子,寿69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德州,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明亡时田雯年仅9岁,入清后官至江苏巡抚,与王士禛、施闰章等人齐名,擅长记载山川民俗,代表作有《山姜诗选》、《古欢堂集》以及《黔书》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田雯画像

16.钱陆灿(1612年至1698年),字湘灵,号圆沙,寿86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常熟县,顺治十四年(1657年)举人,明亡后应试中举,后成为江南地区有名的私塾教师,终生不仕,清代校勘家之一,代表作有《常熟县志》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钱陆灿画像

17.盛符升(1615年至1700年),字珍示,号诚斋,寿85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昆山县,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入清后官至都察院监察御史,是明亡清兴后选择入仕清朝的儒生之一,曾跟随王士禛学诗,由于建议修建《大清会典》以及将《现行则例》附入《大清律》内等(本质是严刑峻法与专制奴化)诸多不齿行径而为时人所憎恶,代表作有《诚斋文集》与《南芝堂诗集》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盛符升画像

18.宋荦(1634年至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寿80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河南布政使司归德府商丘县,父亲为在清朝任职的国史院大学士宋权,明亡时宋荦年仅10岁,后于顺治四年(1647年)由于父亲的缘故得以恩荫入仕,最终官至吏部尚书,“雪苑后六子”(侯方域、贾开宗、宋荦、徐作肃、徐世琛以及徐邻唐)之一,与王士禛齐名,代表作有《漫堂说诗》、《西陂类稿》以及《江左十五子诗选》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宋荦画像

19.徐乾学(1631年至1694年),字原一,号健庵,寿63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昆山县,乃是顾炎武之外甥,康熙九年(1670年)探花,明亡时徐乾学年仅13岁,最终官至刑部尚书,“昆山三徐”(徐乾学、许元文与徐秉义)与清朝前期最重要的史学家之一,他是清初几本重要著作的主要编纂官(如《明史》),一生著述数十种且藏书万余,但其阿附权贵、精于权术以及贪污受贿等不齿行径大大降低了他本人的威望,代表作有《明史》、《大清会典》、《大清统一志》以及《资治通鉴后编》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徐乾学画像

20.吴之振(1640年至1717年),字孟举,号黄叶村农,寿7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浙江布政使司嘉兴府崇德县,康熙十年(1671年)贡生,明亡时吴之振年岁仅4岁,最终官至中书科中书(未赴任),康熙初年山林诗的代表作家,性淡泊,好宋诗,代表作有《黄叶村庄诗集》、《德音堂琴谱》以及《种菜诗唱和集》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吴之振画像

21.王时敏(1592年至1680年),字逊之,号西庐老人,寿88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太仓州,祖父王锡爵、父亲王翰二人均高中榜眼,王时敏本人依靠父祖辈的功名得以恩荫入仕,最终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后归顺清廷,但未入仕,明末清初画坛“ 画中九友”(王时敏、董其昌、王鉴、李流芳、杨文、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和邵弥)、“四王”(王鉴、王翚、王原祁以及王时敏)以及“清六家”(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恽寿平以及吴历)之一,清朝山水画“娄东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有《层峦叠嶂图》、《仿山樵山水图》以及《雅宜山斋图》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王时敏画像

22.石涛(1642年至1707年),字阿长,号清湘老人,寿65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临桂县,明朝宗室,原名朱若极,因父亲靖江王朱亨嘉图谋篡夺监国之位而被杀,由此牵连自己受害,遂削发为僧并隐姓改名为石涛;明亡时石涛年仅2岁,晚年还俗后成为专职画家欲入仕清朝,却徒劳无功(多次用画作巴结清朝权贵不得,又曾两次献画求荣于康熙帝,终无功名),“清初四僧”(弘仁、髡残、朱耷与石涛)之一,“笔墨当随时代”画论的创始人,画作常清新多变,代表作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竹石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石涛画像

23.王鉴(1598年至1677年),字元照,号染香庵主,寿79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太仓州,曾祖父为明代“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最终官至廉州太守,入清不仕,山水画“四王”(王鉴、王、王原祁以及王时敏)、“清六家”(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恽寿平以及吴历)以及 “ 画中九友”(王时敏、董其昌、王鉴、李流芳、杨文骢、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和邵弥)之一,与王时敏交好且齐名,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染香庵画跋》以及《虞山十景图》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王鉴画像

24.寿平(1633年至1690年),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号云溪外史,寿5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常州府武进县,父亲恽日初为复社成员,明亡时恽寿平年仅11岁,父子二人在南明时期坚持反清斗争多年,后归隐山林终身不仕清朝,清朝画坛“常州派”的创始人,“清六家”(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恽寿平以及吴历)之一,诗书画俱佳,画论著作有《南田画跋》与《瓯香馆集》,代表画作则有《山水画鸟册》、《梅竹图》以及《灵岩山图卷》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恽寿平画像

25.王翚(1632年至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寿85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常熟县,他出生于绘画世家,明亡时王翚年仅12岁,晚年曾为康熙帝绘制南巡时的 系列组画,但其终身未仕,山水画“四王”(王鉴、王翚、王原祁以及王时敏)与“清六家”(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恽寿平以及吴历)之一,他对中国山水画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与改良,画作集中国历代画家之大成,被誉为“清初画圣”,画论著作有《清晖赠言》,代表画作则有《康熙南巡图》、《秋山萧寺图》以及《秋树昏鸦图》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王翚画像

26.吴历(1632年至1718年),字渔山,号桃溪居士,寿86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常熟县,与王翚是同乡且同年,又几乎是同时去世,明亡时吴历年仅12岁,入清不仕,“清六家”(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恽寿平以及吴历)之一,吴历早年曾随王鉴与王时敏学画,后皈依基督教后画作呈现中西融合的特色(色彩对比、布局安排以及景物的细腻真实),诗作与画论有《墨井诗钞》、《桃溪集》以及《墨井画跋》,代表画作则有《湖天春色图》、《人物故事图》以及《山邨邨密图》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吴历画像

27.王原祁(1642年至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寿73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太仓州,祖父为“清六家”之一的王时敏,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明亡时王原祁年仅2岁,最终官至户部左侍郎,他与祖父王时敏、师傅王鉴等人合称“清六家”(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恽寿平以及吴历),画作多色彩鲜明,画论与随笔有《佩文斋书画谱》、《论画十则》以及《雨窗漫笔》等,画作代表作有《万寿盛典图》与《麓台题画稿》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王原祁画像

28.徐秉义(1633年至1711年),字彦和,号果亭,寿78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昆山县,顾炎武之外甥、徐乾学之胞弟,康熙十二年(1673年)探花,明亡时徐秉义年仅11岁,最终官至吏部侍郎,“昆山三徐”(徐乾学、许元文与徐秉义)之一,与钱陆灿、盛符升等人交往过密,代表作有《明末忠烈纪实》与《耘圃培林堂代言集》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徐秉义画像

29.彭孙(1631年至1700年),字骏孙,号金粟山人,寿69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浙江布政使司嘉兴府海盐县,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第一名,明亡时彭孙遹年仅13岁,最终官至吏部右侍郎,彭孙遹父辈数人均是为国捐躯的抗清义士,至彭孙遹方才选择入仕与清朝合作,曾任《明史》总裁官,诗词造诣上与王士禛齐名,合称“彭王”,代表作有《松桂堂全集》、《廷露词》以及《金粟词话》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彭孙遹画像

30.秦松龄(1637年至1714年),字留仙,号苍岘山人,寿7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常州府无锡县,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一等第八名,明亡时秦松龄年仅7岁,多数时间供职于翰林院,最终官至左谕德,曾参与编纂《明史》,与王士禛交好,代表作有《苍岘山人文集》、《毛诗日笺》以及《微云词》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秦松龄画像

31.陈维崧(1625年至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寿5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常州府宜兴县,其父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明亡时陈维崧年仅19岁,明亡后曾长期不仕,在晚年中得博学鸿词科后方才官至翰林院检讨,明末清初词坛领袖、清朝“阳羡词派”创始人以及中国词作创作最为丰富的词人(共1629首),为“江左三凤”(吴兆骞、彭师度以及陈维崧)、“骈体三家”(吴绮、章藻功以及陈维崧)之一,代表作有《湖海楼全集》、《陈迦陵文集》以及《陈检讨四六文集》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陈维崧画像

32.朱彝尊(1629年至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寿80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浙江布政使司嘉兴府秀水县,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明亡时朱彝尊年仅15岁,最终官至翰林院检讨,曾参与编纂《明史》,清朝“浙西词派”的开创者、“清词三大家”(纳兰容若、陈维崧以及朱彝尊)之一,与陈维崧齐名号称“朱陈”,代表作有《曝书亭集》、《日下旧闻》以及《经义考》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朱彝尊画像

33.汤斌(1627年至1687年),字孔伯,号潜庵,寿60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河南布政使司归德府睢州,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明亡时汤斌仅为17岁,入清后官至工部尚书,曾任《明史》总裁官,他为官清廉又耿介正直,但却大肆禁毁反清书籍、倡导程朱理学的禁锢观念以及大量抄袭剽窃他人文章,终在他人弹劾其学说为“伪道学”后忧惧而死,代表作有《潜庵语录》、《潜庵文钞》以及《春秋增注》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汤斌画像

34.汪琬(1624年至1691年),字苕文,号钝翁,寿67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长洲县,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明亡时汪琬已年满20岁,入清后官至刑部尚书,曾参与编纂《明史》,“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汪琬、魏禧与侯方域)之一,因其晚年筑庐于尧峰山,故世称“尧峰先生”,曾戏称苏州土产为梨园子弟与状元,散文写作具有唐宋风格,代表作有《尧峰诗文钞》与《钝翁前后类稿、续稿》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汪琬画像

35.潘耒(1646年至1708年),字次耕,号止止居士,寿62岁,清初人。出生于清朝江南省苏州府吴江县,顾炎武唯一关门弟子,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潘耒与禹之鼎 位是这41位学者文人中唯二在明亡后出生的文人,最终官至翰林院检讨,曾参与编纂《明史》,清代山水游记的散文大家、《游南雁荡记》一文的创作者,代表作有《类音》、《遂初堂文集》以及《遂初堂诗集》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潘耒画像

36.施闰章(1618年至1683年),字尚白,号愚山,寿65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宁国府宣城县,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入清后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曾任《明史》纂修官,“燕台七子”(宋琬、严沆、丁澎、张谯明、赵锦帆、周茂元以及施闰章)之一、“宣城体”诗派的创始人,与宋琬齐名合称“南施北宋”,代表作有斋诗话》、《学馀堂文集》以及《试院冰渊》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施闰章画像

37.黄与坚1620年至1701年),字庭表,号忍庵,寿81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太仓州,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入清后官至翰林院编修,曾参与编纂《明史》,“娄东十子”(周肇、黄与坚、王揆、许旭、王撰、王昊、王抃、王曜升、顾湄以及王摅)之一,代表作有《忍庵集》、《论学三说》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黄与坚画像(左)

38.禹之鼎(1647年至1709年),字尚吉,号慎斋,寿62岁,清初人。出生于清朝江南省扬州府兴化县,官至鸿胪寺序班,禹之鼎与潘耒是这41位学者文人中唯二在明亡后出生的文人,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宫廷肖像画画师,画法多取自宋元画师,代表作有《骑牛南还图》、《放鹇图》以及《王原祁艺菊图》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禹之鼎画像(右)

39.徐釚(1636年至1708年),字电发,号枫江渔父,寿72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吴江县,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明亡时徐釚年仅8岁,入清后官至翰林院检讨,曾参与编纂《明史》,工诗善画,代表作有《词苑丛谈》、《本事诗》以及《南洲草堂集》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徐釚画像

40.尤侗(1618年至1704年),字同人,号西堂老人,寿86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南直隶布政使司苏州府长洲县,顺治三年(1646年)副贡、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入清后官至翰林院侍讲,曾参与编纂《明史》,晚年曾为南巡的康熙帝献万言诗《万寿词》祝寿,代表作有《西堂全集》、《鹤栖堂集》以及《西塘杂俎》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尤侗画像

41.毛奇龄(1623年至1716年),字大可,号秋晴,寿93岁,明末清初人。出生于明朝浙江布政使司绍兴府萧山县,十三岁时应,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入清后官至翰林院侍讲,曾参与编纂《明史》,他是这41位学者文人中寿命最长的人,竟长达93岁;诗书礼乐皆通,好考据经义,尤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代表作有《西河合集》、《西河诗话》以及《西河词话》等。

明末清初41位文人画像:顾炎武正气,徐乾学柔媚,陈维崧和蔼

《清代学者像传》之毛奇龄画像

注:(1)《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第一册共有42幅画像,除37位文人是独立成画且仅有1幅画像外,其中冒襄与朱彝尊各有2幅画像,而黄与坚、禹之鼎二人则是合画于一幅之中,故加起来为42幅画像共41人;(2)潘耒与禹之鼎是这41位文人中唯二在明亡后出生的文人,其余39位文人均是出生于明末;(3)而毛奇龄则是这41位文人中寿命最长的人,寿命竟长达93岁,从明熹宗天启朝中期(1623年)活到了清圣祖康熙朝末年(1716年),是清初文人中最高寿的文人;(4)王时敏是这41位文人中出生时间最早的文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便已出生,此时距离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尚有52年光阴,而他至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年)去世时清军入关才36年时间, 王时敏在明朝待的时间明显更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