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建立後是怎麼杜絕出現藩鎮割據現象的?

宋朝建立後採取“文官治國”,即“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體制。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黃袍加身做的皇帝,為防止出現唐朝末期藩鎮割據出現,他在建立宋朝後在統治體系上主要做了三點:加強中央集權、分散官員權力、抑制武將。

宋朝建立後是怎麼杜絕出現藩鎮割據現象的?

1.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宋朝設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相統攝。分散了宰相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宋朝建立後是怎麼杜絕出現藩鎮割據現象的?

2.在分散官員權力方面:設立官稱和實職分開的制度,比如你的官職是知府,但是你不做知府的工作,得需要皇帝給你派遣實職,你拿的是知府的工資,乾的的皇帝給你安排的實際工作。官稱和實職的分離,使朝廷內外大批官員無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義上都有正式官員,但除非皇帝特命,不管本部的職事。這樣,各級官府層次重複,疊床架屋,機構空前龐大。但是,卻有利於皇帝直接控制用人大權,他可以隨時提拔官階較低而有才能者擔任要職,也可隨時撤換無能之輩。也是宋朝冗官的原因。

3.在抑制武將方面:宋朝設立樞密院,是總理全國軍務的最高機構,簡稱“樞府”。又設殿前都指揮、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分別率領禁軍,合稱“三衙”,互不統屬。禁軍從此沒有統帥,將領分別聽命於皇帝本人。“三衙”與樞密使所掌之兵權不同:樞密院有發兵之權,而無統兵之重;三衙有統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使得武將不能專權,防止擁兵自重。

宋朝吸取了唐朝後期至後周這段時期的經驗教訓,採取的種種措施最終都是為了加強皇帝的專制統治,杜絕出現個別文臣或武將專權的情況,可以說在宋朝封建專制統治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請關注“螞蟻歷史觀”,與您一起看歷史。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立即通知我,我將立即給予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