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小津安二郎先生您好,我是一名來自中國的晚輩。最近有幸拜讀了先生的《東京物語》,感慨良多,特此寫這封信向先生請教!

早在一年前修中外電影史的課程時就聽聞先生的大名,奈何那時學生的電影修養還遠遠達不到先生在電影方面的造詣,所以一直未敢染指先生的作品,而今也是連續看了兩遍先生的《東京物語》,細細品味後,百感交集。很幸運接觸到了電影這一藝術形式,很多時候人的見聞並不一定是自己親身經歷後才得到的,有些人背上揹包乘上火車踏上了自己的行程。有些人三五成群,聽著別人的故事。有些人會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品一品優秀作家帶給他們的心靈感悟。而我更願意打開電腦,尋找電影裡的世界,這個世界經過不同的人塑造會有萬般樣貌,而不同的人進入這個世界則會有不同的感受!接下來讓學生和先生聊聊這部震撼影史的大作《東京物語》,如有不當之處,恕在下才疏學淺,還請各位多多指正!

國際電影界對先生的評價不可謂不高,先生總能用平淡的鏡頭和劇情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在世界電影史的教材中有一段對先生的評價:“然而他逐漸被公認為是最敏銳的通過電影而致力於日常生活探索的導演之一”。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東京物語》故事性的平淡反而帶給我深刻的震撼,本來家庭瑣事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生老病死我們也不足為奇。但偏偏是這樣的故事卻表達著人心的冷漠,兄弟也好,父子也罷,可能終究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吧。看著電影裡的京子說“這個世界真讓人灰心啊!”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嫉惡如仇,看著世界的冷漠無比厭惡!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這種冷漠卻早已習以為常,可能這就是電影裡逃不掉“命運”吧!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小津先生在電影中大量使用了仰拍的手法,這種拍攝手法在當時也是前無來者,也算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吧。電影的鏡頭切換得非常乾脆,比如上一個鏡頭再說要到東京,下一個鏡頭髮生的已經是東京的故事了,乾脆卻又絲毫不顯得突兀,這可能就是先生的厲害只處吧!可能換做一般人拍這種題材的電影,會設置許多家庭糾紛之類的情節,但先生不愧為先生,全片都在以一種平淡的方式敘述。沒有絲毫暴露出的矛盾,情節幾乎全以兩位老人的處境往下發展。雖然兒子女兒對自己客氣有加,但兩位老人還是明白人,知道自己的處境。於是在大兒子家住了一段時間後決定再到二女兒家住。最後在二女兒家住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無處可去了,兩位老人也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看到二老說出這段話的時候也著實心酸,兩位老人並不像有些“大媽”大吵大鬧,兩位老人自嘲了一番就離開了。母親到了兒媳那邊,父親去拜訪了老友,父親想要留在老友那邊住一晚,卻還沒等開口,老友就先說了“可惜我這邊地方小,要不就能留你喝到天亮了。”父親當然也是個明白人,最終搞得灰頭土臉回到了女兒家。

東京之大卻沒有我們可容身之所,真是可笑!先生用兩句臺詞把這種感覺詮釋得淋漓盡致,學生著實佩服!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先生藉著父親和朋友喝酒的契機,讓父親和朋友道出心裡話實則是在向觀眾表達父親的內心想法啊!此招著實高明!每個父親對孩子抱的期望都是非常高的,以至於孩子做得再好父親可能還是不滿意。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有三個重要的轉折點:第一個點是知道了父親是一個普通人,第二個點是知道了自己是個普通人,第三個點是知道了自己的孩子也是個普通人。”我想電影裡的父親也處於在第三個點吧。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可能每個家庭都一樣吧,對自己的孩子不滿意,有了孩子就會嫌棄你,沒有孩子卻會寂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兩位老人在“熱海”晚上被吵得睡不著覺後結伴而行回到女兒家時,女兒顯得非常不耐煩“你們怎麼回來了”,父親被訓斥得很尷尬,但卻沒有表露出任何怒色,這可能也是一個父親的心酸吧,在孩子面前已經不能有任何怒色表現出來了。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母親在剛到東京的時候感嘆“原來東京那麼近啊,昨天從尾道出發今天就到了”,等到快要回家的時候卻感嘆“東京太遠了”。這不是物理上的距離,這是心靈上的距離變遠了!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兩位老人心地善良,無論子女怎麼樣都會安慰自己,我們已經算是幸福的了,子女們都挺好。我想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吧,無論孩子怎麼樣,他們永遠都是最棒的。即使不是,他們也會自己安慰自己。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人嘛,總是會變的,兩位老人也看穿了一切,只是沒有說出來,只在兩人聊天時談了一下。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一切彷彿命中註定,老人似乎自己也有察覺,自己命不久矣。就是這樣還不想耽誤孩子的工作。老人的懂事也著實是一種對孩子的諷刺!

在得知母親病危時卻還要考慮到底要不要去,是非去不可嗎?相信所有人看到這都不是滋味,尤其是已經上了年紀的人,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也這樣,該得多傷心。難過的是這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了……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在得知母親病危時,只有紀子真正難過了一番,而二女兒也只是象徵性得掉了一些眼淚,讓人心寒!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給小津安二郎先生的一封信,淺談《東京物語》

此時無聲勝有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