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如何促進經濟發展

據估計,到2025年,物聯網產業預計將產生11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同時,全世界消費者手中的物聯網設備將多達750億臺。

這些都是非凡的數字,但它們很可能是現實的。在許多情況下,支持物聯網的設備都是經濟高效的、易於製造和部署的,並具有重大影響。

因此,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種影響到底是什麼樣的,並且,物聯網如何直接促進經濟發展。為此,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物聯網部署所支持的特定功能,並探索它們如何轉化為經濟發展。

物聯網如何促進經濟發展

物聯網具有眾多專業功能和非常規功能,但可以將大多數功能歸類如下。

遠程監控

可以遠程監控任何東西,從監控整個公用事業電網、農業地區或整個城市的性能和狀況,到植入患者體內醫療設備的性能和狀況。從微觀到宏觀,遠程監控有著千變萬化的應用,這反過來又使設備的性能更加高效,為未來的發展產生新的智能,並減少了執行手動監控所需的資源。所有這些因素都能推動經濟發展。

預測性維護

預測性維護通過主動識別基本維護任務,並將遠程監控與保持設備處於最佳狀態的實際任務融為一體。反過來,這將使設備長期處於最佳狀態,並減少影響運營的事故——兩者都對利潤增長產生積極影響。

資產跟蹤

資產跟蹤涉及對設備和車隊的遠程監控,使大量資源能夠從更動態、更靈活的分配中獲益,從而減少盜竊和事故。再次,這有助於企業開拓新的收入來源,並減少可能損害利潤增長的事件。

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衡量經濟影響的不同方法。物聯網對四大類經濟影響具有實質性的積極影響:GDP增長、增長分配、勞動力市場,以及監管、尋租和競爭。

就GDP增長而言(它可能是衡量經濟影響最明顯的指標),物聯網絕對是數字化轉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數字化轉型反過來又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推動企業乃至整個經濟的增長。它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運營,開發新產品和服務,以及建立新的、富有成效的合作伙伴關係。根據Frontier Economics的數據,在30年內,機器對機器交互的10%增長可能會使美國的GDP增長2.3萬億美元。

增長分配被認為是衡量經濟影響的更有用方法,因為它可以更好地比較不同規模的經濟。正如一篇關於物聯網普及的文章所強調的那樣,物聯網應用價值的大約40%預計將發生在發展中經濟體中,儘管這是一項有利於更先進經濟體的技術。物聯網的採用為廣泛的經濟體帶來了積極的經濟影響。

物聯網以多種方式推動了勞動力市場。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它正在創造從設計、開發到安裝和維護等各個領域的新工作。必須強調的是,物聯網部署通常涉及自動化手工任務,因此也有可能導致失業,但這些都被更多以技術為中心的職位所抵消。

最後,在監管、尋租和競爭方面,物聯網部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推動新法規的發展,並增強競爭,從而提高生產力。

物聯網的經濟影響才剛剛開始被理解——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廣泛的、動態的,並且有可能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