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丘》从四个阶段了解美丘的内心需求变化

桥本太一:与你共度的十三个月里,你从未放缓过生的速度。谢谢你,美丘!你用燃尽生命之火,只为告诉我,活在当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如果你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将在不远的某一天离开人世,你会怎么办?

很多人会说,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把没做过的事情都做一遍,好好陪陪父母家人......

在《美丘》这部小说中,桥本太一却揭露了一个现实:“根本做不到,从释迦牟尼时代起人们就这么说,但是实际能做到的人,据我所知,数量为零。”

然而,患有不治之症的峰岸美丘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回答。

《美丘》从四个阶段了解美丘的内心需求变化

《美丘》是直木奖获得者,日本超人气作家石田衣良50岁的时候创作的一部作品,很多人都不解,这么大年龄写青春小说,好像有点奇怪。但是当你知道他的经历,阅读过他的作品之后就不觉得奇怪了。

​石田衣良出生于1960年,从小立志当作家,但直到37岁才提笔,凭借中篇小说集《池袋西口公园》获得日本推理小说新人奖,此后又创作多部小说,斩获不少大奖。

他从小爱看书,中学是优等生,作文频频获奖,却在上了大学之后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躲在房间长时间不出来,大学毕业后靠打工谋生。一个有着作家梦的年轻人,却尝尽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冷暖,这对他的打击特别大。

他对自己的青春这样评价:看不到明天,天非常蓝,我觉得自己像一条流浪狗。

他的青春是不太美好的,所以他的作品更多地将焦点落在日本年轻人身上,想要以此启发年轻人。他在青春故事的外衣之下包裹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乃至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这算得上一个作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美丘》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主要讲述了身患绝症的不良少女峰岸美丘,在准备自杀的时候被桥本太一所救。在交往过程中,太一逐渐被这个缺乏正统伦理道德却又活得真实自我的不良少女所吸引,在成为男女朋友之后他才得知,美丘患有不治之症。在最后的时光里,美丘拼尽全力跟命运赛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美丘的一生虽然很短,她却活得真实热烈又全力以赴,是美丘,让太一悟出了生活的真谛,他从此一改此前作风,尝试活出真正的自我。也留给读者一个严肃的问题:人到底应该怎么活?

《美丘》从四个阶段了解美丘的内心需求变化

这本书中,从美丘第一次出现,到最后去世,其实她也在不断地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断地发掘和满足自己内心需求,而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想要灿烂地活,不管什么方式

1.用出格行为制造存在感,却越没有存在感

轰轰烈烈的活法有很多种,但是美丘却选择了最原始的方法:抢别人男朋友、打架、搞同性恋、讲黄段子、穿衣大胆,她用离经叛道的行为和游戏人间的心态,对自己内心的欲望不加阻拦。结果:想要自杀!

为什么要自杀?原因在她最后遗留的录音有交代:什么事都不顺利,什么事情都麻麻烦烦,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病,每天活得不安心,干什么都没意思.....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生无可恋。

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感,对生活不抱希望,生活没有方向,唯有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更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就从最低级的开始吧

她用几近于原始的行为,看起来是为了满足自己,实则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看起来浓墨重彩。也正因如此,她被传统道德伦理所不容,被其他人排挤,没人帮她也没人支持她,更没有自己的圈子。

而这,跟她的性格紧密相关。

《美丘》从四个阶段了解美丘的内心需求变化

2.典型的观察者人格,自我隔离于世界之外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美丘属于九型人格中典型的5号——思想型人格,又称探索者、观察者。这种人极端理智,酷爱思考,有着深邃的洞察力,重视保护自己的隐私。他们冷眼看世界,情感抽离。对感觉、情绪以第三者身份冷静分析。他们不追求大众的认同感,而是尊重自我的心智活动本身。

被人指责,她总是一笑而过,毫不在乎。被人暴力挑衅,她也是爱答不理。她说:“与自己无关的人不管说什么,我都不会在意。”对于大家而言,她就像一个谜。

这个类型人格的典型代表就是著名喜剧演员周星驰,而处于社交恐惧症时候的石田衣良也是有着类似的特性。

对外,美丘用不恰当的方法刷存在感,招致排挤;对内,她一直在包裹着自己,没人能够了解她。这便导致了她的存在感和价值感降低,加上随时会发作的病情,她对未来充满了绝望。

《美丘》从四个阶段了解美丘的内心需求变化

第二阶段:需要和被需要,她发现深层次需求

到底美丘是从什么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内心更深层次需求的?

作者专门用了一个章节的内容,从侧面告诉了读者:她对待老奶奶的方式,其实正是内心所渴望的别人待她的方式。

需求1.在潜意识里,渴望有人帮她

在涩谷街上,美丘他们遇见了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婆婆,心神不定地蜷缩在信号灯下边,原本要去参加新年会的她,却热心地费好大精力将迷路的老婆婆送回家。

对于美丘这种离经叛道的女孩来说,一般是不太会主动发现甚至去帮助别人的。但是,在见到这位老婆婆之后,她的很多表现都一反常态,连朋友都觉得这不是美丘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美丘所患的克雅氏病和老婆婆的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老奶奶此刻的茫然无措和慌张不安,恰恰让让美丘仿佛看见了以后的自己,从而产生了共情心理。

需求2. 渴望被温柔以待

每一个曾经受过伤的人,都渴望自己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美丘也不例外,但是她的出格行为注定了她遭受的将是更多的指责、辱骂、甚至是暴力,何来的温柔可言呢?

即便没有得到,但她内心的渴望却是真实的,这在她帮助老奶奶的时候表现特别明显:

一向没有礼貌的美丘却对老婆婆温和有礼,一改往日的大嗓门,说话突然变得慢声细气,生怕吓到老婆婆,作风暴力毛躁的她,居然变得非常有耐心,还轻轻地握住老奶奶的手因为收到老婆婆的小礼物而眼泪汪汪。

她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婆婆,生怕自己也变成这样,更怕没有人能够像她这样对待以后可能会失去记忆的她。

需求3. 渴望维护自己的自尊

很多人生病之后自我价值感会降低,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病,怕被人认为“无能”,这两种矛盾的心理使得病人自尊心增强,他们比健康的时候更需要别人的尊重。

这种心理在老婆婆身上也有表现出来,在美丘询问她是否在等人的时候,老婆婆回答:“没有没有,我只是在这里散步。常走的路,不碍事的,就是有点迷路了。”

同为病人的美丘,深深知道这一点,她对太一说:“我们不仅要送她回家,还要维护她的尊严。” 她对于老婆婆的同情,又何不是对自己的怜悯呢?

在帮助老婆婆时候的异常表现,让美丘内心的深层需求慢慢地浮现了出来,为后边交代美丘的病情做了铺垫。尤其在老婆婆讲述了自己的幸福婚姻的时候,美丘的内心比太一更加有触动:她也渴望真挚的爱。

这个时候的她,在内心已经对“爱”和“亲密关系”有了强烈的渴望,她希望有人,能够满足她内心这些深层次的需求,只是因为性格原因,在她脸上,还是一贯的云淡风轻。

《美丘》从四个阶段了解美丘的内心需求变化

第三阶段:和同类人产生情感链接,有了归属感

人与人的感情链接具有超级强的力量:

1.在友情方面:

救美丘的时候,太一和邦彦他们正在逃课,游离于“好学生”之外。邦彦在大学以泡妞度日,洋次来东京上大学就是为了玩,而太一上大学,则是为了不被打扰地看自己喜欢的书。

美丘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融入这个圈子,原因无外乎:她感觉找到了同类。在这个圈子,美丘感受到了些许关怀和肯定,因而有了归属感

所以,在大家被流氓堵在小巷子里的时候,她拼命去保护他们,毕竟这个小圈子,对她而言真的很珍贵,她把每一个人都当朋友。 而且,原本生无所恋的她,也是在融入这个圈子之后再也没有过寻死的念头。

2.在爱情方面:

太一和麻理交往的同时,他和美丘之间的关系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在未确定太一是否喜欢自己之前,美丘不敢主动表白。直到太一结束了跟麻理的感情,向美丘表明了心迹,美丘才明白她不是单相思。

这里有一个疑问,按照美丘之前的性情和作风,一旦自己喜欢,就就会主动去争取,为什么喜欢太一却从不开口呢?

因为,以前的主动只是为了图一时的快活,但对于太一之,她的内心渴望长久的温情,却因自己的病情,不敢提前打破这份美好。她只是把这份爱情,当做生命中一个珍贵又美好的愿望。她害怕在亲密关系中,对方得知他的病情后会离开。这在后边的章节中也有解释。

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美丘在内心跟这些人都产生了链接,她不再孤单,生活逐渐变得有趣而丰富多彩。

《美丘》从四个阶段了解美丘的内心需求变化

第四阶段:爱是一束光,让生命更具意义

作者用了本书一半的篇幅记录太一和美丘交往的十三个月,因为这十三个月,美丘才真正要面对生命的消亡。

在确定了太一得知自己病情还愿意一直陪她生活之后,美丘内心不再孤独和黑暗,她打算每一天都要好好活,增加自己生命的宽度。太一的爱,燃起了美丘的生命之光。

她和太一过起正常人的生活:打工赚钱,旅行,完成学业,开始为以后的工作打算,还打算毕业后就结婚,生活积极、乐观、鲜活又热烈。当病情发作,她没有牢骚抱怨,感恩父母,包容恋人,表现出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坚韧与顽强。

爱有治愈功能,它能减缓病人内心的痛苦,让孤独的人不再孤独。也是是爱,点燃了美丘对生活的热爱。

老教授在课上讲阿德勒心理学时说:心灵创伤的影响有限,决定一个人的人格并非过去而是这个人的希望以及将来的目标。

这一段内容,是本书的点睛之笔,几乎是对美丘做了一个总结。也是作者这本书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

过去的,已知的伤痛不能绑架我们现在的生活,唯有抱着一颗热爱的热忱之心,好好活在当下,才不辜负自己。

《美丘》从四个阶段了解美丘的内心需求变化

总结:

在《美丘》这本书中,峰岸美丘说:“我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根本不像太一君这样为了闷闷不乐而思前想后。”

从最初像一只“珍稀动物”,到中途做回平凡女子,到最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离开,美丘短暂的一生,不被世俗牵绊,尊重内心需求,做真实的自己,所以即便她做了很多伦理不容的事情,我们还是喜欢她。这不仅益于石田良衣温暖有宽容的笔触,更是因为美丘做到了我们很多人想做又不敢去做的事情。​

美丘离世之后,太一有所感悟,他跑去理发店给自己染了红色的朋克发型。相信有不少读者看完这本书之后,也一定会有所悟,有所改变。


本文由【伊默观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