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有人认为收藏要淡泊名利,享受一份清静;有人认为收藏要不断突破,享受积 聚精品带来的成就感;有人认为收藏要名利具备,享受各方以物换财而来的精品收 获;有人认为收藏要来藏随去,享受过手即是拥有的精神快感;有人认为收藏要以 藏养藏,享受去粗留精和眼力不断精炼的境界;有人认为收藏就是保护遇到的所有 藏品不流失,享受社会大众赞许的荣誉感;有人认为收藏要以藏研究,享受揭示藏 品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艺术内涵;还有人认为收藏的最终目的就是投资升值, 享受通过收藏带来的财富。

纵观当下的收藏群体,我们不难发现,收藏已经不是建立在文化、技术、经济、修为等层面的综合行为,收藏已经展现出这个群体的多面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收 藏者自身的需求、自身的认识观、自身兴趣和不断根据阅历增长调整而成的。也就是 说每个人的收藏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也许同时有几个不同的收藏形式。从收藏的大 门类来讲,比如古化石、古陶瓷、玉器、青铜器、书画、秦砖汉瓦、漆器、纺织、石 雕、木器等都各有喜好,单个门类也有不同阶段的群体在从事收藏或研究。

无论选择哪几个门类,其收藏的意义不能仅仅用一种形式来体现,更不能以 一种自己喜欢的收藏形式来否定其他收藏形式。综合考量,我们不能轻易定义哪些 对,哪些不对,哪些有意义,哪些并无意义。面对今天多渠道、多平台、多层次、 多文化的收藏局面,也许我们只能寻找最终适合自己的一种形式,在保证遵从收藏 真品的前提下,保证长年累月不走在邪道收藏的情况下,喜爱文物和古玩艺术品本 身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行为,无论哪种行为,只要能真正体现藏品的价值,在一段 时期完好地保存了它们,不至于损坏,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通过这些收藏去思考 人生最终的意义,思考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这才是从事收藏的最终意义。

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淡泊名利的收藏

淡泊名利的收藏是指收藏要淡泊名利,享受一份清静,从清静中细细品味藏品 和收藏的过程。这种收藏首先是一种文化境界,建立在普遍认可和遵从的文化价值 观的范畴上。但这种收藏观有三种不同形式:第一种是藏有所成之后的淡定,在衣 食无忧和生存不成问题的情况下,淡出社会干扰,对收藏品消化和品味其内涵,享 受藏品给自己带来的文化沉淀;第二种情况是低调、循序渐进地入行入藏,淡泊名 利,是为了更专注寻求获取收藏的真知理念和真正辨别藏品特质的本领,在人们不 知不觉的情况下,利用所学来的收藏本领获取那些没有进入社会视野的珍贵藏品; 第三种是一些藏友的纯粹业余收藏休闲,与名利没有多少关系。因为有收藏这种嗜 好,无所谓藏精或者藏粗,无所谓大藏或者小藏,有些人更无所谓真品还是赝品, 这种收藏休闲形式,总比无所事事好,总比赌博和玩女人的业余休闲方式更有人生 积极意义。

对于真正有思想、有文化、有眼力的资深收藏家,当收藏到令自己满意的精品和绝品时,思想境界无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收藏而吸收文化历史知识,提 高艺术审美,其思想自然得到升华。这些人往往做人低调,对名利淡泊,对藏欲节 制,对学问学术的无限追求都体现到“淡泊”二字上面,这也是比较理想的收藏方 式,更是历代文人收藏家们所秉承的收藏理念。

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不断进取性的收藏

不断进取性的收藏,指的是收藏要不断进取和突破,享受积聚精品带来的成 就感。说到进取和突破,一种是低调的不断进取和突破,一种是高调的不断进取 和突破。低调的基本依靠自己的悟性和学识,这要求自己必须具备非凡的自学和 顿悟能力。也就是说你不依靠别人指导下的进取,也不依靠有经验的经纪人实现 收藏梦想,则是通过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从诸多的打眼或深刻教训中找寻 正确的收藏道路。

不断进取性的人,也许“前天”还是走村串巷的扫货贩子,“昨天”也许是建 筑工地或者田间地头的游击铲子,“今天”就成了周旋于各个收藏渠道和收藏圈子 (网络论坛)的“潜伏黑客”。这种人力求艺精眼毒,谙熟收藏江湖门道,入仓时 不露声色,出仓时不留痕迹。甚至游离于黑白两道,深居简出,居精藏珍,别人毫 不觉察。不是非常特殊的关系,你根本不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这类人属于收藏界 聚精不言谈、“杀人不见血”的江湖高手;而另一种高调不断进取和突破的收藏, 普遍具有正当性。也就是说,相比前者对知识的获取、经验的积累和眼力的锤炼不 断有突破,并力求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藏品。他们经验的获得,不但通过自己长期的 实践磨炼,大量搜集各类标本和资料,大量参与各种交流聚会,掌握精品下落,热 潮的时候收山磨刀,低潮的时候廉价求货。这类人尊重文化,信奉道义,痛恨邪 道,讲求正当圈子和平台,愿意奉献收藏经验。属于收藏界主流推崇的“君子求 物,来之有道”务实派的中流砥柱。具有不断进取和突破性收藏观的人,在收藏圈 里称作:明行家与暗行家、明藏家和暗藏家四类群体,实实在在属于信奉眼力获取 精品的务实派。

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名利内外的收藏

名利内外的收藏是指抛开名利和围绕名利进行的收藏活动。这里面基本包含 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获得社会地位和经济成就之后,把收藏作为更高层次的精神追 求;第二类是其他领域已经获得名气和一定的经济实力,但通过正当的收藏追求更 大更高的社交圈子;第三类是其他领域已经获得名气和一定的经济实力,但通过非 正当收藏谋取更大的利益;第四类是为了追求社会认可,则通过收藏途径来达到实 现;第五类是纯粹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收藏以达到目的。这五类群体看似都在名利 内外,但收藏的正当性和非正当性、针对性和目的性各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类群体多属于淡泊名利类型,虽然名利已经具备,但精神则有更高的追 求。收藏的终极文化属性、自修养性的属性、远离浮躁和可以保护祖宗文物艺术 品遗产的属性,恰巧给这些人提供了精神家园。这类人因为有清醒的头脑,大多 对待收藏是亲力亲为,要么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获得较好的眼力,积累丰富的收藏 品,要么广结善缘,交实战派行家和藏家,高价或者中低价收藏到一定品级和一 定规模的藏品并非难事。再或者通过可靠的收藏圈子和信誉拍卖公司获取不少精 品和珍品。在这些收藏过程中,这类人注重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及实战性鉴赏 交流,不过多参与抛头露面的活动和无聊的聚会。当然,也有非常高调的人士, 但只是极少数现象。

第二类多属由财富上升期的富商、官场政客、文艺界娱乐明星等群体组成, 他们绝大多数的目的不是收藏艺术品,而是通过收藏这个特殊途径作为共同的联系 纽带,相互间拓展更大更高级的社交圈子各取所需。这些人群要自己具备高深的眼 力和实战经验是很不现实的,首先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但他们具有社会知名 度和财富,一旦他们热衷收藏,不难求到“实力派收藏诸葛亮”为其布局掌眼。即 便求不到,他们往往都是国内外实力拍卖公司和实力收藏会所的座上宾。一般情况 下,即便是实战派圈子里的藏家、行家和店主都很难接近他们,除非在收藏界具备 绝对的实力。

第三类、第四类收藏群体共同的特点是功利性比较突出,不同的特点是前者在 具备一定名利的基础上,获取收藏品更容易、更具规模化,但真正目的不是陶冶性情,更不是保护文物和研究学问,实际的目的是通过产业化、规模化或抵押、馈赠 等形式获取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甚至寻求保护伞和人脉关系来实现更大的产业帝 国梦想。后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具备一定的收藏专业经验、知名度和运作经验, 藏品积累到一定程度则迅速产业化和市场化,比如会所高额度会员费制,博物馆连 锁化门票制,财团或企业参与的股份制,文交所形式的股票制,艺术银行制等多种 形式。值得说明的是这两类群体中,有实战派和非实战派,这几年,藏品规模化中 的真伪问题和产业化运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

第五类群体给收藏界和社会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由于急功近利,贪婪自傲, 不具备收藏专业能力,导致其收藏行为和收藏品受到实战派藏家、行家、媒体及社 会的质疑和垢病,甚至频频受到揭露和谴责。这个群体中“国宝帮”和“山寨博物 馆”问题最突出,其次是“鉴宝明星帮”和“收藏诈骗帮”问题也是比较突出。 “收藏诈骗帮”利用投资滚利或高额估价骗拍为诱饵,引诱无知贪婪群体上勾, 属于明着忽悠和诈骗的性质,近些年公安端掉的“黑假拍公司”和“收藏诈骗团 伙”已经多不胜举。“国宝帮”和“山寨博物馆”则是利用许多初涉收藏群体的 不专业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利用封闭式网络论坛和微信圈收买国家级伪专家给其鉴 定,利用国家高端场馆频频举办研讨会,展示其赝品,收买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境 内外自己组建所谓权威组织举办颁奖会树立“成功收藏”典型,祭起“保护中华文 物的正义行动”“阻止文物流失”“勿当历史罪人”等貌似伟大的旗帜,分层次、 分阶段、立体式地进行全面性洗脑,以此达到谋取鉴定、证书费、活动参会费和入 场费、藏品著录甄选费和分销费、活动赞助费和变相倾销藏品等利益。其中核心层 “变相倾销藏品”的利益最可观,只要他们忽悠成功一个土豪企业家,短短一两年 就会组建成“山寨博物馆”或“山寨博物馆集群”,国宝帮核心层从藏品组织和规 划、藏品筛选、藏品鉴定、藏品输送以及山寨博物馆的审批、建设、落成典礼和开 馆研讨会筹办都提供一条龙服务体系。

对于这些“山寨博物馆”土豪、企业家而言,总认为自己很幸运,往往被奸 商、伪藏家和伪专家组成的“联合杀猪团”盯上而任其宰杀,成为名副其实的为山 寨赝品集中买单的冤大头。这样的土豪,一招不慎,便成为收藏界的大傻笑柄,确 实值得深思。有一句名言要牢牢记住:你是土豪还是企业家并不重要,是否收藏到真、精、稀藏品,最重要的是懂不懂收藏?你和哪些收藏圈子在一起?如果不明白 收藏江湖,误入国宝帮核心层的“庞氏骗局”,轻则损失大量金钱,重则像“冀宝 斋山寨博物馆”主人那样被活活气死。

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过手即是拥有的收藏

过手即是拥有的收藏是指有丰富的收藏经验,并具备很强的眼力,捡漏或购买 到市场热门藏品,通过拍卖或转让,获取正当的利润。“过手即是拥有”这句话在 收藏行家和经纪人之间比较流行,靠眼力不仅可以获取利益,通过收进卖出或短时 期的收藏经历,达到收藏与财富之间的平衡。有的则是在这种真刀真枪的实战历练 中,积累到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毒的眼力而成为藏界大行,是拍卖行、收藏机构和企 业收藏家们藏品渠道上的主要力量。

这类群体层次也比较复杂,有大行、行家、经纪人、宝探、店商、贩子和铲 子,当然还有盗墓的江湖客。一般情况下都具备一定的眼力和魄力,在商言商,多 不想为藏所累,也不想为名所累,混迹于江湖而图个逍遥自在。现实社会中这样思 维的人很多,比如古代春秋战国的鬼谷子、西汉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以及后来 的“绍兴师爷”和现在一些具备非凡实力的“策划师”“经纪人”等。从收藏领域 来讲,国家性质的实力派文物专家,自己不收藏,但为国家收藏而倾尽全力,这也 算国家性质的经纪人,只不过因体制的弊端,确实越来越难培养出来了。民间收藏 领域的实力派行家(含实战派艺术品经纪人),通过自己的眼力和渠道,成就别人 的收藏事业,虽然眼前珍品进出只留过手之后的财富和经验积累,甚至上升到“眼 前无物而物在心里”的无物境界,但古玩艺术品这个江湖,都当收藏家,谁去跑江 湖呢?各司其职才是一个整体。

经常也听到有些人讲,真正拥有才是王道。我不反对也不赞成,因为各有各 的道,适不适合只有自己知道。从历代帝王将相和达官显贵们的收藏来看,其实谁 也不可能永久性拥有,即便死后带到墓葬里,也会被盗掘或在近代以来的考古中陆 续发掘。其实真正行家的心境和取舍,不是一般常人所能理解的,既要具备非常的毒眼力和魄力,具备一定的渠道,又要革除藏欲的困扰,也就是说甘愿给别人做嫁衣而获取一定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用取物求财的纯粹财富观来衡量,更深的是 一种大收藏观。行家或经纪人,当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他们自己积累到丰富经 验、积聚一定量的财富和渠道,进而转换到收藏家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最著名 的香港收藏家张宗宪就是从外行到古玩商,从古玩商到行家,从行家到实力经纪 人,从实力经纪人到风云收藏家的一个传奇经历,他既是大行,也是藏家。不过有一点非常明确:作为一个在圈子里混的无论哪一类人,尤其行家或经纪人,眼力和 人品比财富更为重要。人品再好而眼力不行,这碗饭吃不了;有眼力而人品不行, 也是没有人信任你。所以真正的艺术品经纪人是在刀尖上过日子,时刻处于如履薄 冰的状态,真要给客户买错打眼,必须自己承担客户损失,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尽 管现在艺术品市场里的经纪人鱼目混珠,真正具备实战能力和职业操守的经纪人非 常有限,但我想随着古玩艺术品市场的不断成长和成熟,具备这种特质的人才一定 会脱颖而出。

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以藏养藏的收藏

以藏养藏是指梳理收藏品,去粗留精的收藏。首先去掉赝品和疑似品,真品 里去掉普品和同类藏品,腾出资金去收藏精品和珍品,享受眼力不断提高、经验不 断成熟、藏品不断淘汰到精品和珍品的高境界。这种收藏理念,是良性发展的收藏 观,特别值得推荐。但往往会被人们误解,因为大多数人普遍都认为,藏家是只进 不出的,让出藏品好像就不是藏家了。而且藏品必须上规模,好像大而全、多而广 才能算得上实力收藏家。却忽视万假不如一真,百粗不如一精,十精不如一珍的收 藏至尊精髓。作为一个在实战基础上不断成熟的收藏家,过去难免收藏大量粗品和 路份不好的藏品,也藏有同类重复的行货和中档精品。如果只进不出,首先没有地 方陈列,再就是粗精混杂,影响整体的收藏水平。如果把精品以外的开门藏品让出 去给新入行的藏家磨炼学习,第一是能腾出一定的资金,第二是资源共享,减少地 下文物盗挖的进程,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善举。可是绝大多数收藏家,即便有这个精 简的想法,却难以真正实施,总怕被同行或者社会冠以穷到要卖藏品的“恶名”。 我们在很多资深藏家家里,总会看到满屋子的普品和粗品,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无论普品、粗品或是重复精品,这些资源毕竟有限,鉴赏水平提高了,仍然留住不 放,就没有那个必要了。

一个真正有作为的收藏家,主要是靠高价值文物和精品珍品来体现的,并不 是说你有多大的规模和多少数量的老藏品来体现。所以,去粗、藏精和压珍是必需 的,换句话说精简是一个藏家的必修课。尤其对于工薪阶层藏家和职业藏家,是必 过的一道门槛,除非你是土豪。至于怎样出货,其实也很简单,打包卖给跑地皮的 贩子,或者放在朋友开的古玩店里代卖,再或者开网店和让给自己的圈子里新入行 的藏友。只要东西开门到代,不愁精简不了。

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学术研究性质的收藏

学术研究性质的收藏,是指揭示藏品历史文化成因和艺术内涵的收藏。有些 人认为,收藏就是收进来把玩,然后捐献或者办个博物馆,也就是纯粹地当个保管 员。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不收藏。假如遭遇地震、洪水、火灾或者战争,收藏品 顷刻间灰飞烟灭。正好也没有写些论文或心得,更没有出版收藏品记录图册,岂不 是太冤枉?作为许多收藏家,最开始让收藏品吸引的是修身养性和其蕴含的历史、 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其实,收藏的最终意义也体现在藏品的品级(具有历史文化 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真、精、稀藏品)上面。当然,也有很多收藏人主要看重收藏品 的市场投资升值价值,许许多多的人急功近利,也为此付出沉痛代价。这类太注重 名利的人,估计也不会有精力和时间进行研究。最可悲的是一些眼力大瞎的伪收藏 家和一些伪文物研究学者,总拿赝品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来著书立说,实乃害人 害己。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李姓伪专家,不仅自己写许多赝品论文,出版赝品伪 书,还指导许多“国宝帮”出版伪书,这种毒瘤已经超越了学术研究,成为公害。 相比前辈陈万里、张伯驹、沈从文、孙瀛洲、冯先铭、耿宝昌、王世襄等文物艺术 品收藏和研究专家,人们不知道做何感想?

古人云:人生在世,学问为大。当然,任何学问必须经得起考验,否则就是伪 学。就收藏方面的学术研究,简而言之是“以藏促学,以学养藏”的学术道路,古 今亦有。藏家总结实战历练而成的经验教训和鉴藏知识,总比那些闭门造车、毫无实战经验的研究学者和专家要好。如果理论来自于实践,方能应用到实战领域,理 论来自于凭空想象,则害人害己。具备实战经验的藏家型学者,通过发表文章、写 论文、出版著作、办讲座、教授学生、鉴定和顾问等方式来正当地获取一定经费, 也可以独立研究某些重要领域的学术项目来获得企业家、社会基金和收藏机构的支 持。以此来收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的标本以及残整器。这种形式,虽然 不是直接形式的积累一定规模的全精品收藏,但对整个收藏的成熟发展和学术研究 有着积极推动作用。要知道一个真正务实藏家的成就不仅仅只是收藏的藏品,更重 要的是他对收藏学术的贡献。殷切地希望我们的实战型收藏家,一定抽出时间多关 注学术研究,多留下一些文章和著作。对后人而言,也是一笔精神财富。

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只进不出的收藏

只进不出的收藏是指买进来就不会再卖或让出去的收藏。这样的群体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具备独到眼力,有目标的收藏,收藏一件精品算一件,普品、粗品,或者没有文物价值的藏品压根就不收藏。这样积少成多,集精聚珍,成就了收 藏事业;第二类是不花钱就痒痒,出门见什么收什么,甚至为了维护来货渠道,无 论什么全包圆。这类人的收藏也许有一些精品和有价值的文物,也许根本拿不出一 两件有价值的精品,绝大多数都是“杂货店”;第三类就是类似“国宝帮”的边缘 群体,毫无眼力,收藏满屋子的高仿、中低仿和地摊垃圾,整天沾沾自喜认为自己 非常了不起,保护了国家“文物艺术品”。

第一类收藏家,可能一两年只收藏到一两件具备价值的藏品,但他们是用一生 来实现收藏梦想的。这类只进不出的收藏家,在收藏圈子里有一定数量,往往都成 就了收藏事业。在他们入门之后,把精简的功夫下在购买藏品之前,用“百粗不如 一精”的收藏理念来衡量,这也是值得收藏圈称道和钦佩的一种模式。如果没有文 化情怀,没有其他产业或闲余的经济支撑,一般人很难坚持到最后。

第二类严格地讲算不上真正收藏家,算是得了“收藏病”的收藏爱好者。长年 累月用在收藏上的银子花费加起来不少,虽然有一些能入眼的藏品,却没有一件可 称道的精品,这种理念肯定是劳民伤财的一种模式。有些藏家因为只进不出,经常节衣缩食,生活非常简朴,藏品多则数万件,少则数千件,于是想尽一切办法给这 些藏品找归宿,并谋求各方支持。但去家里看到藏品琳琅满目,仔细观看后却令人 大失所望。这样既浪费社会资源,更浪费自己一生的心血。这里我们要说,并不是 所有古代物品都值得收藏,既真,又精,更稀的古代文物和古玩艺术品才值得我们 极力保护收藏。这也是真正体现一个收藏家历史使命感的价值所在。

这种“杂货店”式的收藏人不在少数,他们也普遍具有历史使命感,无论粗 品还是精品,有价值还是无价值,在他们心目中都应该是历史的遗物,都应当受到 保护。即便因收藏而贫困潦倒,甚至妻离子散也不会出卖自己的任何藏品。他们往 往见不得别的收藏家出让藏品,动不动就会给别人盖以“商贩”和“虚伪收藏家” 的帽子。其实大可不必纠结,我们力求保护的是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藏 品,并非是收藏破烂的杂货店。要知道历史上遗留的普品和粗品何其多,价格再便 宜,你真的能全部保护起来吗?显然不行。再说所有收藏家都这样当收藏杂货店的 老板,面对社会巨大的收藏需求,那只有靠盗墓盗挖和大量生产赝品来满足需求 了。其实让一些藏品回归市场,一来可以繁荣市场,二来可以让新手练练眼力,积 累点经验。

第三类的类似“国宝帮”收藏,前面已经说得够多了。由于近些年赝品泛滥, 各种类型的仿品层出不穷,练好眼力和透彻收藏江湖再收藏,大量收藏赝品,而且 从来不反思,总以为随随便便可以捡漏,贩子瞎编个故事就当真,这种能力和悟性 都不适合从事收藏。如果不具备就量力而行吧,不要把正常的生活因为收藏而搞得 苦不堪言,这样就失去了收藏的快乐。

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投资升值的收藏

投资升值的收藏,是指把收藏纯粹作为投资升值的赚钱工具。这种收藏观的 人在收藏群体占80%左右。收藏有对文物历史和文化研究论证的属性,收藏也有对 古玩艺术品观赏把玩的属性,收藏更有它的商品流通属性。人们把收藏看作是投资 升值的商品,这也没有什么大错。从社会经济学来讲,如果收藏不具备投资升值价 值,首先就不会有收藏热,更不会有如此繁荣的收藏市场。没有繁荣的收藏市场,收藏家就不会收藏到好的收藏品。但很多有识之士经常会担心,人们一味地把收藏 的商品功能放大,会让很多人心灵扭曲,严重加速地下文物盗挖的进程,这种担心 也不无道理。问题是,谁能阻止人们的这种收藏观?各类电视节目、各类报刊杂志 等媒体都在引导和宣扬收藏投资升值的理念,很多文物专家和收藏家也是如此鼓 吹。收藏领域绝大多数群体都灌输了这种理念,所以现在的收藏生态越来越混乱, 越来越向畸形的态势发展。

诚然,现在是经济社会,各行各业都讲回报。你看他们说:收藏就是保护祖 宗遗物、收藏就是保护文化、收藏就是提升修养素质、收藏就是揭示历史文化、收 藏就是休闲把玩,能行吗?显然很不现实。要达到在一定程度上抛开利益的收藏境 界,必然是收藏者自身素质、自身修养和自身觉悟以及眼力等条件完全具备了,才 会自觉自愿地去珍惜文物艺术品。

既然收藏文物和古玩艺术品有它的商品属性(自古就有),那我们就简略地探 讨收藏投资升值积极的一面。国家对古玩市场的开放,目的是藏宝于民。也希望古 玩艺术品正常流通,一是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可以安定社会,三是可以拉动资 本市场。国家这种政策虽然与保护文物的理念相冲突,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把收藏定位在投资升值的范围,必然削弱文物艺术品的文化属性,比如,高 古类文物艺术品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普遍都比明清的更高,但艺术品市场经济价 值却恰恰相反。一件汉代工艺精湛的大罐,市场价值也就区区数千元到万元左右, 而一件康熙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器也就价值数万元,甚至还不如一件清三代的瓷片值 钱。国家管制高古类文物艺术品拍卖交易是一个因素,最关键的是整个收藏领域严 重缺失文化认知度。人为地炒作和资本运作大量充斥收藏市场。人们盲目地跟风和 一些受媒体以及一些专家的误导,使得“收藏投资升值”这一理念走向畸形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文物古玩艺术品才具备投资升值价值呢?从长远来看,在保证真品 和品相完好的前提下,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文物古玩艺 术品始终是保值升值的。还有一些精品残器和标本也有投资升值的巨大空间。单纯 的工艺价值的古玩艺术品,虽然现在炒得很高,但毕竟随着市场热度的减退而大起 大落。中国的收藏家会越来越成熟,文化品位会越来越高,这是必然的趋势。

玩主们是怎么认为的,什么样的收藏方式才有意义?

总结

当我们深刻认识到上述收藏观的基本性质所在,我们会意识到收藏这个行业, 并不是谁都可以随便从事。当不具备收藏素质,不具备收藏悟性和艺术品感悟能 力,更不具备反思自醒和自我完善的综合能力,认为自己有文化、有权、有钱、有 热情就贸然从事收藏的人,其结果必然遭遇失败。我们纵观历史上的收藏家和现在 庞大的收藏群体,真正被世人称道和认可的收藏家能有多少?即便你在其他行业非 常成功,具备非凡成就,但要进入收藏行业就不是那样简单。不可否认,收藏群体 中许多都是人精、才精、鬼精、人渣、精神病,没有九死一生的决心和下地狱的勇 气,要想不伤筋动骨而获得成功,除非你是神仙下凡。别以为这话言过其实,不信 你进来实战试试?纸上谈兵对实际收藏不但不起作用,而且起到误导作用。深刻认 识收藏观的性质和意义,是我们理清收藏行为的重要前提,也许对人们正确从事收 藏有一些借鉴作用。

对于初涉收藏的人来说,收藏理念比收藏的藏品更为重要。收藏绝对不是春天 播种秋天就能收获那样简单。收藏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理念对了,就会务实, 理念错了,必然务虚。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具备一定的眼力和悟性之后,任何时 候下手都不晚。过去随便一个手艺都要跟随师父扎扎实实地学三年、带三年、跟三 年,方能出师,何况收藏这样复杂的“门道”。曾经有人经常问我:如何才能具备 眼力和悟性?我虽然还没有这个资格回答,但结合身边资深藏家的基本经验和自己 多年的认识是:多学习,多实践,多调查,多钻研,多反思,多顿悟。时间长了, 自然而然地就成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