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我国火箭残骸精准定位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新研发的火箭残骸信息处理与发布系统的提示,落区工作人员仅用25分钟就顺利找到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火箭助推器残骸,而此前完成这项工作短则几小时,长则大半月。”近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该系统研发团队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姚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系统顺利通过任务检验,标志着我国火箭残骸精准定位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必将让残骸回收早日告别‘自由落体’时代。”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主要发射场建在内陆,且航迹常经过人口稠密地区。火箭完成运载使命后,相应分离体自由坠落,不仅对落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而且给落区动员疏散及回收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近年来,我国航天进入高密度发射期,让火箭残骸回收精准可控,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航天科技集团加紧进行箭上系统——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设备研制的同时,姚胜生所在团队也携手航天科技集团、贵阳观测站等单位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经过半年的努力创新和反复调试测试,研发出火箭残骸信息处理与发布系统。


3月9日,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中,助推器成功分离后,位于西昌指控大厅的相关设备随即接收到助推器的坠落轨迹数据,火箭残骸信息处理与发布系统迅速计算并定位出落点坐标,通过地图、曲线形式向指挥席推送残骸轨迹和落点信息,在任务中首次实现了残骸信息的实时接收、处理和显示,为落区工作人员快速回收助推器残骸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部主任刘成国介绍说:“这次发射,火箭残骸信息处理与发布系统在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搭载试验中表现十分出色,对于提升残骸回收效率和解决落区安全问题意义重大,为后续火箭可控回收和群众精准疏散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