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山西文旅復甦又快又穩

本報記者 王少斐

山西籍明星領略和體驗我省30餘個景區的文化內涵和美好風光,加快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建設;

推出黃河尋根覓祖遊等6條自然風光與文化遺產相結合的主題文化旅遊線路;

規劃設計了“大美晉陽”等11條美麗鄉村旅遊精品自駕線路;

……

當前,全國及我省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運行秩序處於加快恢復的關鍵時期,“五一”假期和“5.19”中國旅遊日即將來臨,我省A級旅遊景區已有序開放運營,並推動“山西人遊山西”各項活動。為此,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發佈了《關於做好“五一”假期和“5.19”中國旅遊日期間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全省各市文化和旅遊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於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20年勞動節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結合全省組織開展“三零”單位創建活動,堅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抓緊抓實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實現“安全、有序、優質、高效、文明”的假日旅遊工作目標。

提高政治站位 統籌做好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

《通知》強調,全省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貫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充分認識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在組織復工復業和抓開放經營過程中,牢記生命重於泰山,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真正把安全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要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加強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行業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堅決防止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顧此失彼的情況發生。要提前對“五一”假期和“5.19”中國旅遊日期間的安全風險進行科學研判,摸清本地區文化和旅遊行業領域疫情防控及安全生產存在的突出問題、風險隱患,制定具體方案,組織督導檢查,排查安全隱患,堵塞管理漏洞,做到心中有數、責任明確、措施有力、成效顯著,嚴防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完善各項防控機制 防範化解安全風險

《通知》明確提出,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採取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防控措施,對已恢復的文化和旅遊經營活動和場所加強監督指導,強化員工的疫情防控培訓,嚴格上崗工作規範,加強人員健康監測和管理,做好場所的通風換氣和清潔消毒、人流控制等工作。

督促恢復經營省內旅遊活動的旅行社加強旅遊包車管理,科學合理控制客座率,會同交通運輸企業嚴格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按照《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做好旅遊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指導恢復運營的A級旅遊景區落實落細防控措施,做到限量、有序開放;優化設置遊覽線路,在景區出入口、重要參觀點等容易出現人員聚集位置配備管理人員,加強遊客疏導;建立完善門票預約制度,推行分時段遊覽預約,引導遊客間隔入園、錯峰旅遊;嚴格控制現場領票、購票遊客數量。督促星級飯店強化食品安全工作,拉開桌椅間距,推行公勺公筷。加強與衛健等部門的溝通聯動,及時處置突發情況。

《通知》要求,全省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嚴格落實暫停人員聚集型文化場所經營活動的要求。督促旅行社對旅遊產品進行嚴格審查,不得經營跨省和出入境的團隊旅遊業務及“機票+酒店”旅遊業務,對旅遊產品、旅遊線路進行安全評估,加強對導遊、遊客等人員的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規範旅遊包車行為,嚴禁旅行社租用無旅遊客運資質車輛接待旅遊團隊。

嚴格落實A級旅遊景區只開放室外區域和日接待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30%的硬性規定,按照應急管理、自然資源和市場監管等部門的要求,加強火源管控和可燃物清理,嚴格控制野外用火,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加強對地質災害多發地段的安全監測和巡查檢查;加強對索道、纜車、大型遊樂設施等設備的安全檢查,達不到安全標準的堅決停止運營或使用。

督促星級飯店等文旅場所加強對消防設施設備、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燃氣和電氣設備等重點部位的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督促市場主體及時整改,整改後仍然達不到安全要求的要果斷採取暫停運營、關閉等措施。加強與宣傳、公安、應急、氣象、交通、衛健等部門的協調合作,做好交通擁堵、設備停運、災害天氣、突發事件等應急預案和應急處置工作。

重點行業專項整治 加強應急能力建設

《通知》明確提出,按照省政府安委會《關於成立全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專班的通知》要求,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按照任務分工,在文化和旅遊領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重要論述,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結合行業實際,配合牽頭單位,紮實推進消防、道路運輸和特種設備三年專項整治行動,落實監督檢查、掛牌督辦、工作報告和巡查考核等制度,緊盯反覆發生、反覆治理、反覆出現的風險隱患,深刻剖析深層次原因,制定落實預防控制措施,徹底根治“老大難”問題,推進實現安全生產由企業被動接受監管向主動加強管理轉變,安全風險管控由政府推動為主向企業自主開展轉變,隱患排查治理由部門行政執法為主向企業日常自查自糾轉變。確保專項整治行動按照時間節點如期完成、取得實效。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週。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圍繞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充分利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採取各種方便、快捷、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面向社會公眾普及各類災害事故的基礎知識和防範應對基本技能,提高宣傳教育實際效果。要加強應急力量建設,加強應急物質儲備,全面做好安全生產和森林草原防火、防汛等防災減災工作。

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堅決杜絕空崗、脫崗、信息遲報、瞞報等現象發生。值班人員要熟悉業務,認真履責,及時準確掌握本轄區文化和旅遊市場動態,確保通信聯絡和信息渠道暢通,遇有疫情和安全事故等突發事件,按照規定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同時做好現場先期處置和應急救援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