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的半仙军师到大唐的凌烟阁功臣 - 从徐懋功到李勣

李勣或许有些陌生,徐懋功听起来就很熟悉了,对,就是[说唐]中,瓦岗寨半仙军师徐茂公,徐茂公演义于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因有功于国,唐高祖李渊赐姓李,为李世勣,后避太宗李世民讳,又改名李勣,懋功为字,以字行。

瓦岗的半仙军师到大唐的凌烟阁功臣 - 从徐懋功到李勣

曹州离狐人,今山东菏泽东明,后迁滑州之卫南,今河南浚县。

生于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比太宗皇帝长四岁,卒于高宗总章二年, 669年。前后事高祖、太宗、高宗三朝。

瓦岗岁月

隋大业七年,611年,天下已乱,烽烟四起,炀帝幸扬州。韦城人翟让起兵反隋,聚啸瓦岗,韦城在今河南滑县,瓦岗寨在滑县南。这韦城、离狐、卫南,及瓦岗寨其实都在今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方圆百里之遥。

与翟让同郡的王伯当、单雄信、李勣纷纷加入,李勣定计:不掠乡邻,专劫运河,瓦岗军势渐强。大业十二年,616年,于荥阳大海寺,大败隋军,阵斩张须陀。又同王伯当劝翟让以世家勋贵之后李密为主,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勣败隋江都通守王世充于洛水,后袭黎阳仓,开仓赈济,十天得兵二十万。同年,李密杀翟让。

瓦岗的半仙军师到大唐的凌烟阁功臣 - 从徐懋功到李勣

黎阳仓及兴洛仓等

618年,宇文化及弑隋炀帝与江都,杨侗于东都洛阳即帝位,年号皇泰。李渊于长安建国称帝,为唐高祖。后李密归隋,李勣迎击宇文化及于洛阳外,败之。

同年十月,王世充发动兵变,控制隋主杨侗,又大破瓦岗军于邙山。李密入潼关降唐,瓦岗军败。由瓦岗而后仕唐者有魏征,秦琼、程咬金、张亮、李勣等,且俱位列凌烟阁功臣。

李密归唐后,李勣仍据有瓦岗故地,高祖以魏征招降,李勣将州县土地军户人口造册先呈李密,以功归故主,而非自己上表献附,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李渊认为李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赐姓李氏,由是徐世勣为李世勣

李密后复叛被诛,李勣不顾旁议,泣服衰绖,与故旧同僚将李密安葬于黎山之南,释服而散, 恩怀故主,善始善终,以全忠义。

辅成收国

武德三年后,跟随时为秦王的李世民,消灭诸侯,平定四方,为大唐一统天下,驰为前驱,先后征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园朗,辅公祏。

武德四年,先围王世充于洛阳,窦建德举兵来救,于虎牢关兵败被俘,后王世充开城而降,二人被献俘长安,李勣与秦王俱服金甲,乘戎辂,告捷于太庙。

破王世充时,擒获其大将单雄信,李勣与单雄信在瓦岗时分列左右武侯大将军,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后瓦岗偃师兵败,单雄信降王世充,是次单雄信也被俘,依例将处死,李勣求情不得,将行刑之时,李勣与单雄信诀别,割下股肉,让单雄信吃下,说“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后来又将单家公子养育在侧。

武德五年,先破刘黑闼,后斩徐圆朗于兖州。

七年,与李孝恭征辅公祏,辅公祏出丹阳夜遁,李勣纵骑追斩于南康,江南悉定。

灭国拓土

武德八年后,国内诸侯刚平,北方突厥入寇。

贞观三年,629年,李勣与李靖,分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定襄道行军总管,双剑合璧,仿佛卫青与霍去病故事,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颉利被擒送长安,东突厥前汗国亡。

英卫二公,千古名将,气吞山河万里如虎,袭破突厥如秋风落叶,北方强国被灭,远眺大好河山,我汉家武功从此不复再有,大唐盛世实至名归。

瓦岗的半仙军师到大唐的凌烟阁功臣 - 从徐懋功到李勣

薛延陀

东突厥既灭,薛延陀复为大唐边患,贞观十五年,李勣为朔州行军总管,击破薛延陀于诺真水,俘虏五万。此后,薛延陀国时叛时降,延至贞观二十年,李勣于乌德鞬山,再破薛延陀,并招降其末代可汉咄摩支,薛延陀灭国。

贞观十八年,644年,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内行暴政,外侵临国,太宗吊民伐罪,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水路并进讨伐高句丽。破盖牟、辽东、白崖等城。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句丽内乱,高宗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先下新城,又占南苏等三城,再拔扶余,遂越过鸭绿江,攻占平壤,俘虏高句丽王高藏及权臣泉男建、男产等。高句丽国灭,又设立州县及安东都护府管理高句丽故地。此次讨高句丽,薛仁贵从李勣征,名显天下。

李勣还编【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确实是博学多才

高宗总章二年,李勣薨,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太宗昭陵。李勣墓前依循卫青、霍去病马踏匈奴故事,堆筑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形状, 旌表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男儿立功不过如此!

瓦岗的半仙军师到大唐的凌烟阁功臣 - 从徐懋功到李勣

李勣墓

李勣之孙,徐敬业于武周时起兵复唐,幕僚骆宾王有讨武曌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失败被杀,李勣赐姓被夺,复为徐勣。

李勣征战一生,先随太宗平定四方,灭东突厥,两击薛延陀,破其国,平定碛北。后又征高句丽,收其疆土为大唐州县,被朝廷倚为干城,李勣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累封英国公。

按:李勣性格深沉,崖岸高峻,善谋明断,既有阵前勇武、运筹帷幄,又有朝堂谋身;同时又胸怀节义,感情赤忱,对故主有始有终,对兄弟重情重义,其为人有义、为臣尽节、为将立功,堪称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