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人们沉迷手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这种声音么?

韦连泽

智能手机诞生时间不长,却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从社交、购物到生活方式,简直翻天覆地,由此衍生的各种新行业、新领域更是数不胜数。但就像人类历史上在某些节点对某些事物的恐惧一样,许多人也在恐惧手机,认为人类沉迷手机,失去了太多东西。

这种对技术进步的恐惧,我们可以找到太多例子。当年愚昧无知的人恐惧照相机,生怕自己的魂魄被照相机摄走,早期的火车也曾被愚昧者抵制……

如果你认为这种担忧不能类比,那么还有更恰当的例子:古腾堡发明西方活字印刷术后,民间开始大量印刷书籍,打破了教会的知识垄断,间接促成了大众传媒和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而在最初,很多人忧心忡忡,表示怎么能让那么多人识字呢,怎么可以让书籍这么珍贵的东西流传出去呢?

网络最初兴起时,也有许多人忧心忡忡,认为聊天室就是伤风败俗、全民网恋的地方,后来呢?

技术滚动发展的态势下,智能手机的颠覆性肯定更让一些人担忧。这是一种习惯性担忧,但在历史的维度下回溯,就会发现这群人多半是在杞人忧天。

比较集中的担忧点,是社交领域。许多人感慨,现在出门吃饭,大家都低头看手机,在各种场合,大家也都低头玩手机,基本不用聊天了。长此以往,还有什么正常社交可言。

这种说法存在一个巨大的逻辑谬误,即先行判定了“正常社交”的概念,认为只有面对面说话才是正常社交。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所谓“正常社交”,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仅是无效社交,还是一种痛苦社交。

老实说,我觉得人类都应该感谢智能手机。在有智能手机之前,如果碰到那些很无聊的应酬,你会怎样?只能摆出一副假笑和倾听状,挖空心思搭人家的话,万一冷场了就会很尴尬。可现在呢,你抽空看看手机,起码缓解了焦虑。在有智能手机之前,如果碰到那些又臭又长的会议,你会怎样?只能正襟危坐状,强行让自己别打瞌睡,然后心里默默痛骂台上的人怎么不快一点,可现在呢,就算断了网络,起码你可以看看电子书吧。

而在其他非必要社交场合,手机作用就更大了。你在公交车上、地铁上、火车上,或者在等车等飞机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那种热情的搭讪者?聊得不着边际,甚至有些人不顾隐私,非要查你户口问你一个月挣多少钱,以前遇到这种人,就算你心里骂娘,嘴上是不是还得应付?可现在呢,低头玩手机就好。

换言之,智能手机摧毁的社交,其实是无效社交。如果是很好的朋友,有共同话题的志同道合者,大家聚在一起,请放心,有说不完的话,何必玩手机。如果开会就是一场脑力风暴,让人投入其中,也不会有人玩手机。与其埋怨智能手机,倒不如想想,自己过往的人生被无效社交浪费了多少时间。


叶克飞

中国人"手机依赖症"严重?中国人每天休闲2.55小时 1/3时间在玩手机。

沉迷虚拟世界,放弃现实世界的人。不玩手机,还能玩点儿啥?

与英国人PK读书,咱们中国人会弱爆吗?看书的外国人与玩手机的中国人。

一位印度工程师《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人均7本,日本40本,俄罗斯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为何欧洲人在地铁看书,中国人玩手机?

以上林林总总的观点,反复折射着中国人在玩手机,外国人在读书。事实果真如此吗?

说好的热爱学习呢?那些安安静静在地铁里看书的美男子都去哪儿了?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过现在问题来了,究竟是谁让欧洲人扔掉书本,一股脑儿钻进移动互联网?为什么欧洲人在地铁看书,中国人玩手机?因为没有华为他们就没信号。

欧洲地铁有信号的过程很曲折,成龙大叔为我们还原事件的经过:当英国2011年第一次知道华为电信公司要给伦敦地铁提供价值5000万英镑的地下铁网络信号的时候,其实英国是拒绝的!

他们甚至都发起过“地铁诗歌”运动……该项目是美国作家Judith Chernaik创造的作品,目的是让伦敦地铁的大量乘客都能成为诗歌的读者。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的地铁里面除了听到机器运转的嗡鸣声之外,连人们的的交谈声都很少听到。大家都诗意栖息地在没有地铁信号的车厢,接受诗歌的熏陶……

不独英国,欧美地铁里经常会看到这群人的身影……

抱着赶超爱立信的决心,顶着可能亏损的巨大压力,华为第四代基站在2008年问世了,而且,一问世便是石破天惊。以风卷残云般,横扫整个欧洲市场。2010年之前,华为无线花了多年时间,在西欧市场取得9%的份额,但两年后,华为的市场份额飙升至33%,高居欧洲第一。而现在,3G、4G都快OUT了,5G才是王道!5G通信技术将具有超快的上网速度、更广泛的网络覆盖和与汽车及医疗监控设备通信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物联网。

以前鲁迅先生说自己勤奋,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看书。现在可以改改了,当欧洲人还窝在地铁里看书的时候,华为把他们看书的时间都拿来开发移动信号了……

手机也有电子书啊!

其实有网友早已看穿一切:谁说拿手机就一定是在玩的?人看电子报不行么?学无止境你造不?管他是纸质版还是电子书!你看看,歪果仁没手机的时候,他们也不全在看书啊!

不玩手机,他们要么玩马,要么……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


逗秋雨

以前的科技基本上是单一的功能,并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手机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功能无比强大,工作,生活,人与人的互动交流全部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手机还有一点跟其它科技不同之处在于手机,顾名思义,手上的机器,可以拿在手里的,由于携带方便,就能做到机不离手。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面对面交流,而选择在虚拟世界里沟通最大的一点在于:人们不喜欢伪装,喜欢真实。可在现实世界里,你能够真实吗?你敢真实吗?我们每天带着面具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里,真的太累了。可问题是你可以不带面具吗?不能,你会遍体鳞伤。面对面,说着不想说的话,做不想做的事,让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慢慢地,人们就爱上了网络,爱上了手机,再也离不开手机了。


随着智能化的升级,手机也许也会被迭代,我们所接触的办公桌啊,什么都智能了,比手机更方便。等人们学会了不需要伪装,可以真实的活着的时候,也许人与人又开始重新面对面沟通了。那一天会到来吗?


国权演讲社

现在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人们沉迷手机,这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这种声音,但是沉迷手机讨论的声音会更强。\n虽然智能手机开扩了我们的眼界,拉近了路程的距离,便捷了人们的购买方式,娱乐了生活,但是沉迷手机给人类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1)它如精神鸦片,沉迷手机而使自己不能自拔,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使用如:a,开车手机也不离手,容易造成严重车祸。b,成瘾自我不能控制,白天黑夜不停的玩手机,而造成严重身体健康危害,甚至造成死亡。c,走路也玩手机不看路,轻的跌倒,严重的造成车祸和掉进河里淹死。\n2)造成骨骼变形如长期低头,造成颈椎\n疾病。\n3)与陌生人之间交流距离近了,与亲人之间的交流距离远了。\n4)运动少了,坐下玩手机就不想起身,造成身体素质下降。\n


馥郁75716347

01.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每次发明都促进了历史的发展,方便了人类交流、沟通。试想,还有几个人愿意回到原始社会?

02.近代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电信科技日新月异。从生产队戏台,到有了电影,又有了电视,发展到互联网,到4G手机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类生活,促进了国人的繁荣。试想,中国没有电信产品,还能立足于世界强国吗?

03.我不认为互联网、手机疏远了人们的交流沟通。反而是有了手机后,促进了人们的感情,使交流沟通更便及。前40年,无车辆,无手机,家都穷,人们典礼时,对路远的亲姑姑、亲姨都不在通知。现在发展了,亲戚朋友也多了,对路远的亲戚,一个电话打到了。谁家孩子典礼还不是举办十几桌、几十桌!难到大家没有同感?

04.人类有了汽车、火车,方便了交通,不能以疏远感情,往千里外的北京就去步行。同样,人类发展到4G手机普及,不能以手机疏远了交流沟通,就弃之不用!而再回到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时代。

05.人们离不了手机,它太方便了。但我们不能沉迷于手机。我们还要工作、生产.、锻练等。儿童、少年更不能天天沉迷于手机玩游戏,而不去上学学习。对这些,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网络配图)


苗万平谈情感

要说象现在讨论人们沉迷手机的声音多而广,可以说人类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以前时代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同,从远到近,从慢到快,沟通永远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沟通变得及时,传递进展顺利,方便人们沟通。

现在的手机,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相比上世纪电报,信,沟通率提升了多少倍,现在互联网普及后,更提升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如语音聊天,视频聊天,传软件,传图面,信息要比人在人面沟通快几百倍,虽则是人与人见面少,实际从沟通问题交谈上,沟通深度,方式更多了,效果更好了。

这说明了社会发展,高科枝创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先进推翻落后的历史发展趋势规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文笔缘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现在让我再用以前的手机,我估计会生活不能自理了,手机不小心忘在哪里会感觉浑身不舒服,没有安全感。

电话、手机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是缩短了我们交流的距离,以前千里之外的朋友,不能碰面便无法交流,书信慢,也容易遗失,而有了电话,我们可以远距离交流,有了手机我们更是可以随时交流,各类软件可以实现我们的视频联通。只是,有些东西越是容易得到大家越是觉得没什么珍贵,就像我喜欢吃肉松饼,有人给我买了一堆,我瞬间不想吃了,以后也再不吃了。手机给我们提供了随时交流的机会,大家都觉得反正可以随时打电话,好像也就没必要那么珍视交流的机会了。

我想,每一个新的发明出现的时候,都会对固有的生活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比如电脑普及之前,我们都是面对面的工作,可现在每人面前都有一天电脑挡着;智能手机出现以后,我们变成了低头族,用手机聊天,购物,看电子书,玩游戏,过度的依赖确实让我们失去了深入交流的欲望。而如题者所问,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聚餐时我们会相约把手机收起来,回家也会很认真的提出来放下手机,让我们好好聊聊天。人们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大概是人都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手机在闲暇时消遣时光,也需要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交流。


君莫思量我


【1,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是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范畴】从这个意义讲,一切科技发明都会引起热议,历史上层出不穷,手机也不例外,谈不上史上第一次。手机是最近30多年的出现的,故对手机的评论已同步了30多年,也算不上新鲜话题。其他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引起的评价,不是到现在还没结束吗?三国的木牛马流,不是至今还令人向往吗?科技成果改变历史,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故基本可以断言,对手机的热议,哪怕到了手机消失,也不会停止。


【2,目前,社会大众对手机的热议,集中在教育、安全和消费的三方面。】教育上,侧重谈对学生的危害性。安全上,侧重谈个人金融的风险。消费上,侧重谈交易的多样性和便捷性。显然,对手机的评价超出了手机本身,扩大到手机的社会功能,以及信息革命背景下,人的社会关系的重组等。可见,手机在改变社会规则,改变人的生存方式,改变人的思维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新兴社会力量的崛起,最终也在改变着人、组织、国家的利益格局,在悄无声息的重新分配社会资源。既然手机在动每个人的“奶酪”,被热议也就不奇怪了!


【3,手机影响人生存质量的危害性,是热议中最核心的话题。】手机伤害身体,改变性格,诱发犯罪,扩散不良信息,甚至危及人身安全,都被经常提及。应该说,问题都是使用手机的人造成的,谈手机带来怎样的新危害,其实就是谈人的自害和自作自受,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手机话题是老问题,没啥新鲜的。


下面转一篇文章,其观点对所有学生和青年人也成立,笔者基本赞同。

-----------------------------------------------------------

手机媒体影响大学生的9种负面模式

作为信息技术革命阶段性产物的手机媒体,正在从简单的通讯工具,逐渐演变成综合信件、商店、钱包、账单、银行、影院、玩具甚至身份的多功能平台,也深度地波及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生活品质。

1、网络的开放性和传播性,催化心理多样性。

手机具有跨时间、空间、民族、学科、职业、社会地位等区别于传统沟通方式的自由属性,它也因此被装扮成“社会精神导师”,悄然地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指引处在“三观”成型期的大学生,过早参与不恰当的社会交往,连锁引起生存状态的非理性嬗变。手机干扰课堂教学和学习状态的例子,早已人所共知。

2、信息的海量性和庞杂性,弱化价值界限。

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观浮泛在知识的感知层面,而非根植在经验的理智层面。面对参差不齐的信息时,他们往往不会以手机求知,总是用手机休闲,缺乏甄别信息价值的能力。网络上司空见惯的所谓“名人新观点”,对大学生信仰的伤害无法估量。

3、内容的随意性和低俗性,扭曲人格成长。

手机是现实社会的虚拟浓缩,当大学生身处这个陌生之地,会产生心理错觉,把虚拟社会当成另一个世界,尽情释放,排斥自律和觉醒,形成“宅性格”。近年来,大学里增长的厌学状态与大量学生心理病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4、事件的示范性和诱导性,模糊伦理底线。

手机信息有直白化、情感化的特点,为吸引眼球、满足虚荣心,及扩散舆论影响力,语言越古怪、内容

越离奇、行为越出轨、后果越灵异,就越有“人气”,一夜成“网红”,却无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手机段子、手机谣言、手机炫富等现象在大学生活的泛滥,与相当部分学生的道德放纵有关。

5、炮制的政治阴暗面和人性肮脏,抹杀正义感。

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资本以富商大鳄的模样,组建手机“水军”,迎合欲望洪流,推销心灵麻药,甚至悄无声息的传播异类的政治元素;用炒作“热点”,激化矛盾,操纵舆论。大学生普遍缺乏政治敏感力,易被人云亦云所蒙蔽。近几年,在读大学生泄密等涉案事件背后,几乎都有神秘势力的介入,发人深思。

6、交流的简单化和放任性,催生表达的空质化。

手机平台的互动,降低了交往的正面教育性,如礼貌、涵养、家教等元素正在消失,代之的是表情、网语、图片。大学生用手机宣泄情绪的同时,常伴随无聊、低俗用语,引起的含义空洞化无处不在。象“屌丝、涨姿势、蛋白质”等低俗、歧义词汇的流行,是手机语境泡沫化的极端体现。

7、交易的快捷性和方便性,误导逐利的违法化。

手机平台能无限次重复并长久传播金钱故事,对处在创业早期的大学生有诱惑力;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不择手段、一夜暴富的“神奇”,永远推动心智不健全的大学生,尝试着不劳而获,以身试法。大学生在网贷、网店、网游等商业活动中的犯罪行为,基本都是网络“拜金主义思潮”所鼓动的。

8、身份的隐匿性和神秘性,削弱诚信的秩序。

为了利益,以手机平台交易商品,将增加风险性;传播观点,将增加欺骗性;言事,将增加误解性。大学生对手机这种新鲜事物,常抱好感。据统计,大学生参与的游戏诈骗、电商诈骗和受伤害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与他们对潜在危害缺乏防范,有直接关系。

9、知识的快餐性和猎奇性,破坏学习创

造力。

玩手机成瘾而出现“依赖综合症”的大学生,日常离开手机信息的喂养,就精神空虚,喜欢以手机宣泄学习和就业压力,却不懂手机知识的直白性和肤浅性,对立身、立业最急需的深层创造力的培养,有严重危害。英国曾对大学生进行24小时的无媒体实验,很多参与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不安,与药物依赖产生的戒断反应极其相似。

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改变了社会形态,再造了社会秩序,动摇了道德土壤,重塑了价值规范,是左右大学环境的新兴力量,应给予高度重视。

--------------------分割线---------------


平怀1

以前科技没有这么发达,电话靠摇把座机打电话,很不容易。

人与人之的交流,就靠面对面,相互倾诉,面对面谈心交流,没有什么瘾私。交流是真心的,和风细雨的。交流的是真感情,相互间是信住的。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相继出现了电视,电脑,电话,手机等高科技产品。

电视,电脑已基本取代人们的交流,在家没事看看电视,电脑能了解很多国内外大事,不用走出家门和邻居,街房谈心,消磨时光。

人们拿着手机,爱不失手,尤其青年人坐着看手机,走着看手机,吃饭看手机,开车看手机,走着坐着,衣食住行离不开手机。手机成了青年人的最爱。

谈恋爱,谈朋友都离开手机。有的青年好不容易回趟家,回家一坐,不是和父母交流一下感情,而是抱着手机不放手。

有的父母不明白:到底手机里有什么?有你父母?还是有你老婆?还是有你孩子?

手机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也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带来了方便,没人去面对面真心沟通。

人们感情淡了,你能愿高科技吗?

科投在日益发展,人们的感情虽然淡了。我相信随着科技们发展,人们的感情会越来越融洽的。


用户zmj情感嘚啵嘚

当我们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是在床上四处摸索找到手机,然后暗骂自己,因为忘了充电。值得庆幸的是,手机仍然有23%的电量。打开屏幕,连接上充电器,同时打开你的神经系统。在你睡着的时候,收到了一些新邮件,一条银行的提示消息,以及数十条Twitter通知。内容太多,现在处理不过来,所以你先锁定你的手机,留在稍后再处理。

我们不断地被各种通知包围。平均来说,我们每天会收到大约65条通知。也就是说我们在清醒时每16分钟会收到一条通知,每一个通知都有可能打断你并消耗你的意志力。

如果我们正在工作的时候被打断,一般平均需要25分钟的时间重新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手头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分心时,在要求注意力的任务上我们犯错的机率是平时的3倍。如果我们在重新调整之前又收到了一条新通知,那么我们就会一直无法集中注意力。

虽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它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缺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整天手机不离身,而因手机带来的健康困扰不得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屏幕从最初的单色到现在的 彩屏,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从“听”逐渐转变为“看”。 长时间使用手机、屏幕亮度差异也造成眼睛疲劳的现象。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现在的手机越做越小,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低头去看,而学生尤其喜欢在上课时使用手机,颈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很可能造成颈部劳损。手机会产生辐射,而内脏长时间暴露在辐射底下,也可能出现“疲劳感”。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手机放在腰际或挂于胸前,辐射通过手机传入人们体内,情况严重时很可能会使器官发热,对人的血液、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很多使用手机的人们,都容易患上所谓的手机综合症。隔几分钟就会想要去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或新电话,别人的手机响了。

手机让人们的垃圾时间正在消失。实际上,人类社会越强调时间和效率,越多的地理位置变动就会出现越零碎的时间。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诸如,上下班的高峰时间,旅行候机、排队、餐厅等菜,甚至无聊的会议中和厕所时间,通常被看做是无聊的垃圾时间。现在,新的手机应用则正在让这些垃圾时间变得更加有意义,按照“长尾理论”,人们与家人、朋友以及外界社会的交流再也不需要现实的空间和整块的时间,他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机完成,而这些大多处于移动、短暂停留甚至私密的地理空间的碎片时间,正在重构“黄金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