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場:當年的業績大白馬,如今成了投資“雞肋”

作者:一江明月一春秋

上海機場下半年的機會

下午是剛收盤上海機場就出中報了,講的比較簡單,估計上海機場也覺得沒啥好說的,都在預期內,你願意持有就拿的,不願意就走。上機的意思是不差你持有,和他是上海的機場不差你飛機停靠一樣。

1、經營業績不想多做分析了,預料之中,衛星廳帶來折舊攤銷、疫情防控、剛性運營維護成本開支等,上半年營業成本遠超過營業收入,導致其虧損。以前寫過文章分析過上海機場今年的成本在60餘億,目前從半年報來看成本31億,和預計的差不多。

上海機場:當年的業績大白馬,如今成了投資“雞肋”

在疫情期間,上海機場承擔的是重大的防疫任務,上海是外防輸入的重要窗口,所以成本增加是在所不惜的,業績之類暫可忽略。

2、關於免稅收入這塊,我想大家可能都非常關注。明面牌就是:按照保底合同上機今年應該可以40億左右的免稅收入。但上機的一季度、中報對免稅收入這塊只按實際發生確認,並未計提相關收入。

再翻看下中國中免的半年報,披露如下:“但受機場出入境客流量下降的影響,日上上海(含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免稅店)實現營業收入 68.67 億元,同比下降 11.20%;北京機場免稅店(含 T2、T3 航站樓和大興機場免稅店)實現營業收入 18.50 億元,同比下降 57.61%。”同時在其其他應付款裡也能看到,掛賬69億,較一季度末餘額37億增加30餘億。

上海四五月就說要開各大商圈的機場免稅店,有可能是日上外開的店帶來的收入,我沒去走訪過也沒去買過,不是太瞭解,如果上海的夥伴有了解的也請留言下。

不管如何,上機未計提確認,中免去計提相關成本,不用著急,三四季度肯定會有個折中的說法的。

3、關於運輸量恢復的問題。目前瞭解看,國內旅客基本都恢復了;7月運營情況顯示國際旅客基本未恢復。但從8月以來的情形來看,國際航班逐漸在增加。另外11月的進博會上海已經開始預約了,疫情控制下,預計國際航班將帶來部分恢復。

上海機場:當年的業績大白馬,如今成了投資“雞肋”

4、上機上半年收入25億左右,暫不考慮一月份的免稅收入,保底的免稅基本在40億左右,整年的成本在65億上下。如果算上部分免稅,加上下半年的營運收入等,基本上可以盈虧平衡。另外所承擔的防疫任務,在稅收方面可能會給予一定的考量。所以對我來看,全年盈虧平衡即是好預期。

只要疫情不反覆,上機最艱難的時刻也就過去了,可能最好的購買窗口暫時也見不到了。

上海機場:當年的業績大白馬,如今成了投資“雞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