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要不动声色,否则客户会感觉被冒犯

不少销售员观察客户,不懂得掌握方式,导致观察变成了审视。例如眼神直接盯着客户的言行,并表现出不解、冷漠、厌恶等情绪,这些表现不仅会让客户觉得莫名其妙,还会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如此一来,即便看见自己满意的产品,客户也不打算在这家店里购买。

相反,善于观察的销售员在观察客户时,会做到“润物细无声”般地不动声色,既掌握了有效的信息,又不会让客户有所察觉。

(1)眼神真诚,切忌打量

眼神最能表露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销售员在观察客户的时候,切忌打量客户。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销售员见到客户后,喜欢从头到脚打量客户的穿着。虽然他们尽量装作不经意的样子,但是客户稍稍用余光一扫就将销售员的眼神及心态了然于心,当下就会产生一种自己被冒犯的感觉。因此,观察客户切忌打量。

眼神要真诚坦荡。

见到客户的第一瞬间,销售员可以大致地观察一下客户的整体样貌,包括穿着、打扮、妆容等。这个瞬间只要大范围地观察即可,不要盯着某个局部不放,更不能眼神飘忽不定,上下前后打量。

一方面要做到眼神真诚坦荡,不要带着“他到底是不是我的精准客户”的小心思刻意观察;另一方面眼神要有温度,传递出善意、友好的信号,让客户觉得你是准备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帮他做参谋的人。


观察要不动声色,否则客户会感觉被冒犯


正视客户的眼睛。

正视能够传递出尊重、平等、友好的信号,也能让客户感受到销售员的积极友好。相反,俯视、睨视、眯视则会给客户传递出“你在轻视我”、“你不尊重我”等冒犯心理。销售员与客户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客户的眼睛,观察客户眼神里的信息,如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客户心理的想法等。此时,需要注意的是,眼神保持集中不等同于死死盯着客户。否则会对客户心理形成巨大的压迫感,也会让客户觉得你是在冒犯他,企图在气势上压过他。

(2)语言友好,神态自若

观察行为不只是眼睛的动作,还包括听觉、触觉等感知行为,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不仅如此,观察还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销售员不仅要做到眼神上不能冒犯客户,在看到、听到客户的言行后,语言上同样也不能冒犯客户。


观察要不动声色,否则客户会感觉被冒犯


首先,客户性格各有不同,说话方式也有所区别,销售员需要从客户的表达中听出客户的性格脾性、爱好、价值观等。在倾听观察的过程中,即便内心对客户的言行并不认同,也不要立即从语气上表现出来,说话还是要礼貌周到,态度要镇定自若,绝对不要用语言冒犯客户。

服装店里,导购热情地迎进一名顾客。很快,导购发现该顾客在选购过程中,总是东翻翻西找找,一边打量一边挑剔:“你们这的衣服质量很一般,你看这里容易开线……”

销售员由此判断眼前的客户挑剔、小气、精明,于是态度也变得没有耐心了,眼神带着轻视,口气变得很冲:“我们这儿的衣服口碑一直很好的,我卖了这么多衣服出去,也就您说质量不好……”

销售员的话让顾客更来气了:“你这是什么态度?!我买东西还不得挑仔细,问仔细了? 那你把衣服留着卖给那些说好的人吧……”

这里的销售员就动了声色,在通过观察判断出“客户不好伺候”之后,不但在态度上表现出了轻视、不耐烦,还在语言上“指责”客户。这样的“冒犯”行为,无疑是在把客户推出门,更别提成交了。

作为销售人员,即便你的内心已经翻江倒海,面上还是要不动声色地说出理性的观点,绝对不能受到客户负面言行的影响而对客户心生埋怨,进而神情怠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动声色是从内心做到表面上的。如果销售员面上看着“不动声色”,内心却对客户有各种负面情绪,那么这份“不动声色”还是能随着销售活动的进行而露出蛛丝马迹。最好的做法就是销售员要本着多了解客户信息的心态,客观应对客户的各种言行,以真诚、友好的态度继续观察,以实现最终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