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读完了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的书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小32开,两百多页,这样的开本和重量,适合一只手拿着而不觉得累,靠着椅背,很是舒服。

这是一本关于书评的集子,作者魏小河,他的文字是我十分喜欢的那种。

魏小河的公众号叫“不止读书”,很是有名,是我认为目前专注于书评做得最好的一个公众号,没有之一。现在去搜这个公众号,会发现已经关闭,因为某些原因。所幸,他并未因此终结,新的公众号“魏小河流域”,继续着原先的优雅。

这是一本读完了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的书

优雅,说的是文字。魏小河的书评,看上去又不太像是书评,却让人读得舒服。

起先我也觉得奇怪,如此并不十分严谨的评论,为什么会吸引到我?几经琢磨,发现小河是用散文的写法来讲述一本书,语句贴近生活,也不像许多公众号或平台文一样满是框架套路。抑或是把套路隐藏得极深,但至少让人觉得随性而不端着,字句由感而起,由心而生。

这本《冒犯经典》是魏小河的第三本书评集,之前的两本《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和《读在大好时光》,也都是一样的装帧,也都一样喜欢。

要说到不足,倒是这最近一本的封面设计是有些雷人,让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呈现。相比之下,我最为喜欢的还是《读在大好时光》的封面,白底蓝字,干净而纯粹,正如书中的内容一般。

这是一本读完了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的书

这本《冒犯经典》分为四个章节:邂逅散文、坠入小说、追问世界、冒犯经典,分别代表了四类文学的评论。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本独立的书评,彼此间毫无关联,所以你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而不用担心衔接不上。

书名虽是《冒犯经典》,但只在第四个章节才讲述的是经典著作。这也正是魏小河读书的特点。看过他的公众号的会发现,魏小河推荐的书大多比较小众,许多书在这之前是听也没听说过。而那些名列于各种榜单之上的书,反倒是较少提及。或许是因为太有名的书,读的人多了,说的人多了,宛如反复咀嚼的口香糖一般,少了味道。

这是一本读完了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的书

书评不囿于形式。特别有意思的一篇书评,是在“坠入小说”一章中。题目名为“一个爱哭的男人”,讲的是埃特加·凯雷特的《美好的七年》,小河设置了一场与作者火车上对话的场景,两人围绕着小说、围绕着作者,聊了一火车。动情之处,潸然泪下。

“他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很严肃,说起话来则滔滔不绝,有时候他说得太大声,旁边的乘客会朝我们投来责备的目光,有时候他又在抽泣,是的,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当着我的面哭起来,这真叫人不知道怎么办,不过他说的故事,确实很适合哭,我也哭了,我在递给他餐巾纸的时候低下头把眼泪擦掉,希望没有人看见。”

这是一本读完了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的书

如果你在豆瓣上搜这本书,会发现评论区喜恶参半。我觉得,读这样的书,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这里的功利心,指的是非要悟到或者得到些什么。

这从来都不是一本让人习得什么的书,但正是这样的一本书,才会让你去细细地品。品,说的是享受读书时的那个当下,宁静地在文字中徜徉的当下,那些细腻的文字甚至会让你不由得小声低吟,而心生愉悦。

这是一本读完了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的书

正如魏小河在说道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时,这样描述道:

“一本书看完了却好像没有看过,这样的经验大家常常都有,遗忘也是记忆的一部分,这没有办法。可是一本书你刚刚看完,就忘得一干二净,又该怎么说呢?”

这就是一本你读完了就忘得一干二净的书,但却值得你去体验。如若非要说收获,我想,应是品读时的心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