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命理角度看,“少年得志”是人生三大不幸嗎?

比較通俗的一個角度是說,人年少得志,起調太高,後面不知要怎麼個低眉信手續續彈,才能接得上。有人從性格角度說,可能承壓能力差,容易一蹶不振之類。我想換個角度聊聊這個話題。其實少年得志,也分在哪個領域,如果你是在學術、科技這種相對小眾的圈子裡早早成名,那是好事,會有很多巨人主動出借肩膀讓你爬。但命理說起於中國古代,放在這個語境下,講的還是名利場。

寶玉很有悟性,但他是少年得志嗎?不是。康熙帝七歲登基,但他是少年得志嗎?也不算。我們理解的少年得志,是一個年輕人,憑藉自身的才華、學識或長處,迅速嶄露頭角、結交名流、聚斂資源。北宋那個著名的太平宰相晏殊,倒是可以算作一例。把少年得志的範圍確定後,我們就能比較通順地釐清這種人生的難處:你要在極早和極短的時間內,真正洞悉一遍世事和人心。

從命理角度看,“少年得志”是人生三大不幸嗎?

名利場裡,捧高踩低、見風使舵都是常事,人人都擁有家犬般的鼻子,嗅一下就能知道,哪個是不被待見的人客。少年人一夕間擁有了巨大的能量,固然會招來很多趨炎附勢者,但也會招惹質疑和非議,他就處在讚美和流言共同作用下的漩渦裡。他會不知道該信任誰,不知道對方是真心相待還是假意結交,不知是該群而不黨,還是迅速站隊,他甚至不確定身邊人會不會把他的秘密當作武器。

從命理角度看,“少年得志”是人生三大不幸嗎?

我們小時候一定聽說過很多,類似於『人情冷暖』、『世事炎涼』這樣的話,也聽長輩勸導過『防人之心不可無』,但聽過跟實實在在地從刀鋒上趟過,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舉個例子,老年曹雪芹舉家食粥,日子潦倒,但他寫從前『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繁榮時,語氣平緩,還借智通寺的門聯,說出『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樣清醒的話。我相信他是真的沒什麼怨懟,無論是對命運,還是對那些曾聚攏在他身邊,又在家道中落後迅速走散的人。老年的曹雪芹明白,那就是人的天性,無須責怪,也無需心寒。但那是需要受很多記生活的悶拳,吞下很多先人的智慧,才能悟出的樸素道理。

賈寶玉前四十回裡,成天喊著『悟了悟了』,要出家去,但你瞧他語氣輕浮地誇賈芸長得不錯,像他兒子,由著賈芸攀關係喊他父親大人。雖然看戲時被魯智深『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臺詞所觸動,卻照樣興致勃勃地開筵席、抽花籤,好像這千里筵席,真的不散了似的。這才該是少年人的生活狀態,嘴上再是四大皆空,手裡停不住地招貓逗狗。但是『少年得志者』不一樣,他們是要親眼見證其他人,起朱樓、宴賓客、樓塌了,這些變幻可能不過短短數月,他們自己,也要經歷被潑髒水、被閒置、被構陷,而那個下刀子的人,可能是枕邊人,可能是曾經交心過的舊人。

他們要迅速接受這一切,在心智或許超然,心理卻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成年人皮糙肉厚,不留神被人砍一刀,也不過是傷了皮肉。但少年人啊,一刀下去,就是見了骨,還是格外清奇的骨骼,他一朝被蛇咬,終生都不許人家鑿井,遑論井繩。這就是我說的第一種難處,他還沒有辦法去接受,人情就不過薄薄一張紙的真相,更不接受涼薄至此,彼此也能敷衍出一些其樂融融來。他沒有能力從一片『不信』中去構造一些『相信』,目光所及處,都是人性的廢墟,他永久地丟失了安放自我的那間溫暖小屋。

從命理角度看,“少年得志”是人生三大不幸嗎?

即便到日仍看門似市,終不忘,箇中曾坐夜如年。那些憑藉才氣和能力突然登頂的少年人啊,人們以為他們會被寵壞,其實不會的。在突如其來的名和利面前,他們只會更小心,因為他們知道,今天能給你的,明天也能給別人,給你的那些,說穿了,是昨天給過別人又收回來的。偶爾有幾個,跌倒在人們灌給他的縱容裡的,後輩一見,遠遠就得了教訓,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更知道人氣不過肥皂泡。

你去問問那些年少成名的偶像們。他們真的信任人群嗎,真的信任粉絲所謂的誇張的誓死不渝的愛嗎?答案多半是否定的,他們太清楚了,人群盲目和輕信一如羔羊,又像是公牛,一面無力的旗幟就能改變其走向,很多明星啊,嘴上說著『感恩』,心裡偷偷想的,卻是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那套。所有的喜愛都是朝生暮死,所有的光環都只是加冕給這個位置,而非你本身。你的來路無可依靠,去路一片茫茫,你能做的,就是變強,以及強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