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在30年代的中国,沈从文和林徽因,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前者是著名的作家,后者,集美貌才华于一身,头衔众多,常以建筑学家称之。

于是有网友问我,难道他们也……?

我晕。

那个年代,是传出几起文人婚外恋或是情变之事,其实这样的事情现在也有,实属正常。但沈从文和林徽因,却和他们都不一样。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01 是徐志摩将沈从文拉进“新月作家群”里,并结识林徽因

1923年8月,不到21岁的沈从文,从湖南到北平。他来是想进大学读书,可他仅有高小文化,外语又一点不会,结果报考燕京大学,得了个零分。

好在,沈从文会写作,于是,开始了投稿生涯。他的第一个伯乐,是郁达夫,第二个,便是徐志摩。1925年,在沈从文生活最为窘迫之时,他依然做着每月得20块稿费的美梦,以“休芸芸”为笔名,笔耕不辍。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著名作家郁达夫(1896年-1945年)

沈从文的勤奋与天资,打动了《晨报副刊》的主编徐志摩,不仅散文、诗歌和小说相继在此报发表,而且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1925年3月,沈从文的散文《市集》发表,徐志摩撰文推荐,称赞其文用“浓得化不开的情怀”,描绘了“多美丽多生动的一幅乡村画”,并带他频频参加诗歌朗诵会和文艺活动,交了北平一批大伽级的诗人,比如朱湘、刘梦苇等,并拉进“新月作家群”里。尽管那时没有微信。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左为沈从文,右为徐志摩。

1929年的时候,徐志摩很忙,因为他正与陆小曼打得火热。谈恋爱是个体力活儿,为满足陆小曼的大手大脚,更需要北京上海两地跑路赚钱,更是累得两眼起雾。

这年6月,徐志摩从上海到北平,先看望了沈从文,然后又冒雨去西山探望生病的林徽因,从此,沈从文结识了林徽因。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年轻时的林徽因

起初,沈从文见到林徽因很害羞,你想他一湖南来的,家世也不显赫,根基又不牢固,距离出版名声大噪的《边城》,还有5年时间。

也可能是沈从文听说林徽因的画儿画得好,也可能是想套套近乎儿,便请徐志摩代求林徽因的一幅画。当然,这事儿后来黄了,因为徐志摩在1931年11月19日坠机遇难。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1936年,沈从文手绘徐志摩遇难处

02 彼此眼里闪耀的,都是对方的才华


沈从文与林徽因更频繁的交往,是在沈从文去过青岛又返回北京开始的。当时,他应杨振声的邀请,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在该报编委会的名单中,就有林徽因。于是,这次沈从文不害羞也不胆怯了,直接找林徽因写创刊词,林徽因果断答应,一挥而就写了篇《惟其是脆嫩》。

有了《大公报·文艺副刊》,沈从文与林徽因就成了同事了。他们经常一起出现在读诗会上,星期六下午林徽因组织的文艺沙龙“太太的客厅”,沈从文也基本上一次不落。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当年的《大公报•文艺副刊》,杨绛第一篇创作并公开发表的小说,就在此报

林徽因有一首小诗,叫《别丢掉》,发表在副刊上,这是一首纪念徐志摩遇难一周年创作的怀人作品(解其为徐志摩的多),也是她的代表作,可引来梁实秋的批评,说是“看不懂”。

也不知梁实秋是真看不懂,还是假看不懂,反正他和冰心都对林徽因不感冒,一个批评其文,一个批评其“太太客厅”,还有钱钟书。据说林徽因还找人从山西带回一坛子醋送给冰心,因为冰心暗讽她人长得漂亮又爱张扬,赶情长得漂亮的人似乎就该天天蒙大棉被不出门才好。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著名作家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

对于梁实秋的批评,沈从文特意致信胡适,强调“徽因的那首诗很明白,……大家都懂”,他甚至让胡适转告梁实秋,让他以后不要写这样的文章,甚至批梁的文章:“那文章却实在写的不大好”。

后来,当朱自清的反批评文章《解诗》交到沈从文手上时,他当即发排在《文艺副刊》上。他很赞同朱自清的观点,说那是 “一首理想的爱情的诗”。由此可见沈从文对林徽因的才华的欣赏。而林徽因对沈从文的才华,也是欣赏有加,多次在重要场合宣传沈的文章,并帮其推介。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朱自清

03 徐志摩找沈从文倾诉感情烦恼,沈向林徽因倾诉,林向梁思成倾诉


那个年月的徐志摩(指未遭遇空难前)、沈从文、林徽因,真可谓“名人烦恼多”。在1929年9月,徐志摩推荐沈从文去青岛大学任教前,在胡适家楼上,徐志摩与沈从文进行过一次长谈,内容是“婚姻的苦恼”。

不对啊,徐志摩1925年与陆小曼热恋,陆当年年底就与丈夫王赓离婚,翌年的1926年10月,有情人终成眷属,结为秦晋之好,怎么刚刚3年,徐就有了苦恼呢?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徐志摩和陆小曼

原来,陆小曼这个女孩子,与其谈恋爱行,过日子也许不是最佳人选,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毛病大概是公主的通病,让徐志摩好一通忙活,经常辗转于上海和北平,讲课、演讲、办杂志,仨瓜俩枣的稿费也不放过,就为满足陆小曼的日常开支。你也别说,人家陆小曼是什么家境出生,当年和王赓结婚,整个婚礼都是人家陆小曼家出钱办的。

如果仅仅是赚钱累,徐志摩还不至于“迷惘得要命”,他还有一桩心事,就是放不下林徽因。即便明知林徽因与梁思成已经订了婚约,可仍不死心,誓将浪漫进行到底。真是累啊,于是向沈从文倾诉,据说还想让沈从文把他的故事写成小说。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青年沈从文

这个徐志摩真是天真,想当年,成家榴向张爱玲诉说和傅雷的情事,被张写成了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后来闯了多大的难子,弄得张爱玲都快收拾不了了,后来一个劲儿地不让此小说收进全集。这事儿还不是成家榴让张爱玲写的,徐志摩倒好,主动让沈从文写。

沈从文的感情生活就轻松么,当然不。先不说当年追张兆和是如何的费劲,就因为他情书写的好,最后又和张兆和算是白头偕老吧,于是就有人说他们是“神仙眷侣”,实际没那么顺当。1936年的春节刚过,沈从文就跑去找林徽因倾诉,“我太难了!”。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民国重要作家张爱玲

何事呢?原来是沈从文不小心爱上了一个叫高青子的女子。他们的故事,我专门写过一篇《沈从文和高青子:有一种悲欣交集,叫“婚外遇到真爱”》。虽然沈从文比林徽因大2岁,可当时林徽因看着沈从文,感觉他“可爱死了”,这个家伙也遇到这样的问题。

林徽因给沈从文出了个什么招儿呢?其实开始林徽是矛盾的,劝沈从文要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她在一封信中说“如果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上面的一个,不管是为我自己还是为别人。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是别人的!……”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年幼的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

林徽因清晰地记得当时沈从文找她倾诉时的情形:“他的诗人气质造了他的反,使他对生活和其中的冲突茫然不知所措,可我又禁不住觉得好玩。他那天早晨竟是那么迷人和讨人喜欢!而我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惫地跟他谈,骂他,劝他,和他讨论生活及其曲折,人类的天性、其动人之处和其中的悲剧、理想和现实!”

不过,后来林徽因告诉沈从文,还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好。文学最重要的是“诚实”,所以你也要诚实。你不能说林徽因给沈从文出的是馊主意,但殊不知,张兆和可不是梁思成。在一次梁思成外出考察回来,林徽因跟梁思成坦白:“我爱上了老金金岳霖”。梁思成当时傻了,但还好,让林徽因自己选。后来林徽因没走,留了下来。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金岳霖教授

可张兆和不是梁思成。二人的情况也不一样。本来当初沈从文被追张兆和时,张就邹巴儿(地方俗话,指不情不愿的),你小子还敢来“爱上别人”这么一曲儿,结果张兆和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后来,抗战爆发,沈从文要去昆明,张兆和死活不去,弄得沈从文被动极了。

可沈从文这小子胆儿真肥,1939年6月,西南联大聘沈从文为副教授,沈从文竟推荐高青子在联大图书馆找了份工作。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儿,二人感情没有修成正果,沈从文身体不好,张兆和又回来照顾他,他感慨:“那个失去了十年的理性,才又回到我身边!”

真是能耐啊!沈从文还写了篇小说《看虹录》,写得情深深雨蒙蒙,致我们终将失去的爱情。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沈从文和高青子(左)

04 文友、挚友、诤友


沈从文和林徽因,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好朋友,纯洁无暇,不掺和半点杂质,哪怕战争年代,他们还保持通信,相互支持和鼓励。1949年,沈从文因受严重的精神打击快崩溃了,林徽因把他接到家里照料。此时林徽因的身体也不好。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我想,沈从文和林徽因的关系如此要好,是二人的性情很像,都是艺术家,都一生矢志追求美、追求爱、追求“诗意的信仰”。自由、独立、优雅、高贵、浪漫、温情、人性,是他们的生命。他们在彼此的身上,都看到了自己,喜欢上对方,也是喜欢自己。这是单纯的喜欢,或者叫信赖与仰慕,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至爱,爱情是有地方安放的,无须在对方身上暧昧。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沈从文

如果徐志摩一直在世,我想沈从文、林徽因和徐志摩,都会是一生的好友吧。虽然沈从文貌似不像徐志摩对待感情那么疯狂,但他当年追求张兆和时,也是和徐志摩半斤八两的。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领导小组成员,著名的建筑学家、诗人、作家林徽因先生,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解放后从事中国纺织服饰考古研究工作的沈从文,1983年突患脑血栓,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病逝,享年86岁。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沈从文夫妇(后排)1948年夏与友人在颐和园, 前排左起: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张奚若夫人、杨振声

林徽因先生早沈从文先生33年去世,沈从文晚年仍未忘记林徽因,称她是《边城》“最好的读者之一”。林徽因晚年在病榻上,仍跟人谈起《边城》:“这才是小说!”在沈从文去世前三年,林的《林徽因诗集》出版,沈从文题写了内封上的书名,算是向昔日的文友、挚友、诤友致意。

沈从文和林徽因:异性交往,其实无所谓界限可言,自然,意味一切

沈从文与梁思成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