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石碑揭密東晉高僧法顯西域取經回國後的終老之地:武鄉離相寺

最近,在山西省武鄉縣的離相寺發現一塊石碑。碑文記述:高僧法顯,平陽龔氏,隆安中西域求法歸國,於建康譯經,暮年入離相古寺坐化後,歷祀數代。此乃元雄辯大師之內傳心印矣。維大清同治五年吉辰,復彩繪大雄寶殿,虔裝師祖金身畢,謹勒銘,曉以佛子,慧燈不滅,繼續源流。僧梵江敬刊。

一塊石碑揭密東晉高僧法顯西域取經回國後的終老之地:武鄉離相寺

該碑的現世,讓高僧法顯在建康(南京)譯經後暮年的去向得到明證,也使得千百年來法顯坐化離相寺的民間傳聞如石落地。

一塊石碑揭密東晉高僧法顯西域取經回國後的終老之地:武鄉離相寺

離相寺,位於山西省武鄉縣東35公里小西嶺村南的德峰山上,原名德峰寺。據歷史相傳,北魏太武帝時 (公元 422—423年間),高僧法顯在此坐化。五代後周時期,德峰寺因“法顯高僧以離幽谷,圓寂西去”一事被官府賜名 為離谷寺。到宋端宗景賢三年,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間(公元1276年),寺院住持雄辯大師將高谷寺改名為離相寺。至此,元、明、清、民國曆朝一直延用離相寺之名。

一塊石碑揭密東晉高僧法顯西域取經回國後的終老之地:武鄉離相寺

法顯(334年—420年),東晉高僧,平陽郡(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公元399年,法顯65歲的高齡從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出發,經西域至天竺尋求戒律,遊歷30餘國,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前後歷時14年,於義熙九年歸國。法顯早於玄奘230年將佛教文化引入中國,對我國的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一塊石碑揭密東晉高僧法顯西域取經回國後的終老之地:武鄉離相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