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時睡眠論你怎麼看?


8小時睡眠論你怎麼看?

  8小時其實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時間,但不知何時起,它卻成了普遍適用的推薦睡眠時間。然而一味追求8小時睡眠而產生的巨大壓力,反而對我們的睡眠起著破壞性極強的反作用。我們關於睡眠的常識,大多是錯誤的。

那什麼才是正確的呢?

怎麼做才能高效地恢復精力?

是時候重塑睡眠觀,重建睡眠習慣了。

8小時睡眠論你怎麼看?

1、生物鐘面前,我們永遠打不贏

  我們常說的“生物鐘”其實是人類適應環境的一種進化。地球自轉一圈為24小時,形成晝夜。而對光敏感的人類則進化出一套週期約24小時的計時裝置,學術上稱晝夜節律。這樣我們就可以預先主動地調節自身的生理活動與地球的自轉週期保持協調,而不是被動地做出反應。晝夜節律影響著我們人類的體溫、睡眠週期、激素分泌、細胞分裂週期等生理活動。那麼,睡眠上長期倒行逆施會有怎麼樣的後果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日夜顛倒你會發現:白天睡得再多,還是疲憊。精神狀態很不好,注意力很難集中,意志力差,腦子轉不動,沒耐心,食慾不振,情緒很差,脾氣不好,而且不喜歡自己,一點也不開心。

  原來晚上睡和白天睡,即使睡同樣的時長,身體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違背晝夜節律,就像在漲潮的時候撿貝殼,必然受到潮水的嚴厲懲罰。 遵守晝夜節律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該睡的時候睡,該醒的時候醒。違背晝夜節律後果很嚴重,該睡的時候不睡覺,缺失的睡眠再也無法補回來,身體會受到疾病的懲罰。

  可是在這件事上,我們聽不進去勸。

  偶然熬夜猝死的新聞,只會引起我們短暫的恐慌,熬夜是癌症的好朋友,也只是讓我們略感憂心。猝死得癌畢竟是少數,熬夜晚睡,更像是不動聲色的慢性殺手,一點一點折損我們的健康。

  而我們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頑固分子,一邊承受著熬夜對身體的蠶食,一邊心裡帶著隱隱的罪惡感,前赴後繼地熬夜。

  牢牢地記住一句話:和生物鐘對抗較勁,輸家永遠只會是我們。

8小時睡眠論你怎麼看?

2、一味追求8小時睡眠只會害了我們

  大多數人相信睡夠8個小時才是正確的,每晚睡滿8個小時才算獲得充足睡眠。

8小時其實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時間,但不知何時起,它卻成了普遍適用的推薦睡眠時間。

然而一味追求8小時睡眠而產生的巨大壓力,反而對我們的睡眠起著破壞性極強的反作用。

  簡單粗暴、一味追求8小時睡眠,只會帶來睡眠焦慮,把我們都給害了。

  這麼說有幾個原因:首先,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個體之間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其次,評估和衡量睡眠質量應該看睡了幾個睡眠週期,執著於每晚睡了幾個小時沒什麼意義。第三,每晚睡8個小時的剛性安排是不切實際的。

8小時睡眠論你怎麼看?

  生活中,我們總會碰上加班、聚會或者其他臨時事務,我們很難每晚都睡滿8個小時。每晚8個小時的剛性安排,就像那顆怎麼跳也夠不著的葡萄,只會讓我們越來越沮喪。

8小時睡眠論你怎麼看?

3、我們該怎麼做呢?

  一味追求8小時睡眠不切實際,只會帶來睡眠焦慮,那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睡呢?

第一步,每天按時起床

  每天按時起床,應該是一件慎重的事,要務實,不要不切實際。

  預估好起床時間。睡覺之前,我們要先有所考慮,我想是睡到自然醒,還是要在7點或其他時間點起床。如果提前預計睡覺時間,我們就可以安心地享受睡眠時間,自我調整好生物鐘,在預計的時間點起床。

第二步,推算理想入睡時間

  根據固定起床時間,推算自己的入睡時間,再加上你入睡所需時間,就是你要上床睡覺的時間。 我們已經知道個體所需睡眠時間,存在差異,不是睡得越多越好,也不是睡得越少越好,適合自己才能更高效率地恢復精力。 所以我們需要探索自己所需的理想睡眠週期。

8小時睡眠論你怎麼看?

第三步,睡前睡後的程序不可忽視

  睡前要怎麼做呢?

  要照顧好身體的功能,睡前不要進食、大量喝水、要排便排尿,以免消化系統干擾睡眠;

  遠離電子產品,因為電子產品產生的藍光會妨礙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用來給我們助眠的。我們可以換成看書,也可以關閉屏幕,用手機來聽助眠的節目;

要人為地讓光線由亮變暗的,刺眼的光會讓我們越發清醒,儘量是昏黃的光線;

  睡前輕微的運動是助眠的,稍微整理一下房間或者東西是最好的,讓一切歸於秩序,會讓我們內心安寧。

如果你腦子裡想法紛紜,建議補一個程序。就是把腦子裡的想法都寫出來,在一張紙張上隨意塗鴉就可以:當天發生的開心的或者不開心的事情、明天的計劃、心裡的憂慮,把腦袋清空,才好平靜地入睡。

8小時睡眠論你怎麼看?

  起來之後要做什麼呢?

  沐浴清晨的陽光,補充水分和營養。我們的生物鐘會根據一些外部線索來設定,主要是日光,還有進餐時間等因素。日光可以促進我們體內血清素的分泌,它可以幫助我們充分地醒過來。

  進餐時間我體會特別深,之前我沒有吃早餐的習慣,現在我每天都吃早餐,結果到了點,我就餓醒了,胃成了最好的鬧鐘。那種充分補充水分和營養之後的感覺,實在太愜意了。

第四步,把日間小睡納入身體修復日程

除了夜間睡眠,我們還要學會解鎖日間的時間。午後1-3點,我們會出現一個倦怠期,如果夜間缺失一個睡眠週期,午後是最佳的彌補時機。

8小時睡眠論你怎麼看?

  如果時間不夠插入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30分鐘的小睡也能取得不錯的修復效果。

  另一個身心修復的大好機會是傍晚時分,5-7點,如果錯過午睡,這個時候的疲倦幾乎累積到一個峰值,小睡30分鐘,才可以利用好晚上的時間。

  但這個時段不適合插入完整睡眠週期,否則會干擾夜間睡眠。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記了一週的睡眠日誌,對作者的理論和方案進行嘗試和驗證。

  我發現我一晚上只需要4個睡眠週期,12點上床,12點半入睡,我會在早上6點半不需要鬧鐘就自然醒過來。但我需要在中午插入一個睡眠週期,才能更好地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時間。

  我並沒有比之前多睡,可是精力卻好了許多,心態也完全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