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床

哦。床

“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做的正好处在两者之间。”劳森伯格

哦。床

关于床。

艺术史上与床有关的名作总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14年,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1998年的装置作品《我的床》在伦敦佳士得拍出了254.65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703万元)。这张又脏又乱的双人床是艾敏的成名作,1999年艾敏入围特纳奖,这件作品在泰特美术馆展出,立即引起了关注。艾敏称这件作品真实呈现了自己当年令人抑郁的岁月,而她现在回头来看这件作品时,“那些可怕的记忆又萦绕脑中了。”

纵观美术史,除了爱欲,孤独、害怕、死亡都与床分不开。

艺术作品里,床,不仅仅只是床。

  • 翠西·艾敏《我的床》 1998年

哦。床
哦。床

泰特美术馆展览现场

乱糟糟的还没来得及整理的床旁边堆着用过的酒瓶、药盒、空烟盒、破拖鞋,床下是一条脏兮兮的蓝地毯——在一部分人看来是历经创伤后的自我解救,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则是极度无耻自恋。

哦。床

泰特美术馆展览现场

把最私密的一面毫无保留,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因为《我的床》,翠西·艾敏的才华,和她引发的争议都是无与伦比的。她甚至用了一生,去探索爱的概念与欲望的极限。

  •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1863年)

哦。床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1863年)

这幅作品于1865年在巴黎沙龙展出,立即引起了震惊,不仅因为画中女子直视观众,更因为画中的女子是位交际花。马奈描绘了当时巴黎的状况:众多富有的男士拥有情妇,还时常光顾妓院。

《奥林匹亚》以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为依据,但与提香笔下的维纳斯不同,马奈的奥林匹亚无比真实却不加美化,以至于她看似生硬呆板,笨拙无情,缺乏肉感的曲线美。“奥林匹亚”这个名字后来还成为了有势力的交际花和情妇的代名词。

哦。床

提香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Venus of Urbino 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1538年)

哦。床

乔尔乔 睡着的维纳斯 Sleeping Venus 德国德累斯顿古代大师画廊 (约1510)

哦。床

弗朗西斯科·戈雅 裸体的玛雅 The Nude Maja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绘画的灵感部分地来自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约1538),或者乔尔乔涅的《睡眠维纳斯》(约1510),与弗朗西斯科戈雅的《裸体的玛雅》(Lamajadesnuda,约1800年)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而后,也被一些艺术家挪用,比如:

哦。床

森村康正–肖像(Futago),1988年。图片来自modernart2013

  •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作品《生病的小孩》(The Sick Child)(1907)

哦。床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作品《生病的小孩》(The Sick Child)(1907)

在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907年作品《生病的小孩》(The Sick Child)中,笔者看到的是一番凄凉、让人痛彻心扉的场景。一个小女孩静静地倚靠在床头、母亲在一旁低头不语,等待的或将是死亡的降临。床,原来一直是我们永恒的休息地。

同样病房的题材,在毕加索的作品中就是《科学与慈善》(下图)

哦。床

《科学与慈善》

(Science and Charity, 1897,Pablo Picasso, oil on canvas)

  • 凡·高《卧室》(1888年)

哦。床

凡·高《卧室》(1888年)

1888年,凡·高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想要建立一个与画家朋友们一起工作居住的工作室。于是,他在当地租了一个两层小楼,这就是后来有名的“黄房子”。当年10月16日,凡·高写信给弟弟提奥形容了他画的卧室这幅画。由于室内陈设简单,因此凡·高觉得颜色至关重要。凡·高从日本版画得到灵感,他没有画影子。凡·高先后画过三幅有关这间卧室的画。画中的这张床是一个孤独者的床,也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梦行者的床。这张空空的床好像承载着凡·高受困的灵魂。

  • 维托雷·卡尔帕乔《圣乌尔苏拉的梦》(1495年)

哦。床

维托雷·卡尔帕乔《圣乌尔苏拉的梦》(1495年)

这幅画来自于圣乌尔苏拉殉难的故事。圣乌尔苏拉与11000名贞女跨越欧洲去罗马朝圣,归途中经过科隆,被入侵的匈奴人所杀害。这幅画表现的是天使来到睡着的圣乌尔苏拉床前告诉她会殉难的预言。

  • 奥伯利·比亚兹莱《床上的自画像》(1894年)

哦。床

奥伯利·比亚兹莱《床上的自画像》(1894年)

英国插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受到日本木刻版画影响创作了一系列钢笔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为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创作的插画。比亚兹莱为新艺术运动的发展贡献巨大。也许是天妒英才,比亚兹莱25岁时因肺结核去世。这幅《床上的自画像》是他去世前四年创作的。

  • 皮耶罗·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作品《君士坦丁之梦》(The Dream of Constantine)(1452-66)

哦。床

皮耶罗·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作品《君士坦丁之梦》(The Dream of Constantine)(1452-66)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创作的壁画作品《君士坦丁之梦》(The Dream of Constantine)所描述的事件:君土坦丁一世大帝在同敌人激战的前夜,梦见一位天使向他显示十字架,而后其便将罗马军旗上的异教之鹰徽章改换成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并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细看壁画,躺在行军帐中床上的君士坦丁一世大帝是如此的舒适与安逸。此时的床,不仅是休憩的场所,还是梦境与预言的诞生地。

  •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作品《萨丹那帕露斯之死》(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1827)

哦。床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作品《萨丹那帕露斯之死》(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1827)

享有“浪漫主义雄狮”称号的法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大师欧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827年杰作《萨丹那帕露斯之死》中也存在有那么一张床,它头戴大象雕塑、身披红毯、体型硕大,犹如一张长沙发椅。笔者面对该件作品时,籍里柯(Gericault )作品《梅杜萨之筏》一闪而过。对比之后发现,原来德拉克洛瓦先生将救生筏换成了床,展示出的也就是另一番旖旎风景了。

  • 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作品《床》(Bed)(1955)

哦。床

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作品《床》(Bed)(1955)

史上第一位将自己曾睡过的床直接进行再创作而成为一件艺术品的人是谁?不是梵高,也不是马奈,他便是美国战后波普艺术代表人物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其于1955年创作的作品《床》(bed)偶尔被人看作是一件雕塑作品,偶尔也被人冠以画作之名,然而艺术家劳森伯格却用“融合绘画”告诉了人们答案。

“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做的正好处在两者之间。”劳森伯格曾如此说道。

劳森伯格1925年生于美国徳克萨斯州,2008年逝于佛罗里达。他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在劳森伯格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融合了绘画、装置、摄影、版画、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综合绘画”(劳森伯格称之为“Combine Painting”),并在创作中不断变化和创新。

由此可见这张“床”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所有者。

要了解劳森伯格,可从这本书开始:

目刻荐书

罗伯特.劳申伯格

费顿.焦点艺术家系列

五折巨惠!

现货

书的目录:

  • 在艺术和生活的间隙间行动

  • 早年时光―从得克萨斯到纽约

  • 焦点1摄影 :黑白照片和实验作品

  • 焦点2擦掉德库宁的画 组合

  • 焦点3组字画 移画、版画复制和丝网印刷画

  • 焦点4但丁的地狱

  • 焦点5驳船 绘画之外: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早期

  • 焦点6技术

  • 焦点7表演

  • 焦点8织物 回到绘画和摄影

  • 焦点9劳申伯格海外文化交流(ROCI)

  • 焦点10圣经自行车(“北极光”系列)

购买请扫二维码:

哦。床
哦。床

目刻艺栈,现已有优质正品艺术画册、美学、生活相关书籍400多册,且不断上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